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同部首的詞語

    同部首的詞語:人:眾人、人民、人類、人士、人才、人性、人道、人格、人情、人文、人性、人體、人事、人口、人為、人性、人際、人際關系、人道主義、人生、人間

    同部首的詞語 相關詞語和解釋

    詞語拼音/解釋
    部首 部首 部首是指給漢語字典、詞典同一偏旁的漢字所立的類目,為東漢著名的經學家、文字學家許慎所首創。 根據功能性質的不同,部首可分為兩大種類:一種是造字法(文字學)原則的部首,它嚴格依照六書體系,只有同一意符的字才可隸屬同一部首,這種部首始見于《說文解字》,其后《字林》、《玉篇》、《類篇》等皆因循此體例;另一種是檢字法原則的部首,它按字形結構,取其相同部位,作為查字依據,分部排列,以其相同部位為部首,此種部首濫觴于《五經文字》及《九經字樣》等,發展于《龍龕手鑒》、《類纂古文字考》等,成熟于《字匯》,后遂大行。如“甥”、“舅”二字,《說文解字》根據六書體系,都歸男部;《康熙字典》則依檢字法原則,以“甥”入生部,“舅”入臼部。 現代漢語字典、詞典采用檢字法原則的部首劃分法,按照漢字字形結構,取形體偏旁相同者為一部,各部首字和部內字一概以筆畫多少排序,筆畫數相同者又依次以橫(一)、豎(丨)、撇(丿)、點(丶)、折(乛)為序。如《漢語大字典》、《現代漢語詞典》、《新華字典》等皆采用此體例。檢字法原則的部首較之造字法原則的部首,更便于檢字。
    同部 同部 同部是漢語詞匯,拼音為tóng bù,意思是同一部落。
    建首 建首 建首 jiàn shǒu  (1).建立部首。漢·許慎《敘》:“其建首也,立一為專,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同牽條屬,共理相貫,雜而不越,據形系聯。” (2).列在開頭。清·戴震《序》:“余始為《原善》之書三章,懼學者蔽以異趣也,復援據經言疏通證明之,而以三章者分為建首,次成上、中、下卷。”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許慎著作)《說文解字》,簡稱《說文》。作者為許慎。是中國第一部系統地分析漢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書,也是世界上很早的字典之一。編著時首次對“六書”做出了具體的解釋。 《說文解字》是首部按部首編排的漢語字典。原書作于漢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到安帝建光元年(121年),后因年代久遠而失傳。宋太宗雍熙三年,宋太宗命徐鉉、句中正、葛湍、王惟恭等同校《說文解字》,分成上下共三十卷,奉敕雕版流布,后代研究《說文》多以此版為藍本,如:清代的段玉裁注釋本即用此版《說文》為底稿而加以注釋。 《說文解字》原文以小篆書寫,逐字解釋字體來源.全書共分540個部首.收字9353個.另有“重文”(即異體字)1163個.共10516字。《說文解字》是科學文字學和文獻語言學的奠基之作,在中國語言學史上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歷代對于《說文解字》都有許多學者研究,清朝時研究最為興盛。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朱駿聲的《說文通訓定聲》、桂馥的《說文解字義證》;王筠的《說文釋例》、《說文句讀》尤備推崇,四人也獲尊稱為“說文四大家”。 說文解字 (名詞解釋)《說文解字》是中國最早的文字學著作。由東漢許慎撰。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許慎著作)《說文解字》,簡稱《說文》。