蟲字結尾的成語 (11個)
-
1
百足之蟲
- 成語拼音:
- bǎi zú zhī chóng
- 成語解釋:
- 百足:一種多節多足的爬蟲,即馬陸。比喻有實力基礎的勢力,雖一時敗
- 成語出處:
- 明 徐學謨《歸有園塵談》:“吝者自能致富,然一有事則為過街老鼠;俠者或致破家,然一有事則為百足之蟲。”
-
2
肚里蛔蟲
- 成語拼音:
- dù lǐ huí chóng
- 成語解釋:
- 蛔蟲因寄生在人的腸胃中,故用以比喻對別人的心里活動知道得十分清楚。
- 成語出處:
-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62回:“你是你爹肚里蛔蟲。”
-
3
蠹書蟲
- 成語拼音:
- dù shū chóng
- 成語解釋:
- 蛀書的蟲子。比喻讀死書的人
- 成語出處:
- 唐·韓愈《雜詩》:“豈殊蠹書蟲,生死文字間。”
-
4
虎豹狼蟲
- 成語拼音:
- hǔ bào láng chóng
- 成語解釋:
- 泛指危害人畜的各種野獸。比喻兇殘害人的壞人
- 成語出處: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三回:“手中那棒,上抵三十三天,下至十八層地獄,把些虎豹狼蟲,滿山群怪,七十二洞妖王,都嚇得磕頭禮拜。”
-
5
猿鶴沙蟲
- 成語拼音:
- yuán hè shā chóng
- 成語解釋:
- 《藝文類聚》卷九十引晉葛洪《抱樸子》:“周穆王南征,一軍盡化,君子為猿為鶴,小人為蟲為沙。”按,今本《抱樸子·釋滯》作:“山徙社移,三軍之眾,一朝盡化,君子為鶴,小人成沙。”后因以“猿鶴沙蟲”指陣亡的將士或死于戰亂的人民。
- 成語出處:
- 《藝文類聚》卷九十引晉葛洪《抱樸子》:“周穆王南征,一軍盡化,君子為猿為鶴,小人為蟲為沙。”按,今本《抱樸子·釋滯》作:“山徙社移,三軍之眾,一朝盡化,君子為鶴,小人成沙。”
-
6
糊涂蟲
- 成語拼音:
- hú tú chóng
- 成語解釋:
- 不明事理的人
- 成語出處:
-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20回:“云岫這東西,不給他兩句,他當人家一輩子都是糊涂蟲呢。”
-
7
寄生蟲
- 成語拼音:
- jì shēng chóng
- 成語解釋:
- 寄生在別的生物體上的動物。比喻有勞動能力而不勞動,靠別人為生的人
- 成語出處:
- 梁遇春《黑暗》:“而名士們一向是靠欺騙奸滑為生,一面罵俗物,一面做俗物的寄生蟲,養成中國歷來文人只圖小便宜的習氣。”
-
8
沒毛大蟲
- 成語拼音:
- méi máo dà chóng
- 成語解釋:
- 沒有毛的老虎。比喻兇猛的人或事物
- 成語出處:
- 元 無名氏《貨郎旦》第一折:“這一把無情毒火,豈非是沒毛大蟲。”
-
9
水火兵蟲
- 成語拼音:
- shuǐ huǒ bīng chóng
- 成語解釋:
- 指使古書遭受損毀的四種災害:水災、火災、戰亂和書蠹。也泛指各種天災人禍。
- 成語出處:
- 魯迅《且介亭雜文·病后雜談之余》:“今人標點古書而古書亡,因為他們亂點一通,佛頭著糞:這是古書的水火兵蟲以外的三大厄。”
-
10
無毛大蟲
- 成語拼音:
- wú máo dà chóng
- 成語解釋:
- 沒有毛的老虎。比喻光從表面不易看破的兇惡之物。
- 成語出處:
- 元·史九敬先《莊周夢》第一折:“四件事無毛大蟲,再休與酒色財氣相逢。”
-
11
應聲蟲
- 成語拼音:
- yìng shēng chóng
- 成語解釋:
- 比喻自己胸無主張,隨聲附和他人。
- 成語出處:
- 唐·劉束《隋唐嘉話》:“有患應聲病者,問醫官蘇澄,……過至他藥,復應如初。澄因為處方,以此藥為主,其病自除。”
* 最后一個字是蟲的成語,蟲字結尾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