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生之犢的讀音 初生之犢的意思
【解釋】剛出生的小牛,比喻單純或勇猛的青年人。【出處】先秦·莊周《莊子·知北游》:“德將為汝美,道將為汝居,汝瞳焉如新生之犢而無求其故!”【示例】以~的勇氣,站在一切戰斗的前列。 ◎夏衍《戲劇抗戰三年間》【語法】偏正式;作賓語;含褒義
- 初
- 生
- 之
- 犢
“初生之犢”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chū shēng zhī dú]
- 漢字注音:
- ㄔㄨ ㄕㄥ ㄓ ㄉㄨˊ
- 簡繁字形:
- 初生之犢
- 是否常用:
- 否
“初生之犢”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初生之犢 chūshēngzhīdú
[New-born calves are not afraid of tigers;Fools rush in where angels fear to tread] 剛生下來不久的小牛。俗語:“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縮語,比喻思想上沒有舊框框,大膽無畏,敢作敢為的年青人
辭典解釋
初生之犢 chū shēng zhī dú ㄔㄨ ㄕㄥ ㄓ ㄉㄨˊ 剛出生的小牛。語本《莊子.知北游》:「汝瞳焉如新生之犢,而無求其故。」后用以稱膽大敢為,無所畏懼的年輕人。《封神演義.第三十三回》:「黃天祿年紀雖幼,原是將門之子,傳授精妙,鎗法如神,不分起倒,一勇而進。正是初生之犢猛于虎。」
反義詞
驚弓之鳥
網絡解釋
【解釋】剛出生的小牛,比喻單純或勇猛的青年人。
【出處】先秦·莊周《莊子·知北游》:“德將為汝美,道將為汝居,汝瞳焉如新生之犢而無求其故!”
【示例】以~的勇氣,站在一切戰斗的前列。 ◎夏衍《戲劇抗戰三年間》
【語法】偏正式;作賓語;含褒義
“初生之犢”的單字解釋
【初】:1.開始的:初夏。初冬。2.開始的一段時間:年初。月初。本學期初。3.第一個:初伏。初旬。初一(農歷每月的第一天,等于“第一個一”,區別于“十一、二十一”)。初十(農歷每月的第十天,等于“第一個十”,區別于“二十、三十”)。4.第一次;剛開始:初試。初出茅廬。初學乍練。5.最低的(等級):初級。初等。6.原來的:初心。初志。初愿。7.原來的情況:和好如初。8.姓。
【生】:1.生育;出生:胎生。卵生。生孩子。優生優育。生于北京。2.生長:生根。生芽。3.生存;活(跟“死”相對):舍生忘死。同生共死。4.生計:謀生。營生。5.生命:喪生。舍生取義。6.生平:一生一世。今生今世。7.具有生命力的;活的:生物。生龍活虎。8.產生;發生:生病。生效。惹是生非。9.使柴、煤等燃燒:生火。生爐子。10.姓。11.果實沒有成熟(跟“熟”相對,下12.—13.同):生柿子。這西瓜是生的。14.(食物)沒有煮過或煮得不夠的:夾生飯。生吃瓜果要洗凈。15.沒有進一步加工或煉過的:生石膏。生鐵。16.生疏:生人。生字。認生。剛到這里,工作很生。17.生硬;勉強:生湊(勉強湊成)。生搬硬套。18.很(用在少數表示感情、感覺的詞的前面):生怕。生恐。生疼。19.某些指人的名詞后綴:醫生。20.某些副詞的后綴,如“好生、怎生”等。
【之】:1.往:由京之滬。君將何之?2.人稱代詞。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賓語):求之不得。取之不盡。操之過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過之無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稱代詞。虛用,無所指:久而久之。不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詞。這;那:之二蟲。之子于釣。5.用在定語和中心詞之間,組成偏正詞組。a)表示領屬關系:赤子之心。鐘鼓之聲。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飾關系:光榮之家。無價之寶。緩兵之計。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謂結構之間,取消它的獨立性,使變成偏正結構:中國之大。戰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如因勢利導,則如水之就下,極為自然。
