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仙
唐教坊曲名。《花庵詞選》云,唐詞多緣題所賦,《臨江仙》之言水仙,亦其一也。宋柳永詞注“仙呂調”,元高拭詞注“南呂調”。李煜詞名《謝新恩》。賀鑄詞有“人歸落雁后”句,名《雁后歸》。韓淲詞有“羅帳畫屏新夢悄”句,名《畫屏春》。李清照詞有“庭院深深深幾許”句,名《庭院深深》。
按《樂章集》又有七十四字一體,九十三字一體,汲古閣本俱刻《臨江仙》,今照《花草粹編》校定,一作《臨江仙引》,一作《臨江仙慢》,故不類列。
按《臨江仙》調起于唐時,惟以前后段起句、結句辨體,其前后兩起句七字、兩結句七字者,以和凝詞為主,無別家可校。其前后兩起句七字、兩結句四字、五字者,以張泌詞為主,而以牛希濟詞之起句用韻、李煜詞之前后換韻、顧夐詞之結句添字類列。其前后兩起句俱六字、兩結俱五字兩句者,以徐昌圖詞為主,而以向子諲詞之第四句減字類列。其前后兩起句俱七字、兩結俱五字兩句者,以賀鑄詞為主,而以晏幾道詞之第二句添字、馮延巳詞之前后換韻、后段第四句減字、王觀詞之后段第四句減字類列。蓋詞譜專主辨體,原以創始之詞、正體者列前,減字、添字者列后,茲從體制編次,稍詮世代,故不能仍按字數多寡也。他調準此。
雙調小令,唐教坊曲。《樂章集》入“仙呂調”,《張子野詞》入“高平調”。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三平韻。約有三格,第三格增二字。柳永演為慢曲,九十三字,前片五平韻,后片六平韻。
臨江仙詞牌名古詩詞(758首)
381
《臨江仙》 宋·陳三聘
夜飲只愁更漏促,留連笑_薔薇。
歌聲繚繞徹簾幃。
坐中清淚落,梁上暗塵飛。
重覷舞腰驚束素,不應更褪羅衣。
別來容易見來稀。
次公狂已甚,不醉亦忘歸。
古文觀止隱逸生活
382
《臨江仙》 宋·陳三聘
白首故人重會面,論交爾汝忘形。
從今心跡喜雙清。
飛鴻追往事,為蝶笑余生。
琥珀杯濃春正好,此懷端為君傾。
舊時猿鶴敢寒盟。
鳩居從拙計,鵬翼任高程。
383
《臨江仙》 宋·石孝友
一霎狂云驚雨過,月華恰到簾帷。
檻前疊石翠參差。
洞房相見處,燈火乍涼時。
睡玉眠花愁夜短,匆匆共惜佳期。
風梧不動酒醒遲。
好同蝴蝶夢,飛上鳳皇枝。
384
《臨江仙》 宋·石孝友
醉袖吟鞭行色里,帽檐低處風斜。
晚山一半被云遮。
殘陽明遠水,古木集棲鴉。
暮去朝來緣底事,不如早早還家。
曲屏間深幌小窗紗。
翠沾眉上柳,紅_臉邊花。
385
《臨江仙》 宋·石孝友
買笑當歌何處好,小樓四面江山。
玉梅枝上卸余寒。
雨隨春到急,風向晚來顛。
任自腰圍都瘦損,肯教歡意闌珊。
引杯相屬莫留殘。
花如人競好,人與月爭圓。
婉約懷人
386
《臨江仙》 宋·石孝友
枕上鶯聲初破睡,峭寒輕透簾幃。
起來惆悵有誰知。
雨狂風轉急,揉損好花枝。
薄_別來春又老,等閑誤卻佳期。
斜陽影里立多時。
遠山何事□,相對蹙修眉。
387
《臨江仙》 宋·石孝友
常記夢云樓上住,殘燈影里遲留。
依稀綠慘更紅羞。
露痕雙臉淚,山樣兩眉愁。
數片輕帆天際去,云濤煙浪悠悠。
今宵獨宿古江頭。
水腥魚菜市,風碎荻花洲。
宋詞精選懷念
390
《臨江仙》 宋·劉過
滿院花香晴晝永,愔愔亭戶無人。
誰將心緒管青春。
游絲知我懶,江柳也眉顰。
近水遠山都積恨,可堪芳草如茵。
何曾一日不思君。
無書憑朔雁,有淚在羅巾。
391
《臨江仙》 宋·劉過
數疊小山亭館靜,落花紅雨園林。
畫樓風月想重臨。
琵琶金鳳語,長笛水龍吟。
青眼已傷前遇少,白頭孤負知音。
苔墻蘚井夜沉沉。
無聊成獨坐,有恨即沾襟。
送別
392
《臨江仙(茶詞)》 宋·劉過
紅袖扶來聊促膝,龍團共破春溫。
高標終是絕塵氛。
兩箱留燭影,一水試云痕。
飲罷清風生兩腋,馀香齒頰猶存。
離情凄咽更休論。
銀鞍和月載,金碾為誰分。
398
《臨江仙(為顧致堯生日)》 宋·韓淲
難老一杯春酒美,主人玉鑒清秋。
九華山下共追游。
朝來多爽氣,都向筆端收。
臺閣功名歸去好,便應袞袞公侯。
未妨含笑看吳鉤。
當年佳夢日,和氣瑞光浮。
399
《臨江仙(閨怨)》 宋·韓淲
脆管繁弦無覓處,小樓空掩遙山。
柳絲直下曲闌干。
海棠紅欲褪,玉釧怯春衫。
_酒不成芳信斷,社寒新燕呢喃。
雕盤慵整寶香殘。
綺疏明薄暮,簾外雨潺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