作者為許慎。是中國第一部系統地分析漢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書,也是世界上很早的字典之一。編著時首次對“六書”做出了具體的解釋。 《說文解字》是首部按部首編排的漢語字典。原書作于漢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到安帝建光元年(121年),后因年代久遠而失傳。宋太宗雍熙三年,宋太宗命徐鉉、句中正、葛湍、王惟恭等同校《說文解字》,分成上下共三十卷,奉敕雕版流布,后代研究《說文》多以此版為藍本,如:清代的段玉裁注釋本即用此版《說文》為底稿而加以注釋。 《說文解字》原文以小篆書寫,逐字解釋字體來源.全書共分540個部首.收字9353個.另有“重文”(即異體字)1163個.共10516字。《說文解字》是科學文字學和文獻語言學的奠基之作,在中國語言學史上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歷代對于《說文解字》都有許多學者研究,清朝時研究最為興盛。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朱駿聲的《說文通訓定聲》、桂馥的《說文解字義證》;王筠的《說文釋例》、《說文句讀》尤備推崇,四人也獲尊稱為“說文四大家”。 說文解字 (名詞解釋)《說文解字》是中國最早的文字學著作。由東漢許慎撰。
    徇首 徇首 徇首的意思是順從,曲從:徇私(為了私情而做不合法的事)。徇情(徇私)。 同“殉”①。 對眾宣示。 筆畫數:9; 部首:彳;
    兼韻 兼韻 jiān yùn 兼韻 近體詩用韻的一種方法。指同一首詩中,兼用通用韻部的字押韻。 清 吳喬 《圍爐詩話》卷一:“ 唐 人有嫌韻、兼韻之法。嫌韻即出韻也;兼韻亦名干韻,謂兼取通用韻中一二字也。嫌韻與兼韻可通用,不可轉用。寒與刪、先得相兼,以其通用故也;而轉用之真、文、元則不可。” 清 吳喬 《圍爐詩話》卷一:“ 唐 人排律有兼韻者,東兼冬,庚兼青是也……通用乃 劉淵 并韻以前之法。”
    兼韻 兼韻 jiān yùn ㄐㄧㄢ ㄧㄨㄣˋ 兼韻 近體詩用韻的一種方法。指同一首詩中,兼用通用韻部的字押韻。 清 吳喬 《圍爐詩話》卷一:“ 唐 人有嫌韻、兼韻之法。嫌韻即出韻也;兼韻亦名干韻,謂兼取通用韻中一二字也。嫌韻與兼韻可通用,不可轉用。寒與刪、先得相兼,以其通用故也;而轉用之真、文、元則不可。” 清 吳喬 《圍爐詩話》卷一:“ 唐 人排律有兼韻者,東兼冬,庚兼青是也……通用乃 劉淵 并韻以前之法。”
    起派 1.舊時大族以同一字或同部首之字來命名,以表示輩分的區別。
    吳越 吳越 吳越,1972年4月10日出生于上海市閔行區,中國影視女演員,畢業于上海戲劇學院。 1995年,參演個人首部首部電視劇《北京深秋的故事》。1997年,主演軍旅劇《和平年代》,憑借軍旅女記者聞璐一角奪得第17屆中國電視金鷹獎優秀女配角。2001年,憑借電影《菊花茶》中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青年女教師李衛華一角獲得第8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受歡迎女演員獎。2007年,主演愛情片《夜·明》獲得上海國際電影節電影展最受矚目新人獎。2010年,憑借電視電影《前妻》獲得第十屆中國電視電影百合獎優秀女演員獎。2015年, 憑借話劇《我的妹妹,安娜》獲得星月盛典最佳戲劇演員獎。 2017年,參演都市情感劇《我的前半生》。 吳越 (地理區域代名詞)吳越,是中國江浙地區的借代詞。吳越即是現在的江蘇南部、上海、浙江、安徽南部、江西東北部一帶的地區。吳越一名來自于春秋吳國、越國的國名,各取一字。五代十國時期割據一方的吳越國也是吳國越國故地。