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個字是填的成語 (15個)
-
1
悲憤填膺
- 成語拼音:
- bēi fèn tián yīng
- 成語解釋:
- 填:充填;塞滿;膺:胸。悲痛和憤怒充滿胸膛。
- 成語出處:
- 清 傷時子《蒼鷹擊》第六折:“草頭朝露,貴賤都虛度。悲憤填膺莫訴,壯懷孤負。”
-
2
車馬填門
- 成語拼音:
- chē mǎ tián mén
- 成語解釋:
- 車子充滿門庭,比喻賓客很多。同“車馬盈門”。
- 成語出處:
- 《北史 拓跋深傳》:“是故馀人攝選,車馬填門;及臣居邊,賓游罕至。”
-
3
擔雪填河
- 成語拼音:
- dān xuě tián hé
- 成語解釋:
- 見“擔雪塞井”。
- 成語出處:
- 《全元散曲·普天樂·嘲風情》:“姐姐每鉆冰取火,婆婆每指山賣磨,哥哥每擔雪填河。”
-
4
擔雪填井
- 成語拼音:
- dān xuě tián jǐng
- 成語解釋:
- 見“擔雪塞井”。
- 成語出處:
- 《五燈會元·智海平禪師法嗣·凈因繼成禪師》:“大似擔雪填井,傍若無人。”
-
5
憤氣填膺
- 成語拼音:
- fèn qì tián yīng
- 成語解釋:
- 填:填塞;膺:胸。憤怒之氣充滿胸膛。形容十分氣憤
- 成語出處:
- 宋·張孝祥《六州歌頭》詞:“使行人到此,忠憤氣填膺,有淚如傾。”
-
6
激忿填膺
- 成語拼音:
- jī fèn tián yīng
- 成語解釋:
- 膺:胸。強烈的忿怒填滿胸中。形容氣憤已極。
- 成語出處:
- 明·陶宗儀《輟耕錄》:“顧其母激忿填膺,寸晷是學,不迨于至,以超圣人之域,煥乎賢者之業。”
-
7
精禽填海
- 成語拼音:
- jīng qín tián hǎi
- 成語解釋:
- 精禽:傳說炎帝的女兒在東海淹死,靈魂化作精衛鳥,常銜西山木石填東海。比喻意志堅決,不畏艱難
- 成語出處:
- 梁啟超《新羅馬》楔子:“精禽填海,斥鷃笑其大愚;杜宇啼枝,行人聞而墮淚。”
-
8
精衛填海
- 成語拼音:
- jīng wèi tián hǎi
- 成語解釋:
- 精衛:古代神話中的小鳥名。古代神話;炎帝的女兒在東海淹死;化為精衛鳥;每天銜西山的木石來填東海。后用來比喻不畏困難;意志堅決。
- 成語出處:
- 晉 陶淵明《山海經》詩:“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
-
9
怒氣填胸
- 成語拼音:
- nù qì tián xiōng
- 成語解釋:
- 胸中充滿了憤怒。形容憤怒到了極點。
- 成語出處: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七回:“卻說周瑜怒氣填胸,墜于馬下,左右急救歸船。”
-
10
挑雪填井
- 成語拼音:
- tiāo xuě tián jǐng
- 成語解釋:
- 比喻勞而無功。
- 成語出處:
- 唐·顧況《行路難三首》:“君不見擔雪塞井空用力,炊沙作飯豈堪吃。”宋·釋正受《嘉泰普燈錄》:“多少癡禪和尚挑雪去填井。”
-
11
銜石填海
- 成語拼音:
- xián shí tián hǎi
- 成語解釋:
- 《山海經·北山經》:“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后因以“銜石填海”比喻為實現既定目標,堅韌不拔地奮斗到底。
- 成語出處:
- 《山海經·北山經》:“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
-
12
銜沙填海
- 成語拼音:
- xián shā tián hǎi
- 成語解釋:
- 猶言銜石填海。
- 成語出處:
- 明·何景明《送呂子遷右給事中》詩:“銜沙填海志,煉石補天情。”
-
13
義憤填胸
- 成語拼音:
- yì fèn tián xiōng
- 成語解釋:
- 指胸中充滿義憤。
- 成語出處:
- 《兒女英雄傳》第五回:“[十三妹]把白臉兒狼、傻狗二人商量的傷天害理的這段陰謀聽了個仔細,登時義憤填胸。”
-
14
義憤填膺
- 成語拼音:
- yì fèn tián yīng
- 成語解釋:
- 膺:胸。正義的憤恨充滿了胸膛。
- 成語出處:
- 南朝 梁 江淹《恨賦》:“置酒欲飲,悲來填膺。”
-
15
移山填海
- 成語拼音:
- yí shān tián hǎi
- 成語解釋:
- 移動山岳,填平大海。指仙術法力高超。現多比喻人類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偉大力量和氣魄。
- 成語出處:
- 明 無名氏《八仙過海》第二折:“俺眾仙各施神通,移山填海,水盡枯干,教你無處潛藏。”
* 第三個字是填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