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字是鹿的成語 (12個)
-
1
鋌鹿走險
- 成語拼音:
- dìng lù zǒu xiǎn
- 成語解釋:
- ①指在無路可走的時候采取冒險行動。同“鋌而走險”。②指因無路可走而采取冒險行動。
- 成語出處:
- 《辛亥革命·保路運動·四川鐵路檔案》:“誠恐川人驟見兵威,妄思自衛,鋌鹿走險,風鶴皆驚。”
-
2
覆鹿尋蕉
- 成語拼音:
- fù lù xún jiāo
- 成語解釋:
- 覆:遮蓋;蕉:同“樵”,柴。比喻把真事看作夢幻而一再失誤。
- 成語出處:
- 戰國 鄭 列御寇《列子 周穆王》:“鄭人有薪于野者,……,覆之以蕉,不勝其喜。”
-
3
覆鹿遺蕉
- 成語拼音:
- fù lù yí jiāo
- 成語解釋:
- 覆:遮蓋;蕉:同“樵”,柴。比喻把真事看作夢幻而一再失誤
- 成語出處:
- 清·王闿運《桂陽州志序》:“羅平沼成,明社已屋,覆鹿遺蕉,亡猿災木。”
-
4
即鹿無虞
- 成語拼音:
- jí lù wú yú
- 成語解釋:
- 原意是進山打鹿,沒有熟悉地形和鹿性的虞官幫助,那是白費氣力。后比喻做事如條件不成熟就草率行事,必定勞而無功。
- 成語出處:
- 《周易 屯》:“即鹿無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幾,不如舍,往吝。”
-
5
蕉鹿之夢
- 成語拼音:
- jiāo lù zhī mèng
- 成語解釋:
- 蕉:同“樵”,柴。比喻把真事看作夢幻
- 成語出處:
- 戰國·鄭·列御寇《列子·周穆王》:“鄭人有薪于野者,……,覆之以蕉,不勝其喜。”
-
6
馬鹿易形
- 成語拼音:
- mǎ lù yì xíng
- 成語解釋:
- 出自趙高指鹿為馬的故事,比喻顛倒是非、混淆黑白
- 成語出處: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文苑傳上 崔琦》:“不能結納貞良,以救禍敗,反復欲鉗塞士口,杜蔽主聽,將欲使玄黃改色,馬鹿易形乎?”
-
7
挺鹿走險
- 成語拼音:
- tǐng lù zǒu xiǎn
- 成語解釋:
- 挺而走險。指事急之時,被迫冒險行事。
- 成語出處:
- 語出《左傳 文公十七年》:“古人有言曰……‘鹿死不擇音(蔭)’小國之事大國也,德則其人也,不德則其鹿也,鋌而走險,急何能擇。”
-
8
小鹿觸心頭
- 成語拼音:
- xiǎo lù chù xīn tóu
- 成語解釋:
- 形容因為害怕而心臟急劇地跳動。
- 成語出處:
- 清·翟灝《通俗編·獸畜》:“為帝迫困于斯,見之汗濕衣襟,若小鹿之觸吾心頭。”
-
9
小鹿兒心頭撞
- 成語拼音:
- xiǎo lù ér xīn tóu zhuàng
- 成語解釋:
- 像小鹿在撞心。形容十分驚慌
- 成語出處: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11卷:“王生聽了,驚得目睜口呆,手麻腳軟,心頭恰像有個小鹿兒撞來撞去的。”
-
10
指鹿為馬
- 成語拼音:
- zhǐ lù wéi mǎ
- 成語解釋:
- 把鹿說成馬。比喻故意顛倒黑白。
- 成語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秦始皇本紀》:“二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為馬。’”
-
11
指鹿作馬
- 成語拼音:
- zhǐ lù zuò mǎ
- 成語解釋:
- 比喻有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同“指鹿為馬”。
- 成語出處:
- 《三國志 魏志 鮑勛傳》:“大軍還洛陽,曜有罪,勛奏絀遣。而曜密表勛私解邕事。昭曰:‘勛指鹿作馬,收付廷尉。’”
-
12
逐鹿中原
- 成語拼音:
- zhú lù zhōng yuán
- 成語解釋:
- 在中原爭奪天下。比喻爭奪政權。逐:追趕;鹿:比喻帝位、政權。
- 成語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淮陰侯列傳》:“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 第二個字是鹿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