鱗字結尾的成語 (11個)
-
1
批逆鱗
- 成語拼音:
- pī nì lín
- 成語解釋:
- 批:觸;逆鱗:傳說龍喉下的鱗是逆向的,觸摸容易觸怒。比喻臣下敢于直諫觸犯君主或弱國觸犯強國
- 成語出處:
- 西漢·劉向《戰國策·燕策》:“秦地遍天下,威脅韓魏趙氏,則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見陵之怨,欲批逆鱗哉!”
-
2
鎩羽涸鱗
- 成語拼音:
- shā yǔ hé lín
- 成語解釋:
- 見“鎩羽暴鱗”。
- 成語出處:
- 明·楊慎《高泉臨行再賦此以別》:“鎩羽涸鱗去安所,繯飛川詠幾時同。”
-
3
波光鱗鱗
- 成語拼音:
- bō guāng lín lín
- 成語解釋:
- 形容波光像魚鱗一樣層層排列。
- 成語出處:
-
4
滄海一鱗
- 成語拼音:
- cāng hǎi yī lín
- 成語解釋:
- 大海中的一片魚鱗。比喻非常渺小。
- 成語出處:
- 《冷眼觀》第七回:“因要替一個死百姓伸冤,先得罪了一位闊公子,把自己從前十載青燈,半生黃卷,都隨著烏鞭黑帽,猶如滄海一鱗,巫山片云,頃刻間風弛電掣,卷入無何有之鄉。”
-
5
批逆龍鱗
- 成語拼音:
- pī nì lóng lín
- 成語解釋:
- 同“批逆鱗”。
- 成語出處:
- 宋·陳亮《謝張侍御啟》:“優念亮脫身虎口,久矣諱窮;批逆龍鱗,期于合理,庶幾一割之有用,安能百煉而愈剛!”
-
6
鎩羽暴鱗
- 成語拼音:
- shā yǔ bào lín
- 成語解釋:
- 飛鳥羽毛脫落,養魚之水已干涸。用以比喻不得志,處境極為困難。
- 成語出處:
- 南朝·宋·鮑照《侍郎上疏》:“鎩羽暴鱗,復見翻躍。”
-
7
斷羽絕鱗
- 成語拼音:
- duàn yǔ jué lín
- 成語解釋:
- 斷絕書信。羽鱗,猶魚雁。
- 成語出處:
- 元·柯丹邱《荊釵記·套書》:“因科舉離鄉半春,從別后斷羽絕鱗。今日天教遇你們,趁良使附歸音信。”
-
8
附翼攀鱗
- 成語拼音:
- fù yì pān lín
- 成語解釋:
- 同“攀龍附鳳”。
- 成語出處:
- 《北史·孫騰斛律羨等傳論》:“位非寵進,功籍勢成,附翼攀鱗,郁為佐命之首。”
-
9
涸轍窮鱗
- 成語拼音:
- hé zhé qióng lín
- 成語解釋:
- 涸:水涸,干涸;轍:車輪的痕跡;鱗:指魚。干涸的車溝里的小魚。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助的人
- 成語出處:
- 明·胡文煥《群音類選·》:“遠道失夫,遐荒滯身,真如涸轍窮鱗。”
-
10
斗水活鱗
- 成語拼音:
- dòu shuǐ huó lín
- 成語解釋:
- 語本《莊子·外物》:“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周問之曰:‘鮒魚來!子何為者邪?’對曰:‘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后因以“斗水活鱗”比喻得到微薄的資助而解救眼前的危急。
- 成語出處:
- 語出《莊子·外物》:“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周問之曰:‘鮒魚來!子何為者邪?’對曰:‘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
11
附驥攀鱗
- 成語拼音:
- fù jì pān lín
- 成語解釋:
- 比喻追隨有名望的人左右,依附其成名
- 成語出處:
- 宋 釋惠洪《代夏均甫宴人致語》詩:“青天白日心常在,附驥攀龍志未摧。”
* 最后一個字是鱗的成語,鱗字結尾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