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個字是相的成語 (342個)
-
1
唇齒相依
- 成語拼音:
- chún chǐ xiāng yī
- 成語解釋:
- 嘴唇和牙齒互相依靠;比喻雙方關系密切;互相依存;利害與共。也作“唇齒相濟。”
- 成語出處:
- 晉 陳壽《三國志 魏志 鮑勛傳》:“王師屢征而未有所克者,蓋以吳蜀唇齒相依,憑阻山水,有難拔之勢故也。”
-
2
肝膽相照
- 成語拼音:
- gān dǎn xiāng zhào
- 成語解釋:
- 形容對人忠誠;用真心相待。肝膽:比喻真誠的心。
- 成語出處:
- 宋 文天祥《與陳察院文龍書》:“所恃知己肝膽相照,臨書不憚傾倒。”
-
3
刮目相看
- 成語拼音:
- guā mù xiāng kàn
- 成語解釋:
- 去掉舊的看法;用新眼光看待。
- 成語出處:
- 晉 陳壽《三國志 吳志 呂蒙傳》:“遂拜蒙母,結友而別”裴松之注引《江表傳》:“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4
毫不相干
- 成語拼音:
- háo bù xiāng gān
- 成語解釋:
- 指絲毫沒有任何聯系
- 成語出處:
- 清·劉鶚《老殘游記》第十回:“其實,月球并無分別,只是半個明,半個暗,盈虧圓缺,都是人眼睛現出來的景相,與月球毫不相干。”
-
5
和睦相處
- 成語拼音:
- hé mù xiāng chǔ
- 成語解釋:
- 睦:和好。鄰國或鄰居之間和平友好地相交往。
- 成語出處:
- 左丘明《左傳 成公六年》:“上下和睦,周旋不逆。”
-
6
雞犬相聞
- 成語拼音:
- jī quǎn xiāng wén
- 成語解釋:
- 指人煙稠密
- 成語出處:
- 先秦 李耳《老子》:“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
7
教學相長
- 成語拼音:
- jiào xué xiāng zhǎng
- 成語解釋:
- 教學:教和學;長:促進;增加。教和學互相促進。
- 成語出處:
- 西漢 戴圣《禮記 學記》:“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
-
8
另眼相看
- 成語拼音:
- lìng yǎn xiāng kàn
- 成語解釋:
- 用另一種不同于一般的眼光看待。形容對某個人特別重視;不同于尋常。
- 成語出處: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不想一見大王,查問來歷,我等一實對,便把我們另眼相看。”
-
9
面面相覷
- 成語拼音:
- miàn miàn xiāng qù
- 成語解釋:
- 面面:臉對著臉;相:互相;覷:看;瞧。你看我;我看你;互相對著。形容大家因驚懼或無可奈何而互相望著;都不說話。
- 成語出處:
- 宋 釋惟白《續傳燈錄》第六卷:“僧問:‘如何是大疑府人?’師曰:‘畢缽巖中面面相覷。’”
-
10
萍水相逢
- 成語拼音:
- píng shuǐ xiāng féng
- 成語解釋:
- 萍:浮萍;是隨風飄蕩;聚散離合不定的一種厥類植物。像浮萍隨水飄泊;偶然聚在一起。比喻互不相識的人偶然相遇。
- 成語出處:
- 唐 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
-
11
似曾相識
- 成語拼音:
- sì céng xiāng shí
- 成語解釋:
- 好象曾經見過。形容見過的事物再度出現。
- 成語出處:
- 宋 晏殊《浣溪沙》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
12
守望相助
- 成語拼音:
- shǒu wàng xiāng zhù
- 成語解釋:
- 守望:防守了望。為了對付來犯的敵人或意外的災禍,鄰近各村落互相警戒,互相援助。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孟軻《孟子 滕文公上》:“鄉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
-
13
同聲相應,同氣相求
- 成語拼音:
- tóng shēng xiāng yìng,tóng qì xiāng qiú
- 成語解釋:
- 同類的事物相互感應。指志趣、意見相同的人互相響應,自然地結合在一起。
- 成語出處:
- 《易·乾》:“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
-
14
狹路相逢
- 成語拼音:
- xiá lù xiāng féng
- 成語解釋:
- 在很窄的路上相遇;沒有地方可讓。后多用來指仇人相見;彼此都不肯輕易放過。
- 成語出處:
- 元 無名氏《爭報恩》:“不如做個計較,放了他回去,狹路相逢,安知沒有報恩之處?”
-
15
息息相關
- 成語拼音:
- xī xī xiāng guān
- 成語解釋:
- 息:呼吸。呼吸也相互關連。形容非常密切。
- 成語出處:
- 清 嚴復《救亡決論》:“二者皆與扎營踞地息息相關者也。”
-
16
惺惺相惜
- 成語拼音:
- xīng xīng xiāng xī
- 成語解釋:
- 性格、志趣、境遇相同的人互相愛護、同情、支持。
- 成語出處:
- 元 王實甫《西廂記》:“他若是共小生,廝覷定,隔墻兒酬和到天明,方信道惺惺的自古惜惺惺。”
-
17
心心相印
- 成語拼音:
- xīn xīn xiāng yìn
- 成語解釋:
- 彼此的心意不用說出;就可以互相了解。形容彼此思想感情完全一致。心:心思;思想感情;印:合;契合。
- 成語出處:
- 唐 裴休《唐故圭峰定慧禪師碑》:“但心心相印,印印相契,使自證知光明受用而已。”
-
18
鷸蚌相爭
- 成語拼音:
- yù bàng xiāng zhēng
- 成語解釋:
-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省語。比喻雙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從中得利。
- 成語出處:
- 清 湘靈子《軒亭冤 哭墓》:“波翻血海全球憫,問誰敢野蠻法律罵強秦?笑他鷸蚌相爭演出風云陣。”
-
19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 成語拼音:
- yù bàng xiāng zhēng,yú wēng dé lì
- 成語解釋:
- 鷸:長嘴水鳥;蚌:有貝殼的軟體動物。比喻雙方爭執不下,兩敗俱傷,讓第三者占了便宜。
- 成語出處: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燕策二》:“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鉗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并禽之
-
20
針鋒相對
- 成語拼音:
- zhēn fēng xiāng duì
- 成語解釋:
- 針鋒:針尖。針尖對針尖。比喻雙方的意見、觀點、策略、行動等尖銳的對立。也比喻在斗爭中針對對方的言論、行動等采取相應的行動、措施。
- 成語出處: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第25卷:“夫一切問答,如針鋒相投,無纖毫參差。”
* 第三個字是相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