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個字是鴟的成語 (6個)
-
1
狐假鴟張
- 成語拼音:
- hú jiǎ chī zhāng
- 成語解釋:
- 比喻倚仗別人,虛張聲勢。
- 成語出處:
- 《舊唐書·僖宗紀》:“初則狐假鴟張,自謂驍雄莫敵;旋則鳥魚爛,無非破賬而終。”
-
2
狼顧鴟跱
- 成語拼音:
- láng gù chī yín
- 成語解釋:
- 如狼兇視,如鴟峙立。比喻兇暴者伺機欲動。
- 成語出處:
- 《北史·魏紀一論》:“明元承運之初,屬廓定之始,于時狼顧鴟跱,猶有窺覦,加以天賜之末,內難尤甚。”
-
3
狼顧鴟張
- 成語拼音:
- láng gù chī zhāng
- 成語解釋:
- 如狼兇視,如鴟張翼。形容兇暴,囂張。
- 成語出處:
- 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平等寺》:“故推立長樂王子攸以續絕業……然群飛未寧,橫流且及,皆狼顧鴟張,岳立基趾。”
-
4
狼突鴟張
- 成語拼音:
- láng tū chī zhāng
- 成語解釋:
- 像狼一樣奔突,像鷂鷹一樣張開翅膀。形容壞人猖狂囂張到了極點。
- 成語出處:
- 清·林則徐《會諭澳同知再行諭餉義律繳土兇稿》:“如此狼突鴟張,豈能將就姑容,致貽民害。”
-
5
蛙鳴鴟叫
- 成語拼音:
- wā míng chī jiào
- 成語解釋:
- 鴟:鴟鳥。青蛙鳴,鴟鳥叫。比喻淺陋拙劣的文詞
- 成語出處:
- 韓愈《平淮西碑》清·儲欣評:“段文昌以駢四儷六蛙鳴鴟叫之音,易鈞天之奏,真不識人間有廉恥事。”
-
6
熊經鴟顧
- 成語拼音:
- xióng jīng chī gù
- 成語解釋:
- 古代一種導引養生之法。狀如熊之攀枝,鴟之回顧。
- 成語出處: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方術傳·華佗》:“是以古之仙者為導引之事,熊經鴟顧,引挽腰體,動諸關節,以求難老。”
* 第三個字是鴟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