【犢】:同“犢”。
“初生之犢”的相關詞語
* 初生之犢的讀音是:chū shēng zhī dú,初生之犢的意思:【解釋】剛出生的小牛,比喻單純或勇猛的青年人。【出處】先秦·莊周《莊子·知北游》:“德將為汝美,道將為汝居,汝瞳焉如新生之犢而無求其故!”【示例】以~的勇氣,站在一切戰斗的前列。 ◎夏衍《戲劇抗戰三年間》【語法】偏正式;作賓語;含褒義
基本解釋
初生之犢 chūshēngzhīdú
[New-born calves are not afraid of tigers;Fools rush in where angels fear to tread] 剛生下來不久的小牛。俗語:“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縮語,比喻思想上沒有舊框框,大膽無畏,敢作敢為的年青人
辭典解釋
初生之犢 chū shēng zhī dú ㄔㄨ ㄕㄥ ㄓ ㄉㄨˊ剛出生的小牛。語本《莊子.知北游》:「汝瞳焉如新生之犢,而無求其故。」后用以稱膽大敢為,無所畏懼的年輕人。《封神演義.第三十三回》:「黃天祿年紀雖幼,原是將門之子,傳授精妙,鎗法如神,不分起倒,一勇而進。正是初生之犢猛于虎。」
反義詞
驚弓之鳥【解釋】剛出生的小牛,比喻單純或勇猛的青年人。
【出處】先秦·莊周《莊子·知北游》:“德將為汝美,道將為汝居,汝瞳焉如新生之犢而無求其故!”
【示例】以~的勇氣,站在一切戰斗的前列。 ◎夏衍《戲劇抗戰三年間》
【語法】偏正式;作賓語;含褒義
【初】:1.開始的:初夏。初冬。2.開始的一段時間:年初。月初。本學期初。3.第一個:初伏。初旬。初一(農歷每月的第一天,等于“第一個一”,區別于“十一、二十一”)。初十(農歷每月的第十天,等于“第一個十”,區別于“二十、三十”)。4.第一次;剛開始:初試。初出茅廬。初學乍練。5.最低的(等級):初級。初等。6.原來的:初心。初志。初愿。7.原來的情況:和好如初。8.姓。
【生】:1.生育;出生:胎生。卵生。生孩子。優生優育。生于北京。2.生長:生根。生芽。3.生存;活(跟“死”相對):舍生忘死。同生共死。4.生計:謀生。營生。5.生命:喪生。舍生取義。6.生平:一生一世。今生今世。7.具有生命力的;活的:生物。生龍活虎。8.產生;發生:生病。生效。惹是生非。9.使柴、煤等燃燒:生火。生爐子。10.姓。11.果實沒有成熟(跟“熟”相對,下12.—13.同):生柿子。這西瓜是生的。14.(食物)沒有煮過或煮得不夠的:夾生飯。生吃瓜果要洗凈。15.沒有進一步加工或煉過的:生石膏。生鐵。16.生疏:生人。生字。認生。剛到這里,工作很生。17.生硬;勉強:生湊(勉強湊成)。生搬硬套。18.很(用在少數表示感情、感覺的詞的前面):生怕。生恐。生疼。19.某些指人的名詞后綴:醫生。20.某些副詞的后綴,如“好生、怎生”等。
【之】:1.往:由京之滬。君將何之?2.人稱代詞。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賓語):求之不得。取之不盡。操之過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過之無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稱代詞。虛用,無所指:久而久之。不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詞。這;那:之二蟲。之子于釣。5.用在定語和中心詞之間,組成偏正詞組。a)表示領屬關系:赤子之心。鐘鼓之聲。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飾關系:光榮之家。無價之寶。緩兵之計。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謂結構之間,取消它的獨立性,使變成偏正結構:中國之大。戰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如因勢利導,則如水之就下,極為自然。
【犢】:同“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