自古以來“吳越”一名便用來指代春秋吳越核心地區和五代吳越國疆域所包括的該些地方。 吳越是古代的國別,它指春秋時建立于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句吳、于越二國。吳越文化有其鮮明的標志形式,如舟揖、農耕、印紋硬陶、土墩墓以及好勇尚武、淫祀和斷發文身。 春秋吳越兩國時相攻伐,積怨殊深,因以比喻仇敵,而又出風雨同舟(吳越同舟)之典故。吳與越“同音共律,上合星宿,下共一理”。《呂氏春秋》“夫吳之與越也,接土鄰境,習俗同,言語通,我得其地能處之。”故“吳”與“越”雖然曾經是先秦時代有著深仇大恨敵對的兩個政權,但自古以來兩地語言相通、習俗相同,當地的住民乃同一民系。
    吳越 吳越 吳越,1972年4月10日出生于上海市閔行區,中國影視女演員,畢業于上海戲劇學院。 1995年,參演個人首部首部電視劇《北京深秋的故事》。1997年,主演軍旅劇《和平年代》,憑借軍旅女記者聞璐一角奪得第17屆中國電視金鷹獎優秀女配角。2001年,憑借電影《菊花茶》中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青年女教師李衛華一角獲得第8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受歡迎女演員獎。2007年,主演愛情片《夜·明》獲得上海國際電影節電影展最受矚目新人獎。2010年,憑借電視電影《前妻》獲得第十屆中國電視電影百合獎優秀女演員獎。2015年, 憑借話劇《我的妹妹,安娜》獲得星月盛典最佳戲劇演員獎。 2017年,參演都市情感劇《我的前半生》。 吳越 (地理區域代名詞)吳越,是中國江浙地區的借代詞。吳越即是現在的江蘇南部、上海、浙江、安徽南部、江西東北部一帶的地區。吳越一名來自于春秋吳國、越國的國名,各取一字。五代十國時期割據一方的吳越國也是吳國越國故地。自古以來“吳越”一名便用來指代春秋吳越核心地區和五代吳越國疆域所包括的該些地方。 吳越是古代的國別,它指春秋時建立于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句吳、于越二國。吳越文化有其鮮明的標志形式,如舟揖、農耕、印紋硬陶、土墩墓以及好勇尚武、淫祀和斷發文身。 春秋吳越兩國時相攻伐,積怨殊深,因以比喻仇敵,而又出風雨同舟(吳越同舟)之典故。吳與越“同音共律,上合星宿,下共一理”。《呂氏春秋》“夫吳之與越也,接土鄰境,習俗同,言語通,我得其地能處之。”故“吳”與“越”雖然曾經是先秦時代有著深仇大恨敵對的兩個政權,但自古以來兩地語言相通、習俗相同,當地的住民乃同一民系。
    薛延陀 薛延陀 薛延陀,中國北方古代民族。亦為汗國名。原為鐵勒諸部之一﹐由薛、延陀兩部合并而成。最初在漠北土拉河流域,從事游牧,役屬于突厥。 薛延陀是東部高車一部落。曾經于南齊永明五年,隨阿伏至羅到準噶爾盆地建高車國。南北朝時游牧于阿爾泰山西南,額爾齊斯河一帶,少數留在于都斤山。隋大業元年(605),鐵勒諸部奮起反抗西突厥暴政,共推契苾部首領契苾歌楞為易勿真莫何可汗,又推薛延陀部首領乙失缽為野咥可汗,于是乙失缽率部立庭燕末山(阿爾泰山支脈)遂成為鐵勒中強部。大業七年(611)西突厥射匱可汗立,勢復盛,契苾歌楞與乙失缽自動取消汗號,于是迄于隋唐之際,薛延陀與其它鐵勒各部,又受突厥統治。 據史書記載,薛延陀自稱“我鐵勒部人”。因此,一般都將其歸為鐵勒族中比較強大的一支。風俗大體與突厥族相同。柔然族強大時曾為其從屬。后來又歸于東突厥的控制之下。據新、舊《唐書》等文獻記載,薛延陀的先民曾與“薛”姓部落雜居,后來又吞并了稱為“延陀”部眾,因而號稱“薛延陀”。
