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個字是目的成語 (43個)
-
1
道存目擊
- 成語拼音:
- dào cún mù jī
- 成語解釋:
- 一個人具有深厚的道德修養,人們只需一接觸便能感受得到。
- 成語出處:
- 莊周《莊子 田子方》:“子路曰:‘吾子欲見溫伯雪子久矣,見之而不言,何邪?’仲尼曰:‘若夫人者,目擊而道存矣,亦不可以容聲矣。’”
-
2
耳鳴目眩
- 成語拼音:
- ěr míng mù xuàn
- 成語解釋:
- 眩:眩暈。兩耳作響,兩眼眩暈
- 成語出處:
- 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78回:“忽覺耳鳴目眩,支持不住。”
-
3
耳濡目擊
- 成語拼音:
- ěr rǔ mù jī
- 成語解釋:
- 濡:沾濕。耳朵經常聽到,眼睛經常看到,不知不覺地受到影響
- 成語出處:
- 明 李東陽《劉公神道碑銘》:“古者重世臣將家,蓋其韜略技藝,耳濡目擊,有不習而能者。”
-
4
耳濡目及
- 成語拼音:
- ěr rǔ mù jí
- 成語解釋:
- 濡:沾濕。耳朵經常聽到,眼睛經常看到,不知不覺地受到影響
- 成語出處:
- 明 吳承恩《開府介川毛公德政頌》:“凡此諸條,耳濡目及,默化陰孚,匪言可悉。”
-
5
耳濡目染
- 成語拼音:
- ěr rú mù rǎn
- 成語解釋:
- 濡:音如;沾濕;染:沾染。耳朵經常聽到;眼睛經常看到;不知不覺地受到影響。
- 成語出處:
- 唐 韓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銘》:“目濡耳染,不學以能。”
-
6
耳染目濡
- 成語拼音:
- ěr rǎn mù rǔ
- 成語解釋:
- 染:沾染;濡:沾濕。耳朵經常聽到,眼睛經常看到,不知不覺地受到影響
- 成語出處:
- 清 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27回:“一來也是秉賦了澆漓的薄氣,二來又離了忠厚的祖宗,耳染目濡,習就了那輕薄的態度。”
-
7
耳視目食
- 成語拼音:
- ěr shì mù shí
- 成語解釋:
- 用耳朵看,用眼睛吃。比喻顛倒錯亂。
- 成語出處:
- 宋 司馬光《迂書 官失》:“世之人不以耳視而目食者,鮮矣。”
-
8
耳視目聽
- 成語拼音:
- ěr shì mù tīng
- 成語解釋:
- 用耳朵看,用眼睛聽。三代道家荒唐地認為視聽由精神主宰,可以不受器官限制。
- 成語出處:
- 戰國 鄭 列御寇《列子 仲尼》:“老聃之弟子有亢倉子者,得聃之道,能以耳視而目聽。”
-
9
耳聞目睹
- 成語拼音:
- ěr wén mù dǔ
- 成語解釋:
- 聞;聽見;睹:看見。親耳聽見親眼看到。
- 成語出處:
- 魯迅《吶喊 一件小事》:“其間耳聞目睹的所謂國家大事,算起來也很不少。”
-
10
耳聞目見
- 成語拼音:
- ěr wén mù jiàn
- 成語解釋:
- 親自聽見和親眼看見的。
- 成語出處:
- 北齊 顏之推《顏氏家訓 歸心》:“夫信謗之征,有如影響;耳聞目見,其事已多,或乃精誠不深,業緣未感,時儻差闌,終當或報耳。”
-
11
耳聞目擊
- 成語拼音:
- ěr wén mù jī
- 成語解釋:
- 擊:接觸。親自聽說,親眼看見。
- 成語出處:
- 宋·劉克莊《后村全集·回劉汀州書》:“仆不佞,于世之杰士仁人,……皆耳聞目擊,一旦因賢嗣顯揚之請,遂得附名驥尾,以詔不朽,豈非幸歟!”
-
12
耳聞目覽
- 成語拼音:
- ěr wén mù lǎn
- 成語解釋:
- 親自聽見和親眼看見的
- 成語出處:
- 唐 孫揆《靈應傳》:“寶及晡方寤,耳聞目覽,恍然如在。”
-
13
耳聞目染
- 成語拼音:
- ěr wén mù rǎn
- 成語解釋:
- 染:沾染。耳朵經常聽到,眼睛經常看到,不知不覺地受到影響
- 成語出處:
- 叢維熙《北國草》第一章:“由于他小時候在巴黎耳聞目染的結果,愛情比同齡的年輕人要早醒得多。”
-
14
耳熏目染
- 成語拼音:
- ěr xūn mù rǎn
- 成語解釋:
- 指見聞熏染多了就能不自覺受影響
- 成語出處:
-
15
耳習目染
- 成語拼音:
- ěr xí mù rǎn
- 成語解釋:
- 染:沾染。耳朵經常聽到,眼睛經常看到,不知不覺地受到影響
- 成語出處:
- 老舍《四世同堂》:“老人自幼生長在北平,耳習目染的和旗籍人學了許多規矩禮路。”
-
16
綱舉目張
- 成語拼音:
- gāng jǔ mù zhāng
- 成語解釋:
- 綱;魚網上的總繩;比喻事物的主干部分。目:網眼;比喻事物的從屬部分。比喻抓住事物的關鍵;就可以帶動其他環節。也比喻條理分明。
- 成語出處:
- 戰國 呂不韋《呂氏春秋 用民》:“壹引其綱,萬目皆張。”漢 鄭玄《序》:“舉一綱而萬目張,解一卷而眾篇明。”
-
17
綱挈目張
- 成語拼音:
- gāng qiè mù zhāng
- 成語解釋:
- 指撒網時,舉起網上的大繩,所有網眼都張開。比喻抓住主要環節,以帶動其余;或抓住要領,條理分明。同“綱舉目張”。
- 成語出處:
- 清 魏源《道光丙戌海運記》:“于是南北并舉,綱挈目張。”
-
18
眉清目秀
- 成語拼音:
- méi qīng mù xiù
- 成語解釋:
- 眉、目:泛指容貌;清、秀:秀麗而不俗氣。形容容貌清俊秀麗。
- 成語出處:
- 元 李直夫《合同文學》第一折:“有個孩兒喚做安住,今年三歲,生得眉清目秀,是好一個孩兒也。”
-
19
頭暈目眩
- 成語拼音:
- tóu yūn mù xuàn
- 成語解釋:
- 頭發昏,眼發花。
- 成語出處: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回:“滿屋里的東西都是耀眼爭光,使人頭暈目眩。”
-
20
心開目明
- 成語拼音:
- xīn kāi mù míng
- 成語解釋:
- 猶心明眼亮。
- 成語出處: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王常傳》:“聞陛下即位河北,心開目明,今得見闕庭,死無遺憾。”
* 第三個字是目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