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字是下的成語 (126個)
-
1
筆下超生
- 成語拼音:
- bǐ xià chāo shēng
- 成語解釋:
- 超生:佛家語,指人死后靈魂投生為人。為了免使他人受難,書寫時,在用意和措詞方面都給予寬容或開脫。
- 成語出處: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11卷:“實是不忍他含冤負屈,故此來到臺前控訴,乞老爺筆下超生。”
-
2
筆下留情
- 成語拼音:
- bǐ xià liú qíng
- 成語解釋:
- 指寫文章時作者的措詞和用意委婉留有情面
- 成語出處:
- 張賢亮《睡前絮語》:“在‘文革’時期是要判我們刑的,還是請評論家筆下留情為好。”
-
3
筆下生花
- 成語拼音:
- bǐ xià shēng huā
- 成語解釋:
- 比喻文人才思俊逸,寫作的詩文極佳。
- 成語出處:
- 《花城》1980年第7期:“你們這些筆下生花的文人墨客,調查只不過是為現成觀點抓例子罷了。”
-
4
比下有余
- 成語拼音:
- bǐ xià yǒu yú
- 成語解釋:
- 比:比較。對所處的中等地位感到知足。形容滿足現狀,不求進取
- 成語出處:
- 清·沈復《浮生六記》第六卷:“古人云: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此最是尋樂妙法也。”
-
5
床下牛斗
- 成語拼音:
- chuáng xià niú dòu
- 成語解釋:
- 聽到床下螞蟻動,誤以為牛在相斗。形容體衰耳聰,極度過敏。
- 成語出處:
- 《晉書·殷仲堪傳》:“仲堪父嘗患耳聰,聞床下蟻動,謂之牛斗。”
-
6
城下之盟
- 成語拼音:
- chéng xià zhī méng
- 成語解釋:
- 盟:盟約;和約。因強敵兵臨城下而被迫簽訂的屈辱性和約。
- 成語出處: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桓公十二年》:“大敗之,為城下之盟而還。”
-
7
刀下留人
- 成語拼音:
- dāo xià liú rén
- 成語解釋:
- 為了營救即將被斬首的人而向主持或執行斬首的人發出的留人一命的緊急呼吁。
- 成語出處:
- 元 李文蔚《燕青捕魚》:“刀下留人!哥哥息怒。”
-
8
打下馬威
- 成語拼音:
- dǎ xià mǎ wēi
- 成語解釋:
- 官吏初到任時,嚴厲對待屬員,并加以責打,以顯示威風。后也指初見面時借故給人出難題,以顯示自己的權威
- 成語出處:
- 清·黃六鴻《福惠全書》:“執所攜巴棍而毒毆之,名曰打下馬威。”
-
9
丟下耙兒弄掃帚
- 成語拼音:
- diū xià pá er nòng sào zhǒu
- 成語解釋:
- 放下這樣,又做那樣。比喻事情總做不完。
- 成語出處: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47回:“上上下下,那不是他操心?你一個媳婦,雖然幫著,也是天天‘丟下耙兒弄掃帚’。”
-
10
地下修文
- 成語拼音:
- dì xià xiū wén
- 成語解釋:
- 舊指有才文人早死。
- 成語出處:
- 《太平御覽》卷八八引王隱《晉書》:“韶言天上及地下事,亦不能悉知也。顏淵、卜商今見在為修文郎。”
-
11
放下包袱
- 成語拼音:
- fàng xià bāo fú
- 成語解釋:
- 放:安放,擱置。丟開思想包袱,消除精神上的負擔
- 成語出處:
- 毛澤東《學習和時局》:“為了爭取新的勝利,要在黨的干部中間提倡放下包袱和開動機器。”
-
12
放下屠刀
- 成語拼音:
- fàng xià tú dāo
- 成語解釋:
- 放:安放,擱置;屠刀:宰殺牲畜的刀。佛教語,勸人改惡從善。比喻作惡的人決心改過
- 成語出處:
- 宋·朱熹《朱子語類》第30卷:“只不遷不貳,是甚力量,便見工夫,佛家所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
13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 成語拼音:
- fàng xià tú dāo,lì dì chéng fó
- 成語解釋:
- 佛家勸人改惡從善的話。比喻作惡的人一旦認識了自己的罪行,決心改過,仍可以很快變成好人。
- 成語出處:
-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30卷:“只不遷不貳,是甚力量,便見工夫,佛家所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
14
附下罔上
- 成語拼音:
- fù xià wǎng shàng
- 成語解釋:
- 附和偏袒同僚或下屬,卻欺騙君上。
- 成語出處:
- 《漢書·武帝紀》:“夫附下罔上者死,附上罔下者刑,與聞國政而無益于民者斥,在上位而不能進賢者退,此所以勸善黜置業惡也。”
-
15
階下囚
- 成語拼音:
- jiē xià qiú
- 成語解釋:
- 指在公堂臺階下受審的犯人;泛指在押的囚犯或俘虜。
- 成語出處: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19回:“布告玄德曰:‘公為坐上客,布為階下囚,何不發一言而相寬乎?’”
-
16
天下奇聞
- 成語拼音:
- tiān xià qí wén
- 成語解釋:
- 奇聞:罕見的見聞。天下少有的令人驚奇的事情
- 成語出處:
- 歐陽山《三家巷》:“天下奇聞,從總司令到一名下等兵,都沒有一個共產黨員。”
-
17
天下為公
- 成語拼音:
- tiān xià wéi gōng
- 成語解釋:
- 天下是大家公有的。原指不把君位當成一家的私有。后指國家的一切都屬于人民。
- 成語出處:
- 西漢 戴圣《禮記 禮運》:“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
18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 成語拼音:
- tiān xià xīng wáng,pǐ fū yǒu zé
- 成語解釋:
- 國家的興盛或衰亡,每個普通人都有一份責任。
- 成語出處:
- 清 顧炎武《日知錄 正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
-
19
吳下阿蒙
- 成語拼音:
- wú xià ā méng
- 成語解釋:
- 吳下:現江蘇長江以南;阿蒙:指呂蒙。居處吳下一隅的呂蒙。比喻人學識尚淺。
- 成語出處:
- 晉 虞溥《江表傳》:“至于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
-
20
貞下起元
- 成語拼音:
- zhēn xià qǐ yuán
- 成語解釋:
- 用以表示天道人事的循環往復,周流不息。
- 成語出處:
- 《易 干》:“元亨利貞。”尚秉和注:“元亨利貞,即春夏秋冬,即東南西北,震元離亨兌利坎貞,往來循環,不忒不窮。”
* 第二個字是下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