    破冰船 破冰船 破冰船是用于破碎水面冰層,開辟航道,保障艦船進出冰封港口、錨地,或引導艦船在冰區航行的勤務船。分為江河、湖泊、港灣或海洋破冰船。船身短而寬,長寬比值小,底部首尾上翹,首柱尖削前傾,總體強度高,首尾和水線區用厚鋼板和密骨架加強。推進系統多采用雙軸和雙軸以上多螺旋槳裝置,以柴油機為原動力的動力推進。螺旋槳和舵有防護和加強。破冰時,首部壓擠冰層在行進中連續破冰或反復突進破冰。 第一艘極地破冰船是由俄國人設計、1899年英國為俄國建造的“葉爾馬克”號。用于破碎水面冰層,開辟航道,保障艦船進出冰封港口、錨地,或引導艦船在冰區航行的勤務船。破冰船是一種專門用于在結冰的水面上開辟航道的特種船舶。破冰船的主要特點是船體寬(縱向短,橫向寬)、船殼厚、馬力大,且船體各區域設有不同的壓水艙,動力多采用對稱的多軸,多螺旋槳配置。 許多高緯度國家擁有破冰船,例如俄羅斯擁有多艘核動力大馬力破冰船,用于開辟北極航道。 2015年3月25日,最新一艘21900M型柴油動力破冰船“摩爾曼斯克”號(Murmansk)在芬蘭的赫爾辛基造船廠下水。“摩爾曼斯克”號屬于3艘21900M型破冰船中的最后一艘,首艘“符拉迪沃斯托克”號已于2014年4月29日下水,預計將于今年5月交付使用。
    故故 故故 【詞目】故故 【拼音】gù gù 寫法 部首筆畫部首:攵 部外筆畫:5 總筆畫:9 兩字相同 結構 左右兩結構 五筆86:DTY 五筆98:DTY 倉頡:JROK 筆順編號:122513134 四角號碼:48640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6545
    玉篇 玉篇 中國古代一部按漢字形體分部編排的字書。南朝梁大同九年(543)黃門侍郎兼太學博士顧野王撰。顧野王(519~581)字希馮,吳郡吳(今江蘇蘇州吳中區)人,仕梁陳兩朝。 《玉篇》是我國第一部按部首分門別類的漢字字典。其卷首有顧野王自序和《進玉篇啟》,即奉命而作(呈梁武帝之子蕭繹)。《玉篇》現僅存若干殘卷(現存日本,《古逸叢書》中有輯錄)。唐上元元年(760),孫強在顧野王所編《玉篇》的基礎上,增收了一些漢字,可惜該版本如今也沒有留存下來。再后來,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1013),陳彭年、吳銳、丘雍等奉命收集并重新編修了《玉篇》,即《大廣益會玉篇》。因此,為加以區別,顧野王最早所編的《玉篇》目前一般被稱為《原本玉篇》。
    三娘子 三娘子 三娘子(1550-1612),史稱“鐘金哈屯”、“也兒克兔哈屯”、“克兔哈屯”等,黃金家族嫡系后裔。據其好友大文豪徐渭記載她是俺答汗唯一的姐姐, 即他的孿生姐姐孟袞和其佚名氏塔布囊所生之女,為胡王女外甥。萬歷十年(1582年)春,俺答汗逝世,依蒙古風俗三娘子被俺答汗子乞慶哈收繼。乞慶哈死后,再嫁其子扯力克。三娘子嫁給三任土默特部首領,掌握兵權,為明朝守邊保塞,眾人畏服,明朝政府敕封為忠順夫人。而宣大至甘肅地區開設“互市”(邊境貿易),不用兵二十年。萬歷四十年(1612)六月二十六日三娘子病卒,明朝亦遣使給予賜祭七壇的隆重祭禮。與漢族史官對滿都海的冷漠態度截然不同。
    金鬃 金鬃 1.同"金鋄"。 金 : 金 jīn 一種化學元素,符號Au,原子序數79,黃赤色,質軟:黃金。金子。金筆。金一類的,具有光 鬃 : 鬃 zōng 馬、豬等畜類頸上的長毛:鬃毛。鬃帚。鬃刷。紅鬃烈馬。 筆畫數:18;部首:髟;
    老師傅 老師傅 基本解釋:尊稱擅長某種技能的年紀大的人。(即 老師傅) 傅 : 傅 fù 輔相:太傅。少傅。教導:“傅立德義”。教導人的人:師傅。附著,使附著:傅粉。姓。 筆畫數:12; 部首:亻; 筆順編號:321251124124
    老師傅 老師傅 基本解釋:尊稱擅長某種技能的年紀大的人。(即 老師傅) 傅 : 傅 fù 輔相:太傅。少傅。教導:“傅立德義”。教導人的人:師傅。附著,使附著:傅粉。姓。 筆畫數:12; 部首:亻; 筆順編號:321251124124
