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字結尾的成語 (23個)
-
1
不聞不問
- 成語拼音:
- bù wén bù wèn
- 成語解釋:
- 聞:聽。不聽也不問。形容對有關的事情不關心;不過問。也作“不問不聞”。
- 成語出處: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首回:“(唐明皇)除了選色征歌之外,一概付之不聞不問。”
-
2
撫心自問
- 成語拼音:
- fǔ xīn zì wèn
- 成語解釋:
- 摸著自己的胸口問問自己。表示自我反省。
- 成語出處:
- 魯迅《華蓋集 這回是“多數”的把戲》:“倘使我看了《閑話》之后,便撫心自問:‘要是二百人中有一百九十九人入了女大便怎樣?’”
-
3
撫躬自問
- 成語拼音:
- fǔ gōng zì wèn
- 成語解釋:
- 反躬自問,指自我反省
- 成語出處:
- 清 昭槤《嘯亭雜錄 朱白泉獄中上百朱二公書》:“今以愚昧,于此獲罪,所知為之流涕,路人為之嘆息。撫躬自問,為幸多矣!”
-
4
反躬自問
- 成語拼音:
- fǎn gōng zì wèn
- 成語解釋:
- 反:反轉;躬:身體;自身。反回身來問問自己。指作自我檢查。
- 成語出處:
- 西漢 戴圣《禮記 樂記》:“好惡無節于內,知誘于外,不能反躬,天理滅矣。”
-
5
反身自問
- 成語拼音:
- fǎn shēn zì wèn
- 成語解釋:
- 見“反躬自問”。
- 成語出處:
- 清·戴名世《程孝子傳》:“嗚呼!人孰不有母,讀孝子之事,反身自問,竟何如哉!”
-
6
三推六問
- 成語拼音:
- sān tuī liù wèn
- 成語解釋:
- 推:推究;問:審問。舊時指反復審訓。
- 成語出處:
- 元 孫仲章《勘頭巾》第三折:“有他娘子將小人告到官中,三推六問,吊拷繃扒,打的小人受不過,只得屈招了。”
-
7
不恥下問
- 成語拼音:
- bù chǐ xià wèn
- 成語解釋:
- 不恥:不以為恥辱;下問:降低身份請教別人。不以向比自己學識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請教為可恥。形容虛心求教。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孔子《論語 公冶長》:“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何晏集解:“下問,謂凡在己下者。”
-
8
博學審問
- 成語拼音:
- bó xué shěn wèn
- 成語解釋:
- 博:廣;審:詳盡細密。廣泛學習,詳細詢問
- 成語出處:
- 西漢·戴圣《禮記·中庸》:“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
9
東捱西問
- 成語拼音:
- dōng ái xī wèn
- 成語解釋:
- 謂四處探問、打聽。
- 成語出處:
- 《平妖傳》第十五回:“這些眾人當一場生意,見神見鬼,東捱西問,那有消息。”
-
10
革職拿問
- 成語拼音:
- gé zhí ná wèn
- 成語解釋:
- 革:革除;拿:逮捕。革除職務,逮捕問罪
- 成語出處: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四回:“上回書交待的是安公子因安老爺革職拿問……他把家中的地畝折變,帶上銀子,同著他的奶公華忠南來。”
-
11
毫無疑問
- 成語拼音:
- háo wú yí wèn
- 成語解釋:
- 不存在問題,十分肯定
- 成語出處:
- 鄧小平《關于修改黨的章程的報告》:“毫無疑問,他們的這種威信、影響和經驗乃是黨、階級和人民的寶貴財富。”
-
12
每事問
- 成語拼音:
- měi shì wèn
- 成語解釋:
- 每件事都要詢問。指凡事都要作進一步的調查
- 成語出處:
- 春秋·魯·孔丘《論語·八佾》:“子入太廟,每事問。”
-
13
明知故問
- 成語拼音:
- míng zhī gù wèn
- 成語解釋:
- 明明白白地知道某種情況;卻還要故意問別人。
- 成語出處:
- 清 石玉困《三俠五義》:“見他這番光景,明知故問道:‘先生為著何事傷心呢?”
-
14
勤學好問
- 成語拼音:
- qín xué hǎo wèn
- 成語解釋:
- 勤奮學習,不懂的就問。比喻善于學習。
- 成語出處:
- 宋·朱熹《朱子語類·論語》:“它而今是勤學好問,便謚之以文。”
-
15
置而不問
- 成語拼音:
- zhì ér bù wèn
- 成語解釋:
- 置:設置。對設置任命的官員放在一旁不再過問。指對事情不加過問
- 成語出處:
- 宋·蘇軾《漢文帝之行事有可疑者三》:“上林令吏之不材,而虎圈嗇夫,才之過人者也,才者遺而不錄,不才者置而不問,則事之不廢壞者有幾?”
-
16
執經叩問
- 成語拼音:
- zhí jīng kòu wèn
- 成語解釋:
- 叩問:詢問。拿著經書,向人請教。指虛心向人學習
- 成語出處:
- 明·宋濂《送東陽馬生序》:“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
-
17
不相聞問
- 成語拼音:
- bù xiāng wén wèn
- 成語解釋:
- 聞問:通消息,通音訊。指沒有聯系或斷絕往來。
- 成語出處:
- 東漢 班固《漢書 嚴助傳》:“于是拜為會稽太守。數年,不聞問。
-
18
答非所問
- 成語拼音:
- dá fēi suǒ wèn
- 成語解釋:
- 回答的并不是人家所問的事情。
- 成語出處: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老爺正覺得他答非所問,程相公那里就打聽說:‘什么叫作稀罕兒?’”
-
19
蜚蓬之問
- 成語拼音:
- fēi péng zhī wèn
- 成語解釋:
- 蜚:通“飛”;蓬:蓬草。比喻無根據的傳聞
- 成語出處:
- 春秋·齊·管仲《管子·形勢解》:“蜚蓬之問,明主不聽也。無度之言,明主不許也。”
-
20
捫心自問
- 成語拼音:
- mén xīn zì wèn
- 成語解釋:
- 捫:按;摸;心:胸口。摸著胸口;自己問自己。指自我反思;醒悟。
- 成語出處:
- 唐 白居易《和夢游春詩》:“捫心無愧畏,騰口有謗讟。”
* 最后一個字是問的成語,問字結尾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