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字是口的成語 (212個)
-
1
閉口不言
- 成語拼音:
- bì kǒu bù yán
- 成語解釋:
- 閉住嘴巴不言語;指有話不說。
- 成語出處:
- 西漢 桓寬《鹽鐵論 刺復》:“是以曹丞相日飲醇酒,倪大夫閉口不言。”
-
2
閉口藏舌
- 成語拼音:
- bì kǒu cáng shé
- 成語解釋:
- 閉著嘴不說話。形容怕惹事而不輕易開口。
- 成語出處:
- 五代 馮道《舌》詩:“口是禍之門,舌是斬身刀。閉口深藏舌,安身處處牢。”
-
3
辯口利辭
- 成語拼音:
- biàn kǒu lì cí
- 成語解釋:
- 辯口:口才好,善于辯論。指能言善辯,伶牙俐齒
- 成語出處:
- 漢 班昭《女誡》:“婦言,不必辯口利辭也。”
-
4
搬口弄唇
- 成語拼音:
- bān kǒu nòng chún
- 成語解釋:
- 搬:搬弄;弄:賣弄。指說長道短,挑拔是非或賣弄口才
- 成語出處: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43回:“又見我兩日不回,必有人搬口弄舌,想是疑心,不做買賣。”
-
5
百口難分
- 成語拼音:
- bǎi kǒu nán fēn
- 成語解釋:
- 即使有一百張嘴也難分辯清楚。猶百口莫辯。
- 成語出處:
- 清 魏秀仁《花月痕》第三回:“這‘薄幸’兩字,我也百口難分了!”
-
6
搬口弄舌
- 成語拼音:
- bān kǒu nòng shé
- 成語解釋:
- 挑撥是非。同“搬唇遞舌”。
- 成語出處: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四十四回:“必然嫂嫂見我做了這些衣裳,一定背后有說話;又見我兩日不回,必有人搬口弄舌,想是疑心,不做買賣。”
-
7
百口同聲
- 成語拼音:
- bǎi kǒu tóng shēng
- 成語解釋:
- 大家所說的都一樣。
- 成語出處:
- 清 魏秀仁《花月痕》第五十一回:“時已亭午,小珠跌坐墳下,哭個不住。末后禿頭與跟人勸止,大眾百口同聲,小珠方停了哭,謝了善人村父老,就到禿頭家來。”
-
8
風口浪尖
- 成語拼音:
- fēng kǒu làng jiān
- 成語解釋:
- 比喻激烈、尖銳的社會斗爭前哨。
- 成語出處:
- 向春《煤城怒火》第21章:“現在到了風口浪尖,是咱挺身的時候了,為了黨,為了人民,為了抗日,一定要干出個英雄樣來!”
-
9
虎口拔牙
- 成語拼音:
- hǔ kǒu bá yá
- 成語解釋:
- 在老虎嘴里拔牙。比喻冒著極大危險去做某一事情。
- 成語出處:
- 元 弦濟《一山國師語錄》:“蒼龍頭上拶折角,猛虎口中拔得牙。”
-
10
絕口不提
- 成語拼音:
- jué kǒu bù tí
- 成語解釋:
- 絕口:始終不開口;提:舉出。指閉口不說話
- 成語出處: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48回:“見了撫臺,絕口不提一字,免得撫臺心上生疑。”
-
11
交口稱贊
- 成語拼音:
- jiāo kǒu chēng zàn
- 成語解釋:
- 交口:眾口一辭。異口同聲地稱贊。
- 成語出處:
- 《元史 王利傳》:“利自幼穎悟,弱冠,與魏初同學,遂齊名,諸名公交口稱譽之。”
-
12
金口玉言
- 成語拼音:
- jīn kǒu yù yán
- 成語解釋:
- 舊時俗指皇帝說的話。現在指說出口不能改變的話(用在諷刺)。
- 成語出處: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三孝廉讓產立高名》:“朝見天子,拜舞已畢,天子金口玉言。”
-
13
口口聲聲
- 成語拼音:
- kǒu kǒu shēng shēng
- 成語解釋:
- 不止一次;反反復復地陳述或表白。形容總把某種說法掛在口頭上。
- 成語出處:
- 元 石君寶《秋胡戲妻》第三折:“你也曾聽杜宇,他那里口口聲聲攛掇,先生不如歸去。”
-
14
脫口而出
- 成語拼音:
- tuō kǒu ér chū
- 成語解釋:
- 指話語未經思索;隨口而言。脫口:不加思索地開口說。
- 成語出處:
- 清 吳趼人《瞎騙奇聞》:“我曉得你這個人向來是有口無心的,但也不可不拘什么話便脫口而出。”
-
15
心口不一
- 成語拼音:
- xīn kǒu bù yī
- 成語解釋:
- 心里想的和嘴上說的不一樣。形容人的虛偽、詭詐。
- 成語出處:
- 清 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82回:“我是這們個直性子,希罕就說希罕,不是這們心口不一的。”
-
16
信口開河
- 成語拼音:
- xìn kǒu kāi hé
- 成語解釋:
- 隨口亂說一氣。指說話沒有根據;不可靠。信口:隨口;開河:指說話時嘴唇張合。
- 成語出處:
- 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三折:“你那里休聒,不當一個信口開合知。”
-
17
有口難辯
- 成語拼音:
- yǒu kǒu nán biàn
- 成語解釋:
- 雖然有口;卻難以分辯清楚。常指含冤受屈但又無處申訴。
- 成語出處:
- 明 馮夢龍《喻世明言》:“孟夫人有口難辯,倒被他纏住身子,不好動身。”
-
18
有口難言
- 成語拼音:
- yǒu kǒu nán yán
- 成語解釋:
- 言:說。有嘴不能把話說出來。指由于某種原因只能把話藏在心里;不便或不敢說出來。
- 成語出處:
- 宋 蘇軾《醉醒者》詩:“有道難行不如醉,有口難言不如睡。”
-
19
張口結舌
- 成語拼音:
- zhāng kǒu jié shé
- 成語解釋:
- 結舌:舌頭像打了結;不能說話。張著嘴說不出話來。形容理屈詞窮或由于緊張害怕而說不出話來。
- 成語出處: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3回:“公子被他問得張口結舌,面紅過耳。”
-
20
眾口之辯
- 成語拼音:
- zhòng kǒu zhī biàn
- 成語解釋:
- 比喻各學派間的辯論
- 成語出處:
- 戰國·宋·莊周《莊子·秋水》:“公孫龍問于魏牟曰:‘龍少學先王之道,長而明仁義之行,合同異,雜堅白,然不然,可不可,因百家之知,窮眾口之辯,吾自以為至達已。’”
* 第二個字是口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