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字是必的成語 (14個)
-
1
操必勝之券
- 成語拼音:
- cāo bì shèng zhī quàn
- 成語解釋:
- 操:掌握;券:憑證。手里掌握必勝的憑證。指十分有把握
- 成語出處:
- 春秋·齊·管仲《管子·明法解》:“故明主操必勝之數,以治必用之民。”
-
2
國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 成語拼音:
- guó bì zì fá,ér hòu rén fá zhī
- 成語解釋:
- 伐:討伐。一個國家必定先有自取討伐的原因,然后別人才來攻伐。比喻事情變化要從內部找原因
- 成語出處:
- 戰國·鄒·孟軻《孟子·離婁上》:“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
3
何必當初
- 成語拼音:
- hé bì dāng chū
- 成語解釋:
- 表示后悔過去的作為
- 成語出處: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28回:“寶玉在身后面嘆道:‘既有今日,何必當初。’”
-
4
居必擇鄰
- 成語拼音:
- jū bì zé lín
- 成語解釋:
- 居:住;擇:選擇。住家必須選擇好鄰居
- 成語出處:
- 春秋·齊·晏嬰《晏子春秋·雜上》:“君子居必擇鄰,游必就士。”
-
5
食必方丈
- 成語拼音:
- shí bì fāng zhàng
- 成語解釋:
- 同“食前方丈”。
- 成語出處:
- 《宋書·劉穆之傳》:“性奢豪,食必方丈,旦輒為十人饌。”
-
6
事必躬親
- 成語拼音:
- shì bì gōng qīn
- 成語解釋:
- 凡事一定親自處理。形容辦事認真。
- 成語出處:
- 唐 張九齡《謝賜大麥面狀》:“伏以周人之禮,唯有籍田,漢氏之薦,但聞時果,則未有如陛下嚴祗于宗廟,勤儉于生人,事必躬親,動合天德。”
-
7
盛必慮衰
- 成語拼音:
- shèng bì lǜ shuāi
- 成語解釋:
- 興盛之時必須考慮衰微之時。
- 成語出處:
- 漢·耿育《上書言便宜因冤訟陳湯》:“且安不忘危,盛必慮衰。”
-
8
言必信,行必果
- 成語拼音:
- yán bì xìn,xíng bì guǒ
- 成語解釋:
- 信:守信用;果:果斷,堅決。說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辦到。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孔子《論語 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固執然小人哉!”
-
9
游必有方
- 成語拼音:
- yōu bì yǒu fāng
- 成語解釋:
- 要是出游,必須要告辭去處。
- 成語出處:
- 《論語·里仁》:“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
-
10
言必有據
- 成語拼音:
- yán bì yǒu jù
- 成語解釋:
- 言:說話;說的話;據:依據;根據。說話必定有依據。
- 成語出處:
- 魯迅《序言》:“對于歷史小說,則以為博考文獻,言必有據者,縱使有人譏為‘教授小說’,其實是很難組織之作。”
-
11
言必有物
- 成語拼音:
- yán bì yǒu wù
- 成語解釋:
- 指言論或文章內容充實。
- 成語出處:
- 清·方苞《進〈四書〉〈文選〉表》:“故凡所錄取,皆以發明義理,清真古雅,言必有物為宗。”
-
12
言必有中
- 成語拼音:
- yán bì yǒu zhòng
- 成語解釋:
- 中:關鍵的地方。不說則已;一說就說到點子上。指說話很中肯。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孔子《論語 先進》:“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
13
戰必勝,攻必取
- 成語拼音:
- zhàn bì shèng,gōng bì qǔ
- 成語解釋:
- 每次打仗都獲勝,每次進攻都攻下。形容軍隊力量強大,百戰百勝。比喻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 成語出處:
- 西漢·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
14
知必言,言必盡
- 成語拼音:
- zhī bì yán,yán bì jìn
- 成語解釋:
- 言:說。凡有知道的,就毫無保留地講出來
- 成語出處:
* 第二個字是必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