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個字是探的成語 (9個)
-
1
巴頭探腦
- 成語拼音:
- bā tóu tàn nǎo
- 成語解釋:
- 形容伸著頭偷看。
- 成語出處:
- 《鷓鴣天·乘公共交通車》:“乘客紛紛一字排,巴頭探腦費疑猜,東南西北車多少,不靠咱們這站臺。”
-
2
闡幽探賾
- 成語拼音:
- chǎn yōu tàn zé
- 成語解釋:
- 闡;闡明;賾:幽深莫測。闡明和探究深奧精微的道理
- 成語出處:
- 明·唐順之《吳儒人挽詩》序:“豈史主于紀大而略小,詩主于闡幽探賾,其為教一而其為體則異耶。”
-
3
揭篋探囊
- 成語拼音:
- jiē qiè tàn náng
- 成語解釋:
- 盜竊箱籠等財物。同“揭篋擔囊”。
- 成語出處:
- 《舊唐書·酷吏傳序》:“雖云固矣,而猶逾坦掘冢,揭篋探囊,死者于前,盜者于后,何者?”
-
4
舒頭探腦
- 成語拼音:
- shū tóu tàn nǎo
- 成語解釋:
- 伸頭去探看。形容行為鬼鬼祟祟。
- 成語出處: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六回:“只是舒頭探腦,望里邊一望,又退立了兩步。”
-
5
伸頭探腦
- 成語拼音:
- shēn tóu tàn nǎo
- 成語解釋:
- 不斷伸著腦袋張望。形容遲疑觀望,或心中有鬼。
- 成語出處: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二十四回:“他在那鍋門前,更無心燒火,不時的伸頭探腦,出來觀看。”
-
6
探頭探腦
- 成語拼音:
- tàn tóu tàn nǎo
- 成語解釋:
- 探:頭或上體向前伸出。伸著頭向左右張望。形容鬼鬼祟祟的探望。
- 成語出處:
-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18卷:“終看他未破,時時去他那下探頭探腦,心下也須疑它那下有個好處在。”
-
7
尋幽探勝
- 成語拼音:
- xún yōu tàn shèng
- 成語解釋:
- 探:尋求。勝:勝地,風景優美的地方。游覽山水時尋找、搜索幽雅的勝地。亦作“尋幽探奇”、“尋奇探幽”、“探幽選勝”。
- 成語出處:
- 唐·李白《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詩:“尋幽殊未歇,愛此春光發。”
-
8
研幾探賾
- 成語拼音:
- yán jī tàn zé
- 成語解釋:
- 幾:隱微,事物苗頭;賾:幽深。研討隱微深奧的學問
- 成語出處:
- 《隋書·經籍志》:“雖未能研幾探賾,窮極幽隱,庶乎弘道設教可以無遺闕焉。”
-
9
壓山探海
- 成語拼音:
- yā shān tàn hǎi
- 成語解釋:
- 成語出處:
* 第三個字是探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