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唐教坊曲名。
唐教坊曲。劉禹錫、白居易并作七言絕句體,五代時起始流行長短句雙調小令,又名《賣花聲》。五十四字,前后片各四平韻,多作激越凄壯之音。《樂章集》名《浪淘沙令》,入“歇指調”,前后片首句各少一字。復就本宮調演為長調慢曲,共一百三十四字,分三段,第一、二段各四仄韻,第三段兩仄韻,定用入聲韻(唐宋人詞,凡同一曲調,原用平聲韻者,如改仄韻,例用入聲,原用入聲韻者,亦常改作平韻)。《清真集》入“商調”,韻位轉密,句豆亦與《樂章集》多有不同,共一百三十三字,第一段六仄韻,第二、三段各五仄韻,并葉入聲韻。
浪淘沙詞牌名古詩詞(315首)
41
《浪淘沙》 宋·歐陽修
萬恨苦綿綿。
舊約前歡。
桃花溪畔柳陰間。
幾度日高春垂重,繡戶深關。
樓外夕陽閑。
獨自憑闌。
一重水隔一重山。
水闊山高人不見,有淚無言。
42
《浪淘沙》 宋·趙鼎
玉宇洗秋晴。
涼月亭亭。
夢回孤枕瑣窗明。
何處飛來三弄笛,風露凄清。
曾看玉纖橫。
苦愛新聲。
由來百慮為愁生。
此夜曲中聞折柳,都是離情。
43
《浪淘沙近》 宋·宋祁
少年不管。
流光如箭。
因循不覺韶光換。
至如今,始惜月滿、花滿、酒滿。
扁舟欲解垂楊岸。
尚同歡宴。
日斜歌闋將分散。
倚蘭橈,望水遠、天遠、人遠。
46
《浪淘沙》 宋·周密
新雨洗晴空。
碧淺眉峰。
翠樓西畔畫橋東。
柳線嫩黃才半染,眼眼東風。
繡戶掩芙蓉。
帳減香筒。
遠煙輕靄弄春容。
雁雁又歸鶯未到,誰寄愁紅。
48
《浪淘沙》 宋·晏幾道
高閣對橫塘。
新燕年光。
柳花殘夢隔瀟湘。
綠浦歸帆看不見,還是斜陽。
一笑解愁腸,人會娥妝。
藕絲衫袖郁金香。
曳雪牽云留客醉,且伴春狂。
49
《浪淘沙(荔枝)》 宋·黃庭堅
憶昔謫巴蠻。
荔子親攀。
冰肌照映柘枝冠。
日擘輕紅三百顆,一味甘寒。
重入鬼門關。
也似人間。
一雙和葉插云鬟。
賴得清湘燕玉面,同倚闌干。
50
《浪淘沙(祝壽)》 宋·米芾
祝壽慶生申。
德日維新。
期頤眉壽壽長春。
五福三靈祿永永,長壽仙人。
遐算等莊椿。
□德康寧。
年年歡會笑欣欣。
歲歲仰依□壽域,彭祖廣成。
53
《浪淘沙》 宋·歐陽修
今日北池游。
漾漾輕舟。
波光瀲滟柳條柔。
如此春來春又去,白了人頭。
好妓好歌喉。
不醉難休。
勸君滿滿酌金甌。
縱使花時常病酒,也是風流。
54
《浪淘沙(觀潮作)》 宋·曾覿
一線海門來。
雪噴云開。
昆山移玉下瑤臺。
卷地西風吹不斷,直到蓬萊。
羯鼓噪春雷。
鼉舞蛟回。
歌樓鼓吹夕陽催。
今古清愁流不盡,都一樽罍。
55
《浪淘沙(秋江)》 宋·張炎
萬里一飛篷。
吟老丹楓。
潮生潮落海門東。
三兩點鷗沙外月,閑意誰同。
一色與天通。
絕去塵紅。
漁歌忽斷荻花風。
煙水自流心不競,長笛霜空。
56
《浪淘沙二首》 唐·皇甫松
灘頭細草接疏林,浪惡罾船半欲沉。
宿鷺眠洲非舊浦,去年沙觜是江心。
蠻歌豆蔻北人愁,松雨蒲風野艇秋。
浪起眠不得,寒沙細細入江流。
58
《浪淘沙令(歇指調)》 宋·柳永
有個人人。
飛燕精神。
急鏘環佩上華裀。
促拍盡隨紅袖舉,風柳腰身。
簌簌輕裙。
妙盡尖新。
曲終獨立斂香塵。
應是西施嬌困也,眉黛雙顰。
59
《浪淘沙》 宋·張先
腸斷送韶華。
為惜楊花。
雪球搖曳逐風斜。
容易著人容易去,飛過誰家。
聚散苦咨嗟。
無計留他。
行人灑淚滴流霞。
今日畫堂歌舞地,明日天涯。
60
《浪淘沙(四之四)》 宋·賀鑄
雨過碧云秋。
煙草汀洲。
遠山相對一眉愁。
可惜芳年橋畔柳,不系蘭舟。
為問木蘭舟。
何處淹留。
相思今夜忍登樓。
樓下誰家歌水調。
明月楊州。
離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