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字是引的成語 (13個)
-
1
鳳引九雛
- 成語拼音:
- fèng yǐn jiǔ chú
- 成語解釋:
- 《晉書·穆帝紀》:“(升平四年)二月,鳳凰將九雛見于豐城。”后以“鳳引九雛”為天下太平、社會繁榮的吉兆。
- 成語出處:
- 《晉書·穆帝紀》:“(升平四年)二月,鳳凰將九雛見于豐城。”
-
2
發引千鈞
- 成語拼音:
- fà yǐn qiān jūn
- 成語解釋:
- 一根頭發系著千鈞重的東西。比喻極危急。
- 成語出處:
- 唐·韓愈《與孟尚書書》:“其危如一發引千鈞。”
-
3
箕引裘隨
- 成語拼音:
- jī yǐn qiú suí
- 成語解釋:
- 比喻子弟能繼承父兄之業。
- 成語出處:
- 語出《禮記 學記》:“良治之子,必學為裘,良弓之子,必學為箕。”
-
4
汲引忘疲
- 成語拼音:
- jí yǐn wàng pí
- 成語解釋:
- 汲引:從井里提水,比喻引薦和提拔人才。引薦和提拔人才而忘記了疲勞。
- 成語出處:
- 唐 駱賓王《上袞州刺史啟》:“汲引忘疲,獎題不倦。”
-
5
面引廷爭
- 成語拼音:
- miàn yǐn tíng zhēng
- 成語解釋:
- 同“面折廷爭”。
- 成語出處:
- 東漢·班固《漢書·梅福傳》:“故京兆尹王章資質忠直,敢面引廷爭。”
-
6
蔓引株連
- 成語拼音:
- màn yǐn zhū lián
- 成語解釋:
- 蔓:蔓生植物的根莖。順著蔓尋根。比喻一網打盡
- 成語出處:
- 清·陶貞懷《天雨花》第八回:“御史等體上天好生之德,也不須蔓引株連了。”
-
7
蔓引株求
- 成語拼音:
- màn yǐn zhū qiú
- 成語解釋:
- 順著蔓尋根。比喻一網打盡。
- 成語出處:
- 清 孔尚任《桃花扇 逮社》:“奉命今將逆黨搜,須得你蔓引株求。”
-
8
旁引曲證
- 成語拼音:
- páng yǐn qǔ zhèng
- 成語解釋:
- 廣泛征引,委曲證明。
- 成語出處:
- 元·黃溍《日損齋筆記·雜辯》:“大抵《莊子》多寓言,如必欲旁引曲證,以實其說,所謂子州支父、石戶之農者,又為誰乎?”
-
9
牽引附會
- 成語拼音:
- qiān yǐn fù huì
- 成語解釋:
- 猶言牽強附會。
- 成語出處:
- 凡人《開通學術議》:“程子以諸葛武侯有儒者氣象,即牽引附會認為儒教,不斥其為刑名之學。”
-
10
日引月長
- 成語拼音:
- rì yǐn yuè cháng
- 成語解釋:
- 謂事物隨時光流逝而日漸增長。語本《國語·齊語》:“昔吾先君襄公筑臺以為高位,田、狩、罼、弋,不聽國政,卑圣侮士,而唯女是崇……是以國家不日引,不月長。”韋昭注:“引,申也;長,益也。”
- 成語出處:
- 語出《國語·齊語》:“昔吾先君襄公筑臺以為高位,田、狩、罼、弋,不聽國政,卑圣侮士,而唯女是崇……是以國家不日引,不月長。”韋昭注:“引,申也;長,益也。”
-
11
援引薦舉
- 成語拼音:
- yuán yǐn jiàn jǔ
- 成語解釋:
- 薦:推薦。引進和推薦人材
- 成語出處:
- 漢·王充《論衡·效力》:“文章滂沛,不遭有力之將援引薦舉,亦將棄遺于衡門之下。”
-
12
遠引曲喻
- 成語拼音:
- yuǎn yǐn qū yù
- 成語解釋:
- 喻:譬喻。說話不敢直言,以遠離當前的事例來作引證,繞彎子以其他事來打比方
- 成語出處:
- 《清史稿·太宗本紀》:“諸臣有艱苦之情,亦據實奏聞。茍不務直言,遠引曲喻,剿襲紛然,何益于事?”
-
13
遠引深潛
- 成語拼音:
- yuǎn yǐn shēn qián
- 成語解釋:
- 引:離開。遠遠地離開,深深地潛沉。比喻逃離困境
- 成語出處:
- 宋·蘇舜欽《答范資政書》:“某昨得罪后,都下沸騰未已,其謗皆出人情之外,而往往信而傳之,自念非遠引深潛,則不能快仇者之意。”
* 第二個字是引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