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個字是西的成語 (127個)
-
1
東補西湊
- 成語拼音:
- dōng bǔ xī còu
- 成語解釋:
- 指各處挪借,湊集款項。同“東挪西湊”。
- 成語出處:
- 朱自清《哀互生》:“他東補西湊地為立達籌款子,還得跑北京,跑南京。”
-
2
東奔西竄
- 成語拼音:
- dōng bēn xī cuàn
- 成語解釋:
- 同“東逃西竄”。
- 成語出處:
-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二回:“錢塘縣派差去查過,果然那些狗東奔西竄,踐踏田禾。”
-
3
東播西流
- 成語拼音:
- dōng bō xī liú
- 成語解釋:
- 謂流落四方。
- 成語出處:
- 南朝·陳·徐陵《在北齊與揚仆射書》:“又聞本朝王公,都人士女,風行雨散,東播西流。”
-
4
東奔西跑
- 成語拼音:
- dōng bēn xī pǎo
- 成語解釋:
- 指到處奔波
- 成語出處:
- 楊朔《雪浪花》:“苦人哪,自小東奔西跑的,什么不得干?干的營生多,經歷的也古怪。”
-
5
東奔西逃
- 成語拼音:
- dōng bēn xī táo
- 成語解釋:
- 同“東逃西竄”。
- 成語出處:
- 曹禺《王昭君》第二幕:“他打過多少次敗仗,東奔西逃,最后決定了與漢家和好的大計。”
-
6
東奔西向
- 成語拼音:
- dōng bēn xī xiàng
- 成語解釋:
- 謂各奔東西,互不相關。
- 成語出處:
- 明·無名氏《蘇九淫奔》第二折:“你也光,我也光,東奔西向,我就養遍濮州城,你也難來攔當。”
-
7
東奔西走
- 成語拼音:
- dōng bēn xī zǒu
- 成語解釋:
- 到處奔跑。形容四處奔忙或為某個目的而四下活動。也形容到處逃竄。走:跑。
- 成語出處:
- 元 魏初《沁園春 留別張周卿韻》:“甚年來行役,交情契闊,東奔西走,水送山迎。遙望神州,故人千里。”
-
8
東猜西揣
- 成語拼音:
- dōng cāi xī chuāi
- 成語解釋:
- 謂多方猜測。
- 成語出處:
- 清·袁枚《與楊蘭坡明府書》:“然李義山《錦瑟》一篇,寧使后人東猜西揣,聚訟紛紛,而當時絕不多下一注,亦可想見古人之落落大方矣。”
-
9
東馳西騁
- 成語拼音:
- dōng chí xī chěng
- 成語解釋:
- 同“東奔西走”。
- 成語出處:
- 清·貫公《拒約須急設“機關日報”議》:“電傳消息,或兩國議和,交涉問題,而調查員東馳西騁,察其人心輿論,以知其彼此方針。”
-
10
東藏西躲
- 成語拼音:
- dōng cáng xī duǒ
- 成語解釋:
- 形容為了逃避災禍而到處躲藏。
- 成語出處:
- 明 無名氏《伐晉興齊》第四折:“殺的他軍兵膽碎魂先喪,一個個哭啼啼東躲西藏,槍刀劍戟都潎樣。”
-
11
東闖西踱
- 成語拼音:
- dōng chuǎng xī duó
- 成語解釋:
- 謂盲目地四處闖蕩。
- 成語出處:
- 茅盾《子夜》六:“他很想跑開,但想到不吳芝生作伴,到底比起獨自東闖西踱較為‘有聊’,便又舍不得走。”
-
12
東馳西擊
- 成語拼音:
- dōng chí xī jī
- 成語解釋:
- 謂指揮不統一,幾路軍隊各自行動。
- 成語出處:
- 清·魏源《圣武記》卷九:“各專責成,互相援應,毋東馳西擊,各不相顧。”
-
13
東沖西決
- 成語拼音:
- dōng chōng xī jué
- 成語解釋:
- 形容洪水四處沖決泛濫。
- 成語出處:
- 清·江藩《漢學師承記·胡渭》:“近日治河,乃遏之使不得北,而南入于淮,以便運耳。南行非河之本性,東沖西決,率無寧歲。”
-
14
東沖西突
- 成語拼音:
- dōng chōng xī tū
- 成語解釋:
- 謂四處沖鋒突擊。
- 成語出處:
- 《三國演義》第七一回:“曹操見云東沖西突,所向無前……奮然大怒,自領左右將士來趕趙云。”
-
15
東竄西跳
- 成語拼音:
- dōng cuàn xī tiào
- 成語解釋:
- 跳來跳去
- 成語出處:
-
16
東倒西歪
- 成語拼音:
- dōng dǎo xī wāi
- 成語解釋:
- 歪歪倒倒的。形容站立不穩;或位置不正;傾斜欲倒的樣子。也形容雜亂無章。
- 成語出處:
- 元 蕭德祥《楊氏女殺狗勸夫》:“他兩個把盞兒吞,直喝得醉醺醺的,吃得東倒西歪。”
-
17
東張西望
- 成語拼音:
- dōng zhāng xī wàng
- 成語解釋:
- 這里那里地到處看。形容尋找東西或心神不安;注意力不集中。
- 成語出處:
- 明 馮夢龍《喻世明言》:“三巧兒只為信了賣卦先生之語,一心只想丈夫回來,此時經常走向前樓,在簾內東張西望。”
-
18
日薄西山
- 成語拼音:
- rì bó xī shān
- 成語解釋:
- 薄:迫近;西山:泛指西邊的高山。太陽快落山了。比喻人已經衰老或事物衰敗腐朽;臨近死亡。
- 成語出處:
- 東漢 班固《漢書 揚雄傳》:“臨汨羅而自損兮,恐日薄于西山。”
-
19
夕陽西下
- 成語拼音:
- xī yáng xī xià
- 成語解釋:
- 指傍晚落日的景象。也比喻人遲暮之年或事物走向衰落。
- 成語出處:
- 元·馬致遠《天凈沙·秋思》:“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
20
拄笏西山
- 成語拼音:
- zhǔ hù xī shān
- 成語解釋:
- 見“拄笏看山”。
- 成語出處: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簡傲》:“王子猷作桓車騎參軍,桓謂王曰:‘卿在府久,比當相料理。’初不答,直高視,以手版拄頰云:‘西山朝來,致有爽氣。’”
* 第三個字是西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