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個字是投的成語 (56個)
-
1
背暗投明
- 成語拼音:
- bèi àn tóu míng
- 成語解釋:
- 背:背棄;投:投奔。指背離黑暗,投向光明。比喻背離昏主,投向明君
- 成語出處:
- 元 尚仲賢《單鞭奪槊》楔子:“賢臣擇明主而仕,背暗投明,古之常理也。”
-
2
閉門投轄
- 成語拼音:
- bì mén tóu xiá
- 成語解釋:
- 轄:車軸的鍵,去轄則車不能行。比喻主人留客的殷勤。
- 成語出處:
- 東漢 班固《漢書 游俠傳 陳遵》:“遵耆酒,每大飲,賓客滿堂,輒關門,取客車轄投井中,雖有急,終不得去。”
-
3
匕首投槍
- 成語拼音:
- bǐ shǒu tóu qiāng
- 成語解釋:
- 匕首:短劍。比喻短小犀利擊中要害的文章
- 成語出處:
- 茅盾《聯系實際·學習魯迅》:“除了匕首、投槍,也還有發聾振聵的木鐸,有悠然發人深思的靜夜鐘聲。”
-
4
拔轄投井
- 成語拼音:
- bá xiá tóu jǐng
- 成語解釋:
- 轄,車軸兩端的鍵。指殷勤留客飲酒。
- 成語出處:
- 《漢書 陳遵傳》:“遵耆酒,每天飲,賓客滿堂,輒關門,取客車轄投井中,雖有急,終不得去。”
-
5
乘間投隙
- 成語拼音:
- chéng jiān tóu xì
- 成語解釋:
- 乘機挑撥離間。
- 成語出處:
- 宋·辛棄疾《九議之一》:“然而特怵于天下之士不樂于吾之說,故切切然議之,遂使小人乘間投隙,持一偏可喜之論以媒己私利。”
-
6
簞醪投川
- 成語拼音:
- dān láo tóu chuān
- 成語解釋:
- 簞:古代盛食物的器具;醪:酒;川:河流。指古代將領將酒倒入河中與兵士共飲。形容愛撫部下,同甘共苦
- 成語出處:
- 晉·張協《七命》:“簞醪投川,可使三軍告捷。”
-
7
餓鬼投胎
- 成語拼音:
- è guǐ tóu tāi
- 成語解釋:
- 比喻大量吃東西而不勞動,造成對父母的拖累
- 成語出處:
- 歐陽山《苦斗》:“咱們也不嫉妒他人,縱使不一定是個討債的,也難免是個餓鬼投胎。”
-
8
飛蛾投火
- 成語拼音:
- fēi é tóu huǒ
- 成語解釋:
- 象蛾子撲火一樣。比喻自找死路、自取滅亡。
- 成語出處:
- 《梁書 到溉傳》:“如飛蛾之赴火,豈焚身之可吝。”
-
9
飛蛾投焰
- 成語拼音:
- fēi é tóu yàn
- 成語解釋:
- 蛾:像蝴蝶似的昆蟲。像蛾子撲火一樣。比喻自找死路、自取滅亡
- 成語出處:
- 明·汪廷訥《獅吼記·住錫》:“只因迷宿本,似飛蛾投焰,自取焚身。”
-
10
赴湯投火
- 成語拼音:
- fù tāng tóu huǒ
- 成語解釋:
- 赴:去,走向;湯:開水。沸水敢蹚,烈火敢跳。比喻奮不顧身,不避艱險
- 成語出處: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12回:“小人受侯爺大恩,別說行刺,就是赴湯投火也是情愿的。”
-
11
滾芥投針
- 成語拼音:
- gǔn jiè tóu zhēn
- 成語解釋:
- 芥:小草。滾動芥籽,把針投擲進小的孔眼。比喻事情進展很慢,成效小
- 成語出處:
-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15回:“修行雖是滾芥投針……弟子情愿在山苦行。”
-
12
話不投機
- 成語拼音:
- huà bù tóu jī
- 成語解釋:
- 投機:意見相合。指意見或觀點看法等不一致;說不到一起。
- 成語出處:
- 元 張國賓《薛仁貴》第三折:“我則怕言無關典,話不投機。”
-
13
話不投機半句多
- 成語拼音:
- huà bù tóu jī bàn jù duō
- 成語解釋:
- 彼此心意不同,談話不能相契,干脆就沉默不言
- 成語出處:
- 清·貪夢道人《彭公案》第26回:“這日大家暢飲,正是‘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不知不覺,喝了個酩酊大醉。”
-
14
毀方投圓
- 成語拼音:
- huǐ fāng tóu yuán
- 成語解釋:
- 比喻拋棄立身行事準則,曲意投合別人。
- 成語出處:
- 晉·葛洪《抱樸子·漢過》:“毀方投圓,面從響應者,謂之‘絕倫之秀’。”
-
15
焦熬投石
- 成語拼音:
- jiāo áo tóu shí
- 成語解釋:
- 拿非常脆的東西去碰石頭。比喻事情一定失敗。
- 成語出處:
- 荀況《荀子 議兵》:“桓文之節制,不可以敵湯武之仁義,有遇之者,若以焦熬投石焉。”
-
16
救焚投薪
- 成語拼音:
- jiù fén tóu xīn
- 成語解釋:
- 焚:火災;薪:柴草。投進木柴去救火。比喻采取錯誤的方法使問題更加嚴重
- 成語出處:
- 《鄧析子 無厚》:“不治其本而務其末,譬如拯溺錘之以石,救火投之以薪。”
-
17
救火投薪
- 成語拼音:
- jiù huò tóu xīn
- 成語解釋:
- 為了撲滅火焰而將木柴扔進火中。比喻采取錯誤的辦法,不但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會使問題變得更加嚴重。
- 成語出處:
- 《鄧析子·無厚篇》:“不治其本而務其末,譬如拯溺而硾之以石,救火而投之以薪。”
-
18
解甲投戈
- 成語拼音:
- jiě jiǎ tóu gē
- 成語解釋:
- 卸下盔甲,放下武器。比喻不再戰斗。
- 成語出處:
- 漢 揚雄《解嘲》:“叔孫通起于桴鼓之間,解甲投戈,遂作君臣之儀,得也。”
-
19
棄暗投明
- 成語拼音:
- qì àn tóu míng
- 成語解釋:
- 棄:背棄;暗:黑暗;明:光明。拋棄反動的一面;投向光明的一面。形容斷絕舊的一切;投向新的、有光明的前程。
- 成語出處: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公何不棄暗投明,共成大業?”
-
20
曾母投杼
- 成語拼音:
- zēng mǔ tóu zhù
- 成語解釋:
- 指曾參的母親聽到“曾參殺人”的傳聞接連三次,便信以為真,投杼而走,謂流言可畏。
- 成語出處:
- 《戰國策·秦策二》:“人告曾子母曰:‘曾參殺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殺人。’織自若。……其母懼,投杼逾墻而走。夫以曾參之賢與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則慈母不能信也。”
* 第三個字是投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