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個字是瀝的成語 (17個)
-
1
捶骨瀝髓
- 成語拼音:
- chuī gǔ lì suǐ
- 成語解釋:
- 同“敲骨吸髓”。喻殘酷搜括民財。
- 成語出處:
- 唐·陸贄《論長吏以增戶加稅辟田為課績》:“今或重困疲羸,力求附益,捶骨瀝髓,隳家取財,茍媚聚斂之司,以為仕進之路。”
-
2
槌骨瀝髓
- 成語拼音:
- chuí gǔ lì suǐ
- 成語解釋:
- 槌:同“捶”,敲打;瀝:滴;髓:骨髓。敲碎骨頭來吸骨髓。比喻剝削壓迫極其殘酷
- 成語出處:
- 宋·陸九淵《與宋漕》:“貪吏并緣,侵欲無藝,槌骨瀝髓,民不聊生。”
-
3
隳肝瀝膽
- 成語拼音:
- huī gān lì dǎn
- 成語解釋:
- 隳:毀壞;瀝:液體往下滴。比喻待人忠心耿耿,赤誠無比。
- 成語出處:
- 唐·元稹《上裴度相公書》:“宰物者雖朝許之以綸誥,暮許之以專席,厚則厚矣,遽責有隳肝瀝膽同廝養之用力,亦難哉!”
-
4
刳肝瀝膽
- 成語拼音:
- kū gān lì dǎn
- 成語解釋:
- 猶言披肝瀝膽。喻竭誠相見。
- 成語出處:
- 宋·司馬光《辭修起居注第五狀》:“煩讀圣聽至于四五,刳肝瀝膽,盈卷溢幅。”
-
5
嘔心瀝血
- 成語拼音:
- ǒu xīn lì xuè
- 成語解釋:
- 嘔:吐;瀝:滴。比喻極度勞心苦思。多用于文藝創作或研究。亦指傾吐真情或懷抱真誠。
- 成語出處:
- 唐 韓愈《歸彭城》詩:“刳肝以為紙,瀝血以書辭。”
-
6
披肝瀝膽
- 成語拼音:
- pī gān lì dǎn
- 成語解釋:
- 披:披露;瀝:滴下。露出肝臟;滴出膽汁。比喻真心對待;傾吐心里話。也形容十分忠誠。
- 成語出處:
- 唐 劉賁《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策》:“或有以系危之機,兆存亡之變者,臣清披肝瀝膽,為陛下別白而重言之。”
-
7
剖肝瀝膽
- 成語拼音:
- pōu gān lì dǎn
- 成語解釋:
- 比喻開誠相待。
- 成語出處: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一回:“承變色而起曰:公乃漢朝皇叔,故剖肝瀝膽以相告,公何詐也?”
-
8
披肝瀝血
- 成語拼音:
- pī gān lì xuè
- 成語解釋:
- 比喻竭盡忠誠。
- 成語出處:
- 唐·柳宗元《為南承嗣請從軍狀》:“披肝瀝血,昧死上陳。”
-
9
披沙瀝金
- 成語拼音:
- pī shā lì jīn
- 成語解釋:
- 沙里淘金。比喻從大量的事物中選取精華
- 成語出處:
-
10
披心瀝血
- 成語拼音:
- pī xīn lì xuè
- 成語解釋:
- 剖開心滴出血來。比喻竭盡忠誠。
- 成語出處:
- 《南史 袁昂傳》:“推恩及罪,在臣實大,披心瀝血,敢乞言之。”
-
11
傾肝瀝膽
- 成語拼音:
- qīng gān lì dǎn
- 成語解釋:
- 形容對人極其忠誠。
- 成語出處:
- 宋·梅堯臣《聞密賜》:“傾肝瀝膽謝不敏,豈可便恃張良才。”
-
12
輸肝瀝膽
- 成語拼音:
- shū gān lì dǎn
- 成語解釋:
- 見“輸肝剖膽”。
- 成語出處:
- 宋·司馬光《辭門下侍郎第二札子》:“臣得輸肝瀝膽,極竭以聞道,就鼎鑊死且不朽,飲食寤寐不忘此志。”
-
13
攄肝瀝膽
- 成語拼音:
- shū gān lì dǎn
- 成語解釋:
- 同“披肝瀝膽”。
- 成語出處:
- 元·揭傒斯《與蕭維斗書》:“竊為公計,莫若攄肝瀝膽,激昂慷慨,極論天下之賢士,求當今政令之得失。”
-
14
析肝瀝悃
- 成語拼音:
- xī gān lì kǔn
- 成語解釋:
- 謂披露肝膽,傾吐至誠。
- 成語出處:
- 宋蘇舜欽《投匭疏》:“蓋以陛下開言路,塞諱門,采瞽說,納愚慮,是以析肝瀝悃而具述之。”
-
15
淅淅瀝瀝
- 成語拼音:
- xī xī lì lì
- 成語解釋:
- 象聲詞,形容輕微的風雨聲、落葉聲等
- 成語出處: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45回:“這里黛玉喝了兩口稀粥,仍歪在床上,不想日未落時天就變了,淅淅瀝瀝下起雨來。”
-
16
噦心瀝血
- 成語拼音:
- yuě xīn lì xuè
- 成語解釋:
- 噦:嘔吐;瀝:滴。吐出心,流出血。比喻費盡心思和精力
- 成語出處:
- 明·沈榜《宛署雜記·志遺六》:“讀公當時十失四事諸疏,蓋皆噦心瀝血之誠也。”
-
17
斬頭瀝血
- 成語拼音:
- zhǎn tóu lì xuè
- 成語解釋:
- 形容為匡扶正義而不顧生死。
- 成語出處: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十七回:“我是斬頭瀝血的人,何肯戲弄良人!”
* 第三個字是瀝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