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字是受的成語 (12個)
-
1
膚受之訴
- 成語拼音:
- fū shòu zhī sù
- 成語解釋:
- 比喻被人說了有關切身利益的壞話。
- 成語出處:
- 《論語 顏淵》:“浸潤之譖,膚受之訴,不行焉,可謂遠也已矣。”
-
2
膚受之愬
- 成語拼音:
- fū shòu zhī xiāng
- 成語解釋:
- 指讒言。膚受,謂浮泛不實,或謂利害切身。
- 成語出處:
- 春秋·魯·孔丘《論語·顏淵》:“浸潤之譖,膚受之愬,不行焉,可謂遠也已矣。”
-
3
膚受之言
- 成語拼音:
- fū shòu zhī yán
- 成語解釋:
- 膚:膚淺;受:感受。指膚淺的,使人感受不深的言論。也指不切合實際的言辭。
- 成語出處:
- 《后漢書·楊璇傳論》:“風景之賞未甄,膚受之言互及。”
-
4
全受全歸
- 成語拼音:
- quán shòu quán guī
- 成語解釋:
- 封建禮教認為人的身體來自父母,應當終身潔身自愛,以沒有受過污辱損害的身體回到父母生我時那樣。
- 成語出處:
- 西漢 戴圣《禮記 祭義》:“父母全而生之,于全而歸之,可謂孝矣。”
-
5
謙受益,滿招損
- 成語拼音:
- qiān shòu yì,mǎn zhāo sǔn
- 成語解釋:
- 謙:謙遜,虛心;受:得到;益:好處;滿:自滿,驕傲;招:招惹;損:損害。自滿會招致損失,謙虛可以得到好處
- 成語出處:
- 明·沈采《千金記·延訪》:“謙受益,滿招損。”
-
6
授受不親
- 成語拼音:
- shòu shòu bù qīn
- 成語解釋:
- 授:給予;受:接受。舊指男女不能互相親手遞受物品。指儒家束縛男女的禮教。
- 成語出處:
- 《孟子·離婁上》:“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親,神情民?’孟子曰:‘禮也。’”
-
7
小受大走
- 成語拼音:
- xiǎo shòu dà zǒu
- 成語解釋:
- 輕打就忍受,重打就逃跑。儒家認為這是孝子受父母責罰時應抱的態度。
- 成語出處:
- 三國 魏 王肅《孔子家語 六本》:“小棰則待過,大杖則逃走。”
-
8
信受奉行
- 成語拼音:
- xìn shòu fèng xíng
- 成語解釋:
- 信:信仰;奉:執行。接受教誨,虔敬奉行。比喻堅信不移,奉行不悖
- 成語出處:
- 《仁王經·末》:“一切大眾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
9
虛受益,滿招損
- 成語拼音:
- xū shòu yì,mǎn zhāo sǔn
- 成語解釋:
- 虛:虛心;受:得到;益:好處;滿:自滿,驕傲;招:招惹;損:損害。自滿會招致損失,謙虛可以得到好處
- 成語出處:
- 清·李沂《秋星閣詩話·勸虛心》:“蓋虛受益,滿招損。心虛而后學進,學愈進,心愈虛,虛心者為學之門,亦為學之驗也。”
-
10
愿受長纓
- 成語拼音:
- yuàn shòu cháng yīng
- 成語解釋:
- 長纓:長繩子,比喻革命力量。比喻愿為國家效力
- 成語出處:
- 東漢·班固《漢書·終軍傳》:“愿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
-
11
與受同科
- 成語拼音:
- yǔ shòu tóng kē
- 成語解釋:
- 行賄和受賄的人受到同等的處罰。
- 成語出處: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六回:“家兄一想,這件事倘要認真辦起來,與受同科,不但姓文的擔不起,就是老哥亦落不是的。”
-
12
自受自作
- 成語拼音:
- zì shòu zì zuò
- 成語解釋:
- 受:承受。自己做了蠢事壞事,自己受累
- 成語出處:
- 元·李致遠《還牢末》第二折:“豈不聞天網恢恢,也是我自受自作。”
* 第二個字是受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