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個字是觸的成語 (14個)
-
1
羝羊觸藩
- 成語拼音:
- dī yáng chù fān
- 成語解釋:
- 羝羊:公羊;觸:抵撞;藩:籬笆。公羊的角纏在籬笆上,進退不得。比喻進退兩難。
- 成語出處:
- 《周易 大壯》:“羝羊觸藩,不能退,不能遂。”
-
2
孤犢觸乳
- 成語拼音:
- gū dú chù rǔ
- 成語解釋:
- 原意是獨生子因溺愛,助長了驕氣,父母反受其害。后比喻無依無靠的人請求別人的援助。
- 成語出處: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循吏傳 仇覽》李賢注引謝丞《后漢書》:“孤犢觸乳,驕子罵母。”
-
3
進退觸藩
- 成語拼音:
- jìn tuì chù fān
- 成語解釋:
- 觸:碰撞;藩:屏障,籬笆。前進后退都碰到障礙。形容進退兩難
- 成語出處:
- 《周易·大壯》:“羝羊觸藩,不能退,不能遂。”
-
4
進退觸籬
- 成語拼音:
- jìn tuì chù lí
- 成語解釋:
- 見“進退觸籓”。
- 成語出處:
- 明·方汝浩《禪真后史》第44回:“進退觸籬,實維難處。”
-
5
琳瑯觸目
- 成語拼音:
- lín láng chù mù
- 成語解釋:
- 見“琳瑯觸目”。
- 成語出處: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今日之行,觸目見琳瑯珠玉。”
-
6
蠻爭觸斗
- 成語拼音:
- mán zhēng chù dòu
- 成語解釋:
- 蠻:蠻氏;觸:觸氏。《莊子》中的在蝸牛兩角的兩個小國,因細小的緣故而引起的爭端
- 成語出處:
- 戰國·宋·莊周《莊子·則陽》:“有國于蝸之左角者,曰觸氏,有國于蝸之右角者,曰蠻氏。時相與爭地而戰,伏尸數萬,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
7
窮鳥觸籠
- 成語拼音:
- qióng niǎo chù lóng
- 成語解釋:
- 窮:窘困。比喻處境窘迫而掙扎不脫
- 成語出處:
- 《舊唐書·僖宗紀》:“既知四隅斷絕,百計奔沖,如窮鳥觸籠,似飛蛾赴焰。”
-
8
虛船觸舟
- 成語拼音:
- xū chuán chù zhōu
- 成語解釋:
- 虛:空;舟:船。比喻虛心可以遠離災禍
- 成語出處:
- 戰國·宋·莊周《莊子·山水》:“方舟而濟于河,有虛船來觸舟,雖有偏心之人不怒。”
-
9
小鹿觸心頭
- 成語拼音:
- xiǎo lù chù xīn tóu
- 成語解釋:
- 形容因為害怕而心臟急劇地跳動。
- 成語出處:
- 清·翟灝《通俗編·獸畜》:“為帝迫困于斯,見之汗濕衣襟,若小鹿之觸吾心頭。”
-
10
搖手觸禁
- 成語拼音:
- yáo shǒu chù jìn
- 成語解釋:
- 搖:動;觸:觸犯。搖一下手就觸犯禁令。比喻法令繁瑣苛刻。
- 成語出處:
- 東漢 班固《漢書 食貨志下》:“民搖手觸禁,不得耕桑,繇役煩劇。”
-
11
引伸觸類
- 成語拼音:
- yǐn shēn chù lèi
- 成語解釋:
- 亦作“引申觸類”。謂從某一事物的原則,延展推廣到同類的事物。語本《易·系辭上》:“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
- 成語出處:
- 語出《易·系辭上》:“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
-
12
引申觸類
- 成語拼音:
- yǐn shēn chù lèi
- 成語解釋:
- 見“引伸觸類”。
- 成語出處:
- 清·龔自珍《上大學士書》:“故事何足拘泥?但天下事有牽一發而全身為之動者,不得不引申觸類及之也。”
-
13
轉喉觸諱
- 成語拼音:
- zhuǎn hóu chù huì
- 成語解釋:
- 謂一說話或一寫文章就觸犯忌諱。
- 成語出處:
- 唐·韓愈《送窮文》:“各有主張,私立名字,捩手覆羹,轉喉觸諱。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語言無味者,皆子之志也。”
-
14
指佞觸邪
- 成語拼音:
- zhǐ nìng chù xié
- 成語解釋:
- 佞:花言巧語的小人;觸:沖撞。指斥奸小,抵制邪惡
- 成語出處:
- 唐·李世民《唐太宗敕》:“憲宦之職,在指佞觸邪。”
* 第三個字是觸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