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個字是伊的成語 (8個)
-
1
匪朝伊夕
- 成語拼音:
- fěi cháo yī xī
- 成語解釋:
- ①不止一日。②非晨即夕。極言時間之短。
- 成語出處:
- 《周書·文帝紀上》:“今若召悅授以內官,臣列旆東轅,匪朝伊夕。”
-
2
蒹葭伊人
- 成語拼音:
- jiān jiā yī rén
- 成語解釋:
- 蒹葭:初生的蘆葦。伊人:那個人。指一心尋求思戀而不曾會面的人。
- 成語出處:
- 《詩經·秦風·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
3
秋水伊人
- 成語拼音:
- qiū shuǐ yī rén
- 成語解釋:
- 指思念中的那個人。
- 成語出處:
- 《詩經 秦風 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
4
下車伊始
- 成語拼音:
- xià chē yī shǐ
- 成語解釋:
- 下車:舊指新官剛到任。伊始:開始。舊指新官剛到任;現比喻帶著工作任務剛剛到一個地方。
- 成語出處:
- 《隋書 劉行本傳》:“然臣下車之始,與其為約。此吏故違,請加徒一年。”
-
5
自貽伊咎
- 成語拼音:
- zì yí yī jiù
- 成語解釋:
- 指自己招來過錯。
- 成語出處:
- 唐 劉知幾《史通 疑古》:“欲因循故事,坐膺天祿,其事不成,自貽伊咎。”
-
6
自貽伊戚
- 成語拼音:
- zì yí yī qī
- 成語解釋:
- 貽:遺留;伊:此;戚:憂愁,悲哀。比喻自尋煩惱,自招憂患。
- 成語出處:
- 《詩經 小雅 小明》:“心之憂矣,自詒伊戚。”
-
7
自詒伊戚
- 成語拼音:
- zì yí yī qī
- 成語解釋:
- 自尋煩惱;自招災殃。
- 成語出處:
- 《詩經 小雅 小明》:“心之憂矣,自詒伊戚。”《左傳 宣公二年》:“烏呼,我之懷矣,自詒伊戚,其我之謂矣。”
-
8
自遺伊戚
- 成語拼音:
- zì yí yī qī
- 成語解釋:
- 伊:是,此;戚:憂患。比喻自尋煩惱,自招災禍
- 成語出處:
-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二》:“若公則自遺伊戚,可無庸訴也。”
* 第三個字是伊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