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字是坐的成語 (16個)
-
1
安坐待斃
- 成語拼音:
- ān zuò dài bì
- 成語解釋:
- 坐著等死。指不積極想辦法,坐等滅亡。
- 成語出處:
- 明 李贄《焚書 復鄧鼎石》:“惟是世人無才無術,或有才術矣,又恐利害及身,百般趨避,故亦遂因循不理,安坐待斃。”
-
2
獨坐窮山,放虎自衛
- 成語拼音:
- dú zuò qióng shān,fàng hǔ zì wèi
- 成語解釋:
- 獨自坐在沒有出路的山里放出老虎來保衛自己。比喻不但不能保護自己,反而招來禍患
- 成語出處:
- 晉·常璩《華陽國志·公孫述劉二牧志》:“此所謂獨坐窮山,放虎自衛者也。”
-
3
獨坐窮山,引虎自衛
- 成語拼音:
- dú zuò qióng shān,yǐn hǔ zì wèi
- 成語解釋:
- 獨自坐在沒有出路的山里放出老虎來保衛自己。比喻不但不能保護自己,反而招來禍患
- 成語出處: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63回:“此所謂獨坐窮山,引虎自衛者也。”
-
4
滿坐風生
- 成語拼音:
- mǎn zuò fēng shēng
- 成語解釋:
- 亦作“滿座風生”。座席之間飄來清風,使同座者都能感到。比喻來者神氣不凡,光采動人。
- 成語出處:
- 前蜀·杜光庭《虬髯客傳》:“俄而文皇到來,精彩驚人,長揖而坐,滿坐風生,顧盼煒如也。”
-
5
滿坐寂然
- 成語拼音:
- mǎn zuò jì rán
- 成語解釋:
- 坐:同“座”,座位。全場靜悄悄的
- 成語出處:
- 清·張潮《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敢嘩者。”
-
6
朋坐族誅
- 成語拼音:
- péng zuò zú zhū
- 成語解釋:
- 坐:坐罪。有朋友關系的人也被判罪,整個家族被殺掉。比喻株連治罪,殘暴統治
- 成語出處:
- 孫中山《討袁檄文》:“頭會箕斂,欲壑靡窮,朋坐族誅,淫刑以逞。”
-
7
日坐愁城
- 成語拼音:
- rì zuò chóu chéng
- 成語解釋:
- 愁城:比喻為憂愁所包圍。整天沉浸在愁苦之中。
- 成語出處:
- 宋·范成大《次韻代答劉文潛》詩:“一曲紅窗聲里怨,如今分作兩愁城。”
-
8
如坐春風
- 成語拼音:
- rú zuò chūn fēng
- 成語解釋:
- 如同坐在和煦的春風里;比喻受到良師的教育。
- 成語出處:
- 宋 朱熹《伊洛淵源錄》第四卷:“朱公掞見明道于汝州,逾月而歸。語人曰:‘光庭在春風中坐了一月。’”
-
9
如坐云霧
- 成語拼音:
- rú zuò yún wù
- 成語解釋:
- 象坐在云里霧里。比喻頭腦糊涂,不能辨析事理。
- 成語出處:
- 北齊 顏之推《顏氏家訓 勉學》:“及有兇吉大事,議論得失,蒙然張口,如坐云霧。”
-
10
如坐針氈
- 成語拼音:
- rú zuò zhēn zhān
- 成語解釋:
- 像坐在插著針的氈子上。形容心神不定;坐立不安。
- 成語出處:
- 《晉書 杜錫傳》:“言辭懇切,太子患之。后置針著錫常所坐處氈中,刺之流血。”
-
11
穩坐釣魚船
- 成語拼音:
- wěn zuò diào yú chuán
- 成語解釋:
- 比喻不管發生什么變化,仍然沉著鎮靜。
- 成語出處:
- 俗諺:“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臺。”
-
12
穩坐釣魚臺
- 成語拼音:
- wěn zuò diào yú tái
- 成語解釋:
- 不管外界有何變化,只照老規矩辦事。非常鎮靜,沉得住氣,穩居于自己的位置上
- 成語出處:
- 康濯《牲畜專家》:“人家呢,穩坐釣魚臺,對住你察顏觀色。”
-
13
行坐不安
- 成語拼音:
- xíng zuò bù ān
- 成語解釋:
- 行:走。走也不是,坐也不是。形容心情焦躁不寧
- 成語出處: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55回:“瑜聞大驚,行坐不安。”
-
14
一坐皆驚
- 成語拼音:
- yī zuò jiē jīng
- 成語解釋:
- 見“一坐盡驚”。
- 成語出處: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張欲自發無端。頃之,長史諸賢來清言,客主有不通處,張乃遙于末坐判之,言約旨遠,足暢彼我之懷,一坐皆驚。”
-
15
一坐盡驚
- 成語拼音:
- yī zuò jìn jīng
- 成語解釋:
- 謂滿座皆驚服。
- 成語出處:
- 《三國志·魏志·王粲傳》:“粲至,年既幼弱,容狀短小,一坐盡驚。”
-
16
一坐一起
- 成語拼音:
- yī zuò yī qǐ
- 成語解釋:
- 猶言一舉一動。
- 成語出處:
- 《吳子·論將》:“觀敵之來,一坐一起,其政以理,其追北佯為不及,其見利佯為不知,如此將者,名為智將。”
* 第二個字是坐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