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個字是禍的成語 (28個)
-
1
包藏禍心
- 成語拼音:
- bāo cáng huò xīn
- 成語解釋:
- 包藏:暗藏;禍心:害人之心。表示心里藏著壞主意;懷著害人的意圖。
- 成語出處: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昭公元年》:“小國無罪,恃實其罪。將恃大國之安靖已,而無乃包藏禍心以圖之。”
-
2
兵連禍結
- 成語拼音:
- bīng lián huò jié
- 成語解釋:
- 兵:指戰爭;結:相連。指戰爭連年不斷;災禍持續相結。
- 成語出處:
- 東漢 班固《漢書 匈奴傳下》:“漢武帝選將練兵,約赍輕糧,深入遠戍,雖有克獲之功,胡輒報之;兵連禍結,三十馀年。”
-
3
兵連禍接
- 成語拼音:
- bīng lián huò jiē
- 成語解釋:
- 指戰事、災禍連續不斷。
- 成語出處:
- 孫中山《誥誡東江叛軍通令》:“數年以來,閩、粵、湘生民涂炭,曹吳二賊,實為禍首,近復啟釁浙奉,兵連禍接,本大元帥已明令諸將出師北伐。”
-
4
兵連禍深
- 成語拼音:
- bīng lián huò shēn
- 成語解釋:
- 兵:指戰爭。戰爭連年不斷,災禍持續相結
- 成語出處:
- 唐·陸贄《冬至大禮大赦制》:“兵連禍深,變起都邑,六師播蕩,九服震驚。”
-
5
惡貫禍盈
- 成語拼音:
- è guàn huò yíng
- 成語解釋:
- 貫:錢串;禍:為害。指罪惡累累像錢串已滿,末日來臨
- 成語出處:
- 唐 崔融《諫稅關市疏》:“獨有默啜,假息孤恩,惡貫禍盈,覆亡不暇。”
-
6
惡積禍盈
- 成語拼音:
- è jī huò yíng
- 成語解釋:
- 罪惡成堆,禍害滿貫。形容罪大惡極。
- 成語出處:
- 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北虜僭盜中原,多歷年所,惡積禍盈,理至燋爛。”
-
7
惡稔禍盈
- 成語拼音:
- è rěn huò yíng
- 成語解釋:
- 稔:成熟;盈:滿,指到了極點。罪惡積蓄成熟,像錢串已滿。形容作惡多端,末日來臨
- 成語出處:
- 《周書 武帝紀》:“偽齊違信背約,惡稔禍盈。”
-
8
福過禍生
- 成語拼音:
- fú guò huò shēng
- 成語解釋:
- 過:太甚。幸福到了極點就轉化為災禍。形容人樂極生悲
- 成語出處:
- 《宋書·劉敬宣傳》:“今此杖節,常懼福過禍生,實思避盈居損,富貴之旨,非所敢當。”
-
9
福善禍淫
- 成語拼音:
- fú shàn huò yín
- 成語解釋:
- 指行善的得福,作惡的受禍。
- 成語出處:
- 《尚書 湯誥》:“天道福善禍淫。”孔傳:“政善,天福之;淫過,天禍之。”
-
10
福為禍始
- 成語拼音:
- fú wéi huò shǐ
- 成語解釋:
- 享福太甚就隱伏著禍端。亦作“福為禍先”。
- 成語出處:
- 晉·盧諶《贈劉琨》詩:“福為禍始,禍作福階。”李善注引《韓詩》:“利為用本,福為禍先。”
-
11
福為禍先
- 成語拼音:
- fú wéi huò xiān
- 成語解釋:
- 指福與禍沒有定數,享福太甚就隱伏著禍端。同“福為禍始”。
- 成語出處:
- 晉 盧諶《贈劉琨》詩:“福為禍始,禍作福階。”李善注引《韓詩》:“利為用本,福為禍先。”
-
12
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
- 成語拼音:
- fú xī huò suǒ fú,huò xī fú suǒ yī
- 成語解釋:
- 指福禍互為因果,互相轉化。
- 成語出處:
- 《老子》第五十八章:“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
13
福倚禍伏
- 成語拼音:
- fú yǐ huò fú
- 成語解釋:
- 指福禍互為因果,互相轉化。
- 成語出處:
- 《老子》第五十八章:“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
14
吉兇禍福
- 成語拼音:
- jí xiōng huò fú
- 成語解釋:
- 吉祥、不幸、災禍、幸福。
- 成語出處:
- 《三國志 吳志 太史慈傳》:“是為吉兇禍福等耳,吾不獨受此罪。”
-
15
利深禍速
- 成語拼音:
- lì shēn huò sù
- 成語解釋:
- 獲利愈多,災禍來得愈快。
- 成語出處:
- 《后漢書 皇后紀》序:“任重道悠,利深禍速。”
-
16
孽根禍胎
- 成語拼音:
- niè gēn huò tāi
- 成語解釋:
- 災禍的根源。舊指壞的兒子。
- 成語出處: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回:“我有一個孽根禍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
-
17
妄談禍福
- 成語拼音:
- wàng tán huò fú
- 成語解釋:
- 無根據地預言禍福之事。
- 成語出處:
-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25回:“至于那一種妄談禍福的,就要不得。”
-
18
亡猿禍木
- 成語拼音:
- wáng yuán huò mù
- 成語解釋:
- 《淵鑒類函》卷四三二引《汀州志》:“唐大歷中,有猴數百集古田杉林中,里人欲伐木殺之。中一老猴忽躍去近鄰一家縱火焚屋。里人懼,亟走救火,于是群猴脫去。”后因以“亡猿禍木”喻欲損人反而害己的行為。
- 成語出處:
- 《淵鑒類函》卷四三二引《汀州志》:“唐大歷中,有猴數百集古田杉林中,里人欲伐木殺之。中一老猴忽躍去近鄰一家縱火焚屋。里人懼,亟走救火,于是群猴脫去。”
-
19
罪魁禍首
- 成語拼音:
- zuì kuí huò shǒu
- 成語解釋:
- 作惡犯罪的頭子(魁、首:頭目)。指壞事的根子。
- 成語出處:
- 明 鄭若庸《玉玦記 索命》:“雖是虔婆殺我,娟奴是禍首罪魁,追了他去。”
-
20
災梨禍棗
- 成語拼音:
- zāi lí huò zǎo
- 成語解釋:
- 從前印書用梨木或棗木刻板。形容濫刻無用不好的書。
- 成語出處:
-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六:“至于交通聲氣,號召生徒,禍棗災梨,遞相神圣,不但有明末造,標榜多誣,即月泉吟社諸人,亦病未離乎客氣矣。”
* 第三個字是禍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