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字結尾的成語 (136個)
-
1
勵兵秣馬
- 成語拼音:
- lì bīng mò mǎ
- 成語解釋:
- 語出《左傳·僖公三十三年》:“鄭穆公使視客館,則束載、厲兵、秣馬。”謂磨好刀槍,喂飽戰馬,準備戰斗。
- 成語出處:
- 語出《左傳·僖公三十三年》:“鄭穆公使視客館,則束載、厲兵、秣馬。”
-
2
丹書白馬
- 成語拼音:
- dān shū bái mǎ
- 成語解釋:
- 古代帝王賜給功臣享有世襲爵位和免罪等特權的證件時,宰白馬歃其血,以示堅守誓約,后人稱為“丹書白馬”。
- 成語出處:
- 《漢書·高惠高后文功臣表》:“申以丹書之信,重以白馬之盟。”顏師古注:“白馬之盟,謂刑白馬歃其血以為盟也。”
-
3
呼牛作馬
- 成語拼音:
- hū niú zuò mǎ
- 成語解釋:
- 見“呼牛呼馬”。
- 成語出處:
- 《莊子·天道》:“昔者子呼我牛也,而謂之牛,呼我馬也,而謂之馬。”
-
4
尻輿神馬
- 成語拼音:
- kāo yú shén mǎ
- 成語解釋:
- 同“尻輪神馬”。
- 成語出處:
- 《莊子·大宗師》:“浸假而化予之尻以為輪,以神為馬,予因以乘之,豈更駕哉。”成玄英疏:“尻無識而為輪,神有知而作馬,因漸漬而變化,乘輪馬以遨游,茍隨任以安排,亦于何而不適者也。”
-
5
千兵萬馬
- 成語拼音:
- qiān bīng wàn mǎ
- 成語解釋:
- 猶千軍萬馬。
- 成語出處:
- 《南史·陳慶之傳》:“先是洛陽謠曰:‘名師大將莫自牢,千兵萬馬避白袍。’”明·陳繼儒《珍珠船》卷四:“李翰言文章,當如千兵萬馬而無人聲。”
-
6
騎馬尋馬
- 成語拼音:
- qí mǎ xún mǎ
- 成語解釋:
- 比喻已經有了好處,還要去謀另外的好處。
- 成語出處: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二十一回:“如果收了我的實收,他自然照應我。彼時間騎馬尋馬,只要弄到一筆大大的銀款,賺上百十兩扣頭,就有在里頭了。”
-
7
青衫司馬
- 成語拼音:
- qīng shān sī mǎ
- 成語解釋:
- 唐白居易貶官江州司馬時,所作《琵琶引》有“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之句,后因用“青衫司馬”喻指失意之官吏。
- 成語出處:
- 唐·白居易貶官江州司馬時,所作《琵琶引》有“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之句。
-
8
洗兵牧馬
- 成語拼音:
- xǐ bīng mù mǎ
- 成語解釋:
- 洗擦兵器,喂養戰馬。指做好作戰準備。
- 成語出處:
-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后漢高祖乾佑元年》:“吾洗兵牧馬,坐食轉輸,溫飽有余。”
-
9
風車雨馬
- 成語拼音:
- fēng chē yǔ mǎ
- 成語解釋:
- 指神靈的車馬。亦用以比喻迅疾、快速。
- 成語出處:
- 唐·李商隱《燕臺詩·冬》之四:“風車雨馬不持去,蠟獨啼紅怨天曙。”
-
10
風車云馬
- 成語拼音:
- fēng chē yún mǎ
- 成語解釋:
- 見“風車雨馬”。
- 成語出處:
- 明·陳子龍《與客任城太白酒樓歌》:“古來歷落吾輩人,風車云馬知何極?”
