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個字是鼻的成語 (12個)
-
1
耳滿鼻滿
- 成語拼音:
- ěr mǎn bí mǎn
- 成語解釋:
- 滿耳朵滿鼻子都是。形容聽得爛熟。
- 成語出處:
- 元·關漢卿《救風塵》第三折:“你在南京時,人說你周舍名字,說的我耳滿鼻滿的,則是不曾見你。”
-
2
橫挑鼻子豎挑眼
- 成語拼音:
- héng tiāo bí zi shù tiāo yǎn
- 成語解釋:
- 比喻百般挑剔。
- 成語出處:
- 老舍《龍須溝》第三幕:“他橫挑鼻子豎挑眼,倒好像他立下汗馬功勞,得由我跪接跪送才對。”
-
3
開山鼻祖
- 成語拼音:
- kāi shān bí zǔ
- 成語解釋:
- 比喻一個學術流派、技藝的開創者
- 成語出處:
- 孫犁《關于中篇小說》:“魯迅先生的《阿Q正傳》,是中國中篇小說的開山鼻祖。”
-
4
抹一鼻子灰
- 成語拼音:
- mǒ yī bí zi huī
- 成語解釋:
- 比喻本想巴結討好,結果反倒碰個釘子,落得很沒趣。
- 成語出處: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67回:“趙姨娘來時,興興頭頭,誰知抹了一鼻子灰,滿心生氣,又不敢露出來,只得訕訕的出來了。”
-
5
捻著鼻子
- 成語拼音:
- niǎn zhe bí zi
- 成語解釋:
- 形容克制忍耐,受了氣也不敢發作
- 成語出處:
-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43回:“朝奉帶了舵公到湯少爺船上磕頭,謝了說情的恩,捻著鼻子回船去了。”
-
6
碰一鼻子灰
- 成語拼音:
- pèng yī bí zǐ huī
- 成語解釋:
- 想討好而結果落個沒趣
- 成語出處:
- 鄧小平《關于西南少數民族問題》:“你們可能碰一鼻子灰,或者對你們提出的問題不重視,或者對問題見解不同。”
-
7
牽著鼻子走
- 成語拼音:
- qiān zhé bí zǐ zǒu
- 成語解釋:
- 牛總是被人牽著鼻子走的。比喻受人支配,盲目地聽命于人
- 成語出處:
- 劉白羽《第二個太陽》第九章:“不能打草驚蛇,不能讓敵人牽住鼻子走,這是兵家最忌!”
-
8
守著鼻子摸著腮
- 成語拼音:
- shǒu zhe bí zǐ mō zhe sāi
- 成語解釋:
- 形容彼此緊挨著
- 成語出處:
-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43回:“外頭守著鼻子摸著腮的都是人,我守的這點去處連足也摸不過來,……支了他那里去?”
-
9
仰承鼻息
- 成語拼音:
- yǎng chéng bí xī
- 成語解釋:
- 仰:倚靠;鼻息:呼吸。依賴別人的呼吸來生活。比喻依賴別人而求得生存
- 成語出處: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49回:“回省之后,不特通省印委人員仰承鼻息,就是撫臺……有時還讓他三分。”
-
10
眼觀鼻,鼻觀心
- 成語拼音:
- yǎn guān bí,bí guān xīn
- 成語解釋:
- 古代靜坐集中注意力的方法。指精神集中,心不旁騖的神態
- 成語出處: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四回:“那安公子羞得面紅過耳,眼觀鼻,鼻觀心的答應了一聲。”
-
11
仰人鼻息
- 成語拼音:
- yǎng rén bí xī
- 成語解釋:
- 仰:依賴;鼻息:呼吸。依靠他人的呼吸而生存。比喻靠人家而生存;必然看人家的臉色行事;而沒有自己的獨立性。
- 成語出處: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袁紹傳》:“袁紹孤客窮軍,仰我鼻息,譬猶嬰兒在股掌之上,絕其哺乳,立可餓殺。”
-
12
抓牛鼻子
- 成語拼音:
- zhuā niú bí zǐ
- 成語解釋:
- 比喻抓工作能夠抓根本、抓重點
- 成語出處:
* 第三個字是鼻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