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唐教坊曲名。
唐教坊曲。劉禹錫、白居易并作七言絕句體,五代時起始流行長短句雙調小令,又名《賣花聲》。五十四字,前后片各四平韻,多作激越凄壯之音。《樂章集》名《浪淘沙令》,入“歇指調”,前后片首句各少一字。復就本宮調演為長調慢曲,共一百三十四字,分三段,第一、二段各四仄韻,第三段兩仄韻,定用入聲韻(唐宋人詞,凡同一曲調,原用平聲韻者,如改仄韻,例用入聲,原用入聲韻者,亦常改作平韻)。《清真集》入“商調”,韻位轉密,句豆亦與《樂章集》多有不同,共一百三十三字,第一段六仄韻,第二、三段各五仄韻,并葉入聲韻。
浪淘沙詞牌名古詩詞(315首)
102
《浪淘沙(有感)》 宋·劉辰翁
無謂兩眉攢。
風雨春寒。
池塘小小水漫漫。
只為柳花無一點,忘了臨安。
何許牡丹殘。
客倚屏看。
小樓面面是春山。
日暮不知春去路,一帶闌干。
103
《浪淘沙》 宋·周密
芳草碧茸茸。
染恨無窮。
一春心事雨聲中。
窄索宮羅寒尚峭,閑倚熏籠。
猶記粉闌東。
同醉香叢。
金鞍何處驟驊驄。
裊裊綠窗殘夢斷,紅杏東風。
104
《浪淘沙》 宋·周密
柳色淡如秋。
蝶懶鶯羞。
十分春事九分休。
開盡楝花寒尚在,怕上簾鉤。
京洛少年游。
誰念淹留。
東風吹雨過西樓。
殘夢宿酲相合就,一段新愁。
105
《浪淘沙》 宋·蔣捷
人愛曉妝鮮。
我愛妝殘。
翠釵扶住欲欹鬟。
印了夜香無事也,月上涼天。
新譜學箏難。
愁涌蛾彎。
一床衾浪未紅翻。
聽得人催佯不睬,去洗珠鈿。
敘事議論
107
《浪淘沙》 宋·張炎
寒食不多時。
燕燕才歸。
杏花零落水痕肥。
淺碧分山初過雨,一霎晴暉。
閑折小桃枝。
蝶也相隨。
晚妝不合整蛾眉。
驀忽思量張敞畫,又被愁知。
110
《浪淘沙(楊梅)》 宋·王觀
素手不晶盤。
壘起仙丸。
紅綃剪碎卻成團。
逗得安排金粟遍,何似雞冠。
味勝玉漿寒。
只被宜酸。
莫將荔子一般看。
色淡香消僝僽損,才到長安。
111
《浪淘沙(中秋雨)》 宋·蕭漢杰
愁似晚天云。
醉亦無憑。
秋光此夕屬何人。
貧得今年無月看,留滯江城。
夜起候檐聲。
似雨還晴。
舊家誰信此時情。
惟有桂香時入夢,勾引詩成。
112
《雜曲歌辭·浪淘沙》 唐·皇甫松
灘頭細草接疏林,浪惡罾船半欲沉。
宿鷺眠洲非舊浦,去年沙觜是江心。
蠻歌豆蔻北人愁,松雨蒲風夜艇秋。
浪起眠不得,寒沙細細入江流。
115
《浪淘沙》 唐·呂巖
我有屋三椽,住在靈源。
無遮四壁任蕭然。
萬象森羅為斗拱,瓦蓋青天。
無漏得多年,結就因緣。
修成功行滿三千。
降得火龍伏得虎,陸路神仙。
116
《浪淘沙》 宋·杜安世
后約無憑。
往事堪驚。
秋蛩永夜繞床鳴。
展轉尋思求好夢,還又難成。
愁思若浮云。
消盡重生。
佳人何處獨盈盈。
可惜一天無用月,照空為誰明。
117
《浪淘沙》 宋·杜安世
簾外微風。
云雨回蹤。
銀釭燼冷錦幃中。
枕上深盟,年少心事,陡頓成空。
嶺外白頭翁。
到沒由逢。
一床鴛被疊香紅。
明月滿庭花似繡,悶不見蟲蟲。
送別思鄉
118
《浪淘沙(琴)》 宋·李之儀
霞卷與云舒。
月淡星疏。
摩徽轉軫不曾虛。
彈到當時留意處,誰是相如。
魂斷酒家壚。
路隔云衢。
舞鸞鏡里早妝初。
擬學畫眉張內史,略借工夫。
120
《浪淘沙(四之二)》 宋·賀鑄
一十二都門。
夢想能頻。
無言桃李幾經春。
艷粉鮮香開自落,還為何人。
白纻別時新。
苒苒征塵。
鏡中銷瘦老于真。
賴有天涯風月在,依舊相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