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字是臣的成語 (21個)
-
1
不臣之心
- 成語拼音:
- bù chén zhī xīn
- 成語解釋:
- 不臣:不守臣子的本分,封建社會中不忠君。意指不忠君的思想。后也指犯上作亂的野心。
- 成語出處: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37卷:“只說是他自己做的,中懷不臣之心,妄言污蔑妃后,要坐他族滅之罪。”
-
2
孤臣孽子
- 成語拼音:
- gū chén niè zǐ
- 成語解釋:
- 孤臣:封建朝廷中孤立無援的遠臣;孽子:妾所生的庶子。比喻遭遇艱難困苦的人。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上》:“獨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慮患也深,故達。”朱熹集注:“孤臣,遠臣;孽子,庶子。”
-
3
功臣自居
- 成語拼音:
- gōng chén zì jū
- 成語解釋:
- 居:當,任。做了一些成就就以有功之臣而自任
- 成語出處:
- 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報告》:“因為勝利,黨內的驕傲情緒,以功臣自居的情緒停頓起來不求進步的情緒,……,可能生長。”
-
4
奸臣當道
- 成語拼音:
- jiān chén dāng dào
- 成語解釋:
- 奸佞的小人控制朝政。指壞人當權
- 成語出處:
-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15回:“此時因紂王失政,妲己殘害生靈,奸臣當道,豺狼滿朝,故此天心不順。”
-
5
君臣佐使
- 成語拼音:
- jūn chén zuǒ shǐ
- 成語解釋:
- 原指君主、臣僚(文武官員)、僚佐(輔助別人的人)、使者(奉命辦事的人)四種人;他們在一國之內;分別起著不同的作用。后來也用以比喻中醫處方中各味藥的不同性質和作用。
- 成語出處:
- 《神農本草經》:“上藥一百二十種為君,主養命;中藥一百二十種為臣,主養性;下藥一百二十種為佐使,主治病;用藥須合君臣佐使。”
-
6
亂臣賊子
- 成語拼音:
- luàn chén zéi zǐ
- 成語解釋:
- 舊時指不忠君主;不守臣道;作風反叛的大臣。后指破壞國家統一;損害人民利益的惡人。也作“逆子賊臣”。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孟軻《孟子 滕文公下》:“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
-
7
謀臣猛將
- 成語拼音:
- móu chén měng jiāng
- 成語解釋:
- 善于謀劃的文臣和勇猛善戰的將帥。
- 成語出處:
- 《晉書·石崇傳》:“先帝決獨斷之聰,奮神武之略,蕩滅逋寇,易于摧枯。然謀臣猛將,猶有致思竭力之效。”
-
8
謀臣如雨
- 成語拼音:
- móu chén rú yǔ
- 成語解釋:
- 形容智謀之士極多。
- 成語出處:
- 西漢·李陵《答蘇武書》:“當此之時,猛將如云,謀臣如雨,然猶七日不食僅乃得免。”
-
9
謀臣武將
- 成語拼音:
- móu chén wǔ jiàng
- 成語解釋:
- 指有計謀的大臣和勇猛的戰將
- 成語出處:
- 漢 張衡《南都賦》:“爾其則有謀臣武將,皆能攫戾執猛,破堅摧剛。”
-
10
逆臣賊子
- 成語拼音:
- nì chén zéi zǐ
- 成語解釋:
- 逆臣:叛亂之臣;賊子:忤逆之子。不忠不孝的反叛臣子。
- 成語出處:
- 《晉書 王導傳》:“逆臣賊子,何世無之?豈意今者近出臣族!” 唐 陳子昂《請措刑科》:逆臣賊子,頓伏嚴誅。”
-
11
遷臣逐客
- 成語拼音:
- qiān chén zhú kè
- 成語解釋:
- 指遭貶官放逐之人。
- 成語出處:
- 宋·張端義《自序》:“子錄非《資治通鑒》,奚益于遷臣逐客?火之久矣。”
-
12
為臣死忠,為子死孝
- 成語拼音:
- wéi chén sǐ zhōng,wéi zǐ sǐ xiào
- 成語解釋:
- 為:作為。為臣的應不惜生命忠于帝王,為子的應不惜生命孝順父母
- 成語出處:
- 明·吾丘瑞《運甓記·父子死節》:“為臣死忠,為子死孝,孩兒兄弟二人,情愿同爹爹出陣。”
-
13
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
- 成語拼音:
- zhōng chén bù shì èr jūn,liè nǚ bù gēng èr fū
- 成語解釋:
- 事:侍奉,服侍。忠義之臣,不奉事兩個朝代的君主;貞節的婦女,不再嫁第二個丈夫。指忠誠不二
- 成語出處: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49回:“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我為隋臣,不能匡救君惡,致被逆賊所弒,不能報仇,而事別主,何面目立于世乎?”
-
14
忠臣不事二君,貞女不更二夫
- 成語拼音:
- zhōng chén bù shì èr jūn,zhēn nǚ bù gēng èr fū
- 成語解釋:
- 事:侍奉,服侍。忠義之臣,不奉事兩個朝代的君主;貞節的婦女,不再嫁第二個丈夫。指忠誠不二
- 成語出處:
- 西漢·司馬遷《史記·田單列傳》:“忠臣不事二君,貞女不更二夫。齊王不聽吾諫,故退而耕子野。”
-
15
忠臣良將
- 成語拼音:
- zhōng chén liáng jiàng
- 成語解釋:
- 忠實的大臣和優秀的將帥
- 成語出處: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36回:“襲人道:‘忠臣良將,出于不得已他才死。’”
-
16
忠臣烈士
- 成語拼音:
- zhōng chén liè shì
- 成語解釋:
- 指忠義剛烈的臣子
- 成語出處:
- 《隋書·李文博傳》:“每讀書至治亂得失、忠臣烈士,未嘗不反復吟玩。”
-
17
賊臣亂子
- 成語拼音:
- zéi chén luàn zǐ
- 成語解釋:
- 指心懷異志、為奸作惡的人。
- 成語出處:
- 南朝·梁·蕭子顯《南齊書·崔慧景傳》:“臣竊惟太祖、高宗之孝子忠臣,而昏主之賊臣亂子者,江夏王與陛下,先臣與鎮軍是也。”
-
18
賊臣逆子
- 成語拼音:
- zéi chén nì zǐ
- 成語解釋:
- 見“賊臣亂子”。
- 成語出處:
- 《敦煌變文·降魔變文》:“賊臣逆子設陰謀,慮恐國破人消滅。”
-
19
忠臣孝子
- 成語拼音:
- zhōng chén xiào zǐ
- 成語解釋:
- 對君主盡忠對父母盡孝的人
- 成語出處:
- 戰國·趙·荀況《荀子·禮論》:“使生死終始若一,一足以為人愿,是先王之道,忠臣孝子之極也。”
-
20
忠臣義士
- 成語拼音:
- zhōng chén yì shì
- 成語解釋:
- 忠誠而有節操的臣民
- 成語出處:
- 晉·陳壽《三國志·魏志·陳思王植傳》:“每覽史籍,觀古忠臣義士,出一朝之命,以徇國家之難。”
* 第二個字是臣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