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字是昏的成語 (28個)
-
1
晨昏定省
- 成語拼音:
- chén hūn dìng xǐng
- 成語解釋:
- 晚間服侍就寢,早上省視問安。舊時侍奉父母的日常禮節。
- 成語出處:
- 宋 陸游《上殿札子》:“所謂悅親之道,非薦旨甘,奉輕暖也;非晨昏定省,冬夏溫凊也。”
-
2
沖昏頭腦
- 成語拼音:
- chōng hūn tóu nǎo
- 成語解釋:
- 因勝利而頭腦發熱,不能總冷靜思考和謹慎行事。
- 成語出處:
- 柯崗《逐鹿中原》第八章:“這可不能沖昏頭腦,任著性子,借題發揮呵!”
-
3
發昏章第十一
- 成語拼音:
- fā hūn zhāng dì shí yī
- 成語解釋:
- 昏頭昏腦的風趣話。仿《孝經》“某某章第幾”的說法。
- 成語出處: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十六回:“只見頭在下,腳在上,倒撞落在當街心里去了,跌得個‘發昏章第十一’!”
-
4
昏昏暗暗
- 成語拼音:
- hūn hūn àn àn
- 成語解釋:
- 指光線十分微弱
- 成語出處: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26回:“昏昏暗暗,靈前燈火失光明;慘慘幽幽,壁上紙錢飛散亂。”
-
5
昏昏沉沉
- 成語拼音:
- hūn hūn chén chén
- 成語解釋:
- 形容頭腦迷糊,神志不清
- 成語出處:
- 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準備著被兒枕兒,則索昏昏沉沉的睡。”
-
6
昏昏噩噩
- 成語拼音:
- hūn hūn è è
- 成語解釋:
- 形容糊涂、無知的樣子。
- 成語出處:
- 葉君健《曙光》:“這兩句話像兩根鐵掃把,把他的腦子攪得昏昏噩噩,好大一陣子不能進行思維活動。”
-
7
昏昏浩浩
- 成語拼音:
- hūn hūn hào hào
- 成語解釋:
- 蒼茫浩渺。
- 成語出處:
- 唐·羅隱《讒書·槎客喻》:“彼河之流,彼天之高,宛宛轉轉,昏昏浩浩,有怪有靈,時顛時倒,而子浮浮其間。”
-
8
昏昏默默
- 成語拼音:
- hūn hūn mò mò
- 成語解釋:
- ①看不見聽不到的狀態。謂至道難見莫測。②迷糊,不知所以。
- 成語出處:
- 戰國·宋·莊周《莊子·在宥》:“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極,昏昏默默。”
-
9
昏昏欲睡
- 成語拼音:
- hūn hūn yù shuì
- 成語解釋:
- 頭腦昏昏沉沉;只想睡覺。形容非常疲勞或精神不振作。
- 成語出處:
- 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賈奉雉》:“是秋入闈復落,邑邑不得志,頗思郎言,遂取前所指示者強讀之。未至終篇,昏昏欲睡,心惶惑無以自主。”
-
10
連昏達曙
- 成語拼音:
- lián hūn dá shǔ
- 成語解釋:
- 猶言通宵達旦。
- 成語出處:
- 清·大汕《海外紀事》卷一:“平明,竹者、木者、夾茆者、削藤者、鍬者、鍤者,乘屋而呼,穴坎而下者,連昏達曙,三日夜而成。”
-
11
柳昏花暝
- 成語拼音:
- liǔ hūn huā míng
- 成語解釋:
- 暝:日暮。形容暮色中花柳的朦朧景象
- 成語出處:
- 宋·史達祖《雙雙燕·詠燕》詞:“紅樓歸晚,看足柳昏花暝。”
-
12
連昏接晨
- 成語拼音:
- lián hūn jiē chén
- 成語解釋:
- 通宵達旦。整日整夜。
- 成語出處:
- 宋·梅堯臣《秋雨篇》:“秋雨一向不解休,連昏接晨終窮秋。”
-
13
磨昏抉聵
- 成語拼音:
- mó hūn jué kuì
- 成語解釋:
- 抉:撬開;聵:糊涂。啟發教育愚昧糊涂的人
- 成語出處:
- 唐·司空圖《澤州靈泉院記》:“長老繼作,磨昏抉聵。”
-
14
神昏意亂
- 成語拼音:
- shén hūn yì luàn
- 成語解釋:
- 神:精神;意:心意。神志昏沉,心意煩亂
- 成語出處:
- 清·李心衡《金川瑣記·陳生》:“問所往,俱無知者。神昏意亂,本立不復能動。”
-
15
天昏地暗
- 成語拼音:
- tiān hūn dì àn
- 成語解釋:
- 天色昏黃不清;大地黑暗不明。多指云霧遮蔽日月或風沙漫天的景象。昏:昏暗。
- 成語出處:
- 唐 韓愈《龍移》:“天昏地黑蛟龍移,雷驚電激雄雌隨。”
-
16
天昏地慘
- 成語拼音:
- tiān hūn dì cǎn
- 成語解釋:
- 慘:凄慘,悲傷。天地都感到愁苦、凄慘。形容極其悲慘
- 成語出處:
-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21回:“只見天昏地慘,東西南北,茫然不辨。”
-
17
天昏地黑
- 成語拼音:
- tiān hūn dì hēi
- 成語解釋:
- 見“天昏地暗”。
- 成語出處:
- 唐·韓愈《龍移》詩:“天昏地黑蛟龍移,雷驚電激雄雌隨。”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四:“只聽得一陣風過處,天昏地黑,鬼哭神嚎,眼前伸手不見五指,一時暈倒了。”
-
18
頭昏目眩
- 成語拼音:
- tóu hūn mù xuàn
- 成語解釋:
- 見“頭昏目暈”。
- 成語出處:
- 烏蘭巴干《草原上的馴馬姑娘》:“我仿佛置身在波濤洶涌的大海中,有點頭昏目眩。”
-
19
頭昏眼花
- 成語拼音:
- tóu hūn yǎn huā
- 成語解釋:
- 頭腦昏暈,眼睛發花。
- 成語出處: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13卷:“一氣氣得頭昏眼花,飲食多絕了。”
-
20
智昏菽麥
- 成語拼音:
- zhì hūn shū mài
- 成語解釋:
- 謂智力不能辨認豆麥。形容無知。
- 成語出處:
- 南朝·梁·劉孝標《辯命論》:“朝秀晨終,龜鶴千歲,年之殊也。聞言如響,智昏菽麥,神之辨也。”
* 第二個字是昏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