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個字是近的成語 (18個)
-
1
鞭辟近里
- 成語拼音:
- biān bì jìn lǐ
- 成語解釋:
- 鞭辟:鞭策,激勵;里:最里層。形容作學問切實。也形容分析透徹,切中要害。
- 成語出處:
- 宋 程顥《師訓》:“學只要鞭辟近里,著己而已,故‘切問而近思’,則‘仁在其中矣’。”
-
2
鞭約近里
- 成語拼音:
- biān yuē jīn lǐ
- 成語解釋:
- 猶言鞭辟近里。
- 成語出處:
- 宋 朱熹《答范伯崇書》:“凡事自立章程,鞭約近里,勿令心志流漫。”
-
3
凡偶近器
- 成語拼音:
- fán ǒu jìn qì
- 成語解釋:
- 謂平庸之輩;普通人才。
- 成語出處:
- 《后漢書·文苑傳下·邊讓》:“使讓生在唐虞,則元凱之次,運值仲尼,則顏冉之亞,豈徒俗之凡偶近器已者哉!”
-
4
和藹近人
- 成語拼音:
- hé ǎi jìn rén
- 成語解釋:
- 和藹:和善。態度溫和,容易接近。
- 成語出處:
- 明 李開先《賀邑令賀洪濱獎異序》:“迄今才八閱月,絕從生之文法,除苛細之科條,雖若凜不可犯,而實藹然可親。”
-
5
急功近利
- 成語拼音:
- jí gōng jìn lì
- 成語解釋:
- 急:急于;功:成效;成就;近:眼前的利益。急于追求成效;貪圖眼前利益。
- 成語出處:
- 漢 董仲舒《春秋繁露 卷九 對膠西王》: “仁人者正其道不謀其利,修其理不急功。”
-
6
急功近名
- 成語拼音:
- jí gōng jìn míng
- 成語解釋:
- 急于求成,貪圖虛名。
- 成語出處:
- 《清史稿·高其倬等傳論》:“為政持大體,與夫急功近名,流于苛刻。”
-
7
平易近民
- 成語拼音:
- píng yì jìn mín
- 成語解釋:
- 見“平易近人”。
- 成語出處:
- 西漢·司馬遷《史記·魯周公世家》:“夫政不簡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歸之。”
-
8
平易近人
- 成語拼音:
- píng yì jìn rén
- 成語解釋:
- 平易:原指道路平坦寬廣;后比喻態度平和;沒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形容文字深入淺出;通俗易懂。
- 成語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魯周公世家》:“平易近民,民必歸之。”
-
9
淺希近求
- 成語拼音:
- qiǎn xī jìn qiú
- 成語解釋:
- 希;企望。目光淺近,只求過得去
- 成語出處:
- 宋·張君房《云笈七簽》第65卷:“與安期相隨少久,其術可得而傳。如淺希近求,則房戶幽堅。”
-
10
謔而近虐
- 成語拼音:
- xuè ér jìn nüè
- 成語解釋:
- 謔:開玩笑;虐:侵害,傷害。開玩笑近于傷害人
- 成語出處:
- 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123回:“這等議論,謔而近虐。”
-
11
遠愁近慮
- 成語拼音:
- yuǎn chóu jìn lǜ
- 成語解釋:
- 形容過多的憂慮。
- 成語出處: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56回:“他這遠愁近慮,不抗不卑,他們奶奶就不是和咱們好。”
-
12
遠懷近集
- 成語拼音:
- yuǎn huái jìn jí
- 成語解釋:
- 謂遠近的人都來歸附。
- 成語出處:
- 晉·葛洪《抱樸子·博喻》:“德盛業廣則宅心者眾,舍瑕錄用則遠懷近集。”
-
13
遠交近攻
- 成語拼音:
- yuǎn jiāo jìn gōng
- 成語解釋:
- 原指對遠方國家聯合;對鄰近國家攻占的外交策略。后來指利用關系轉較遠的力量來攻擊眼前對手的處世手法。
- 成語出處: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秦策三》:“王不如遠交而近攻,得寸則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
14
遠門近枝
- 成語拼音:
- yuǎn mén jìn zhī
- 成語解釋:
- 比喻遠親近親
- 成語出處:
-
15
遠年近日
- 成語拼音:
- yuǎn nián jìn rì
- 成語解釋:
- 見“遠年近歲”。
- 成語出處:
- 元·劉君錫《來生債》楔子:“到家中我將這遠年近日欠少我錢鈔的文契,我都燒了。” 元·秦簡夫《東堂老》第三折:“恰才柳隆卿胡子傳把那遠年近日欠下我的銀子,都對付在你身上,你還我銀子來。”
-
16
遠年近歲
- 成語拼音:
- yuǎn nián jìn suì
- 成語解釋:
- 過去至現在;長期以來。
- 成語出處:
- 元·武漢臣《老生兒》楔子:“張郎,將俺那遠年近歲欠少我錢鈔的文書,都與我搬運將出來,算一算是多少。”
-
17
遠親近友
- 成語拼音:
- yuǎn qīn jìn yǒu
- 成語解釋:
- 泛指遠近的親戚朋友
- 成語出處: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29回:“凡一應遠親近友,世家相與,都來送禮。”
-
18
知恥近乎勇
- 成語拼音:
- zhī chǐ jìn hū yǒng
- 成語解釋:
- 知道羞恥,已經接近了勇敢
- 成語出處:
- 西漢·戴圣《禮記·中庸》:“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知斯三者,則知所以修身。”
* 第三個字是近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