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識之士的意思 有識之士的讀音和出處
- 有
- 識
- 之
- 士
- 成語名稱:
- 有識之士
- 成語拼音:
- [yǒu shí zhī shì]
- 成語解釋:
- 具有才能和遠見卓識的人。
- 成語出處:
- 漢 劉向《說苑 善說》:“天下有識之士,無不為足下寒心酸鼻者,千秋萬歲之后,廟堂必不血食矣。”
- 成語例句:
- 〖示例〗有識之士皆謂陛下厭聞人言,意輕邊事,其兆見于此矣。 ★宋 蘇軾《朝辭赴定州狀》
- 是否常用:
- 常用成語
- 感情褒貶:
- 中性成語
- 成語詞性:
- 作主語、賓語;指有見識的人
- 結構類型:
- 偏正式成語
- 形成年代:
- 古代成語
- 標準拼音:
- 繁體字形:
- 有識之士
- 英文翻譯:
- a person with breadth of vision
- 成語故事:
- 成語接龍:
- “有識之士”成語接龍
- 成語分類:
- 四字成語 偏正式成語 賢人的成語 Y開頭的成語
- 成語關注:
- 具有 才能 遠見卓識
“有識之士”的單字解釋
【有】:[yǒu]1.存在:有關。有方(得法)。有案可稽。有備無患。有目共睹。2.表示所屬:他有一本書。3.表示發生、出現:有病。情況有變化。4.表示估量或比較:水有一丈多深。5.表示大、多:有學問。6.用在某些動詞前面表示客氣:有勞。有請。7.無定指,與“某”相近:有一天。8.詞綴,用在某些朝代名稱的前面:有夏。有宋一代。[yòu]古同“又”,表示整數之外再加零數。
【識】:[shí]1.認得:識字。相識。2.知識:常識。學識。3.見解;辨別力:很有見識。遠見卓識。[zhì]1.記住:博聞強識。2.標志;記號:款識。
【之】:1.往:由京之滬。君將何之?2.人稱代詞。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賓語):求之不得。取之不盡。操之過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過之無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稱代詞。虛用,無所指:久而久之。不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詞。這;那:之二蟲。之子于釣。5.用在定語和中心詞之間,組成偏正詞組。a)表示領屬關系:赤子之心。鐘鼓之聲。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飾關系:光榮之家。無價之寶。緩兵之計。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謂結構之間,取消它的獨立性,使變成偏正結構:中國之大。戰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如因勢利導,則如水之就下,極為自然。
【士】:1.古代指未婚的男子。2.古代介于大夫和庶民之間的階層。3.士人:士農工商。4.軍人:士兵。士氣。5.某些國家軍人的一級,在尉以下:上士。中士。下士。6.指某些技術人員:醫士。護士。技士。助產士。7.對人的美稱:烈士。勇士。女士。8.姓。
“有識之士”的反義詞
“有識之士”的近義詞
“有識之士”的相關成語
“有識之士”的關聯成語
有字的成語
識字的成語
之字的成語
士字的成語
有開頭的成語
識開頭的成語
之開頭的成語
士開頭的成語
you的成語
shi的成語
zhi的成語
shi的成語
yszs的成語
有識什么什么的成語
有什么之什么的成語
有什么什么士的成語
什么識之什么的成語
什么識什么士的成語
什么什么之士的成語
“有識之士”造句
在危難關頭,有識之士不會冷眼旁觀,坐視不管。
無知的人像白紙那樣彼此相似,有識之士像書籍那樣各不相同。
載舟覆舟的思想,反映了古代一些有識之士對人民力量的認識。
盡管日本不少有識之士對此也備加警惕,也呼吁日中世代友好,但日本的極右勢力從來就不甘寂寞,并且有深厚的社會基礎。
為了富國強兵,有識之士紛紛提出變法。
早在30年代,一大批有識之士就以救亡圖存為己任,投身到社會變革的洪流之中。
語文的美不知使多少有識之士孜孜不倦,苦心孤詣地為她獻身。
在那動蕩不安的年代,許多有識之士為國家的命運和前途而憂心忡忡。
成功之士,通常心高而氣不傲;有識之士,則努力擺脫心高氣傲;只有無知之人,才以為心高氣傲是什么特殊氣質。
在大興"文字獄"的封建時代,有識之士也只好鉗口結舌,不置一詞。
* 有識之士的意思 有識之士的成語解釋 有識之士的拼音、詞性、造句、出處、近義詞、反義詞以及成語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