-
11
毀車殺馬
- 成語拼音:
- huǐ chē shā mǎ
- 成語解釋:
- 廢棄車馬。喻歸隱意志堅決。
- 成語出處:
- 宋·陸游《謝曾侍郎啟》:“毀車殺馬,逝從此以徑歸;賣劍買牛,分余生之永已。”宋·陸九淵《與陳倅書》:“元晦雖有毀車殺馬之說,然勢恐不容不一出也。”
-
12
橫刀躍馬
- 成語拼音:
- héng dāo yuè mǎ
- 成語解釋:
- 猶言橫戈躍馬。
- 成語出處:
- 清·吳璿《飛龍全傳》第四十八回:“上元帥白從輝橫刀躍馬,望南陣沖來。樊愛能、何徽抵敵不住,棄戰回馬而走。”
-
13
橫槍躍馬
- 成語拼音:
- héng qiāng yuè mǎ
- 成語解釋:
- 猶言橫戈躍馬。
- 成語出處:
- 元·陳以仁《雁門關存孝打虎》:“見一人雄赳赳披袍擐甲,嗔忿忿橫槍躍馬。”
-
14
諱樹數馬
- 成語拼音:
- huì shù shù mǎ
- 成語解釋:
- 《史記·萬石張叔列傳》:“建為郎中令,書奏事,事下,建讀之,曰:‘誤書!“馬”者與尾當五,今乃四,不足一。上譴死矣!’甚惶恐。其為謹慎,雖他皆如是。萬石君少子慶為太仆,御出,上問車中幾馬,慶以策數馬畢,舉手曰:六馬。慶于諸子中最為簡易矣,然猶如此。”《漢
- 成語出處:
- 《史記·萬石張叔列傳》:“建為郎中令,書奏事,事下,建讀之,曰:‘誤書!“馬”者與尾當五,今乃四,不足一。上譴死矣!’……萬石君少子慶為太仆,御出,上問車中幾馬,慶以策數馬畢,舉手曰:六馬。慶于諸子中最為簡易矣,然猶如此。”
-
15
厲兵粟馬
- 成語拼音:
- lì bīng sù mǎ
- 成語解釋:
- 磨快兵器喂飽馬。指準備作戰。
- 成語出處:
- 《新唐書 劉仁軌傳》:“雖孽豎跳梁,士力未完,宜厲兵粟馬,乘無備,擊不意,百下百全。”
-
16
識途老馬
- 成語拼音:
- shí tú lǎo mǎ
- 成語解釋:
- 認識路的老馬。比喻熟悉情況、富有經驗的人。
- 成語出處:
- 先秦 韓非《韓非子 說林上》:“管仲、隰朋從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
-
17
問牛知馬
- 成語拼音:
- wèn niú zhī mǎ
- 成語解釋:
- 比喻從旁推究,弄清楚事情真相。
- 成語出處:
- 《漢書·趙廣漢傳》:“鉤距者,設欲知馬賈(價),則先問狗,已問羊,又問牛,然后及馬,參伍其賈,以類相準,則知馬之貴賤,不失實矣。”
-
18
休牛歸馬
- 成語拼音:
- xiū niú guī mǎ
- 成語解釋:
- 亦作“休牛散馬”。放歸軍用的牛馬,表示停止戰事。語本《書·武成》:“乃偃武修文,歸馬于華山之陽,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 成語出處:
- 語出《書·武成》:“乃偃武修文,歸馬于華山之陽,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書弗服。”《隋書·薛道衡傳》:“于是八荒無外,九服大同,四海為家,萬里為宅。乃休牛散馬,偃武修文。”
-
19
以渴服馬
- 成語拼音:
- yǐ kě fú mǎ
- 成語解釋:
- 使馬忍渴受訓,從人驅遣。比喻用苛政治民,不能使人真心順服。
- 成語出處:
- 《韓非子·外儲說右下》:“造父為齊王駙駕,以渴服馬,百日而服成……王曰:‘效駕于圃駕于圃中。’造父驅車入圃,馬見圃池而走,造父不能禁。造父以渴服馬久矣,今馬見池,馯而走,雖造父不能治……”
-
20
招軍買馬
- 成語拼音:
- zhāo jūn mǎi mǎ
- 成語解釋:
- 猶招兵買馬。
- 成語出處:
- 元·無名氏《聚獸牌》第一折:“今有漢三公子劉文叔,在白水村興兵聚義,招軍買馬。”
* 最后一個字是馬的成語,馬字結尾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