鵲橋仙
此調有兩體。五十六字者始自歐陽修,因詞中有“鵲迎橋路接天津”句,取為調名。周邦彥詞名《鵲橋仙令》,《梅苑》詞名《憶人人》。韓淲詞取秦觀詞句,名《金風玉露相逢曲》,張輯詞有“天風吹送廣寒秋”句,名《廣寒秋》。元高拭詞注“仙呂調”。八十八字者始自柳永,《樂章集》注云:“歇指調”。
《風俗記》:“七夕,織女當渡河,使鵲為橋。”因取以為曲名,以詠牛郎織女相會事。《樂章集》入“歇指調”,較一般所用多三十二字。茲以《淮海詞》為準。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兩仄韻。亦有上下片各四仄韻者。
鵲橋仙詞牌名古詩詞(256首)
161
《鵲橋仙(壽臞山母)》 宋·劉辰翁
看人擲果,看人罷織。
難得團欒七夕。
蟠桃只在屋東頭,慶西母、年開八帙。
去年今日,今年今日。
添個曾孫抱膝。
人間樂事有多般,算此樂、人間第一。
162
《鵲橋仙(自壽二首)》 宋·劉辰翁
輕風淡月,年年去路。
誰識小年初度。
橋邊曾弄碧蓮花,悄不記、人間今古。
吹簫江上,沾衣微露。
依約凌波曾步。
寒機何意待人歸,但寂歷、小窗斜雨。
163
《鵲橋仙》 宋·劉辰翁
天香吹下,煙霏成路。
颯颯神光暗度。
橋邊猶記泛槎人,看赤岸、苔痕如古。
長空皓月,小風斜露。
寂寞江頭獨步。
人間何處得飄然,歸夢入、梨花春雨。
165
《鵲橋仙(寄季順妹)》 宋·蘇氏
星移斗轉,玉蟾西下,漸覺東效向曉。
馬嘶人語隔霜林,望千里、長安古道。
珠宮姊妹,相逢方信,別后十分瘦了。
上林歸去正花時,爭奈向、花前又老。
166
《鵲橋仙(寄季順妹)》 宋·蘇氏
星移斗轉,玉蟾西下,漸覺東效向曉。
馬嘶人語隔霜林,望千里、長安古道。
珠宮姊妹,相逢方信,別后十分瘦了。
上林歸去正花時,爭奈向、花前又老。
167
《鵲橋仙(呂使君餞會)》 宋·琴操
教來歌舞,接成桃李。
盡是使君指似。
如今裝就滿城春,忍便擁、雙旌歸去。
鶯心巧囀,花心爭吐。
無計可留君住。
兩堤芳草一江云,早晚是、西樓望處。
171
《鵲橋仙(七夕)》 宋·謝懋
鉤簾借月,染云為幌,花面玉枝交映。
涼生河漢一天秋,問此會、今宵孰勝。
銅壺尚滴,燭龍已駕,淚浥西風不尺。
明朝烏鵲到人間,試說向、青樓薄幸。
175
《鵲橋仙(贈蟄子沙道昭)》 宋·陳楠
紅蓮含蕊,露珠凝碧,飛落華池滴滴。
運歸金鼎喚丁公,煉得似、一枚朱橘。
三花噴火,五云擁月,上有金胎神室。
洞房云雨正春風,十個月、胎仙了畢。
176
《鵲橋仙(壽趙帥)》 宋·李仲光
詩書元帥,風流人物,看取方瞳如漆。
銅駝陌上若相逢,當一笑、摩挲金狄。
相門事業,中書考第,未數汾陽功績。
若將六十壽行年,才數得、百分之一。
177
《鵲橋仙(自壽)》 宋·李仲光
焚香清坐,呼童淪茗,聊當一杯春酒。
不須歌舞倩紅裙,為祝百千長壽。
詩書萬卷,綺琴三弄,更有新詞千首。
從今日日與遨游,便是天長地久。
178
《鵲橋仙(壽宗女)》 宋·王大烈
銀潢流派,嫦娥出世。
正是麥秋天氣。
熒煌一點壽星明,又恰向、今宵呈瑞。
佳兒龍跳,榮封邇止。
試問遐齡知幾。
從今旋數一千年,待足了、依前數起。
179
《鵲橋仙(巧夕)》 宋·翁元龍
天長地久,風流云散,惟有離情無算。
從分金鏡不成圓,到此夜、年年一半。
輕羅暗綱,蛛絲得意,多似妝樓針線。
曉看玉砌淡無痕,但吹落、梧桐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