    嚌咨 嚌咨 jì zī ㄧ 嚌咨(嚌咨) 嘆息。 宋 趙抃 《送周穎之京師》詩:“肩書手劍出門去,嚌咨肯復兒女如。” 基本解釋 嚌 (嚌) jì 微微嘗一點,古代行禮時的儀節之一。如“啐”與“嚌”對舉時,則“嚌”特指吸入酒時只到牙齒而止,不吸入口,吸入口則稱“啐”。 吃;吸。 嚌 (嚌) jiē 〔嚌嚌〕a.象聲詞,形容管弦之聲;b.象聲詞,形容鳥鳴之聲。 (嚌) 嚌 (嚌) zhāi 〔嚌啀〕笑的樣子。 (嚌) 筆畫數:9; 部首:口; 筆順編號:251413432 詳細解釋 嚌 嚌 jì 【動】 微微嘗一點〖taste〗。古代行禮時的儀節之一。又“嚌”與“啐”對舉時,則“嚌”特指吸入酒時只到牙齒而止,不吸入口,吸入口則叫“啐” 嚌,嘗也。從口,齊聲。——《說文》 太保受同祭嚌。——《書·顧命》 嚌肺一。——《儀禮·有司徹》 主人以酢也嚌之。——《禮記·雜記》 管弦嚌嚌。——《玄元樂》 鹍雞鳴以嚌嚌。——班彪《北征賦》 吸〖suck〗 蟻喜甜芽,可嚌其甜汁也。——清·徐珂《清稗類鈔》 嚌嚌嘈嘈 jìji-cáocáo 〖noisy〗形容說話聲音又急又亂 屋里面嚌嚌嘈嘈,不知他們在說些什么 基本解釋 咨 zī 商議,詢問:咨問。咨訪。咨詢。 用于同級機關的一種公文:咨文。 嘆氣的聲音:咨嗟(a.嘆息;b.贊嘆)。 筆畫數:9; 部首:口; 筆順編號:413534251 詳細解釋 咨 zī 【動】 (形聲。從口,次聲。本義:商議;征詢) 同本義〖takecounsel;consult〗 咨,謀事曰咨。——《說文》。字亦作諮。 咨,謀也。——《爾雅》 周爰咨諏。——《詩·皇皇者華》 咨于故實。——《國語·周語》 訪問于善為咨。——《左傳·襄公四年》 咨親為詢。——《國語·魯語下》 悉以咨之。——諸葛亮《出師表》 又 咨臣以當世之事。 又 以咨諏善道。 遂隨使者倒軍,署司空戶曹掾,引見咨議。——《三國志·魏志》 又如:咨叩(咨詢求教);咨考(詢問查考);咨度(咨詢;商酌);咨問(咨詢;請教);咨稟(請教;稟告) 嘆息;贊嘆〖sigh〗 文王流涕而咨之。——《呂氏春秋》 微微老夫,咨既遷絕。——《漢書·韋賢傳》 對曰:“巢、許狷介之士,不足多慕。”王大咨嗟。——《世說新語·言語》 又如:咨嘆(嘆息);咨閔(嘆息憐恤);咨惋(嘆惜);咨咨(嘆息;嘆息聲) 用同“齜”。露出〖牙齒〗〖bare〗 大圣喝了一口,即咨牙咧嘴道:“不好吃!不好吃!”——《西游記》 咨 zī 【嘆】 表示贊賞,相當于“嘖”〖appreciate;admire〗 帝曰:“咨!四岳!朕在位七十載,汝能庸命,巽朕位。——《書·堯典》 堯曰:“咨!爾舜!天之歷數在爾躬,允執其中”。——《論語·堯曰》 又如:咨嗟(贊嘆之聲);咨玩(贊嘆玩賞) 咨 zī 【名】 舊時公文的一種。咨文的簡稱〖officialdocument〗。用于同級機關 少保據著蕭云仙的詳文,咨明兵部。——《儒林外史》 又如:咨稱(公文上說);咨呈(具文呈報);咨注(載入官牒) 咨文 zīwén 〖officialcommunication〗∶公文的一種。多用于同級官署或同級官階之間 〖reportdeliveredbytheheadofagovernmentonaffairsofstate〗∶某些國家元首向國會提出的國情報告 總統咨文 咨詢 zīxún 〖seekadvicefrom〗征求意見(多指行政當局向顧問之類的人員或特設的機關征求意見) 咨諏 zīzōu 〖inquire;seekadvicefrom〗 以咨諏善道。(詢問〖治國的〗好道理。諏,詢問。)——諸葛亮《出師表》
    嚌咨 嚌咨 jì zī ㄧ 嚌咨(嚌咨) 嘆息。 宋 趙抃 《送周穎之京師》詩:“肩書手劍出門去,嚌咨肯復兒女如。” 基本解釋 嚌 (嚌) jì 微微嘗一點,古代行禮時的儀節之一。如“啐”與“嚌”對舉時,則“嚌”特指吸入酒時只到牙齒而止,不吸入口,吸入口則稱“啐”。 吃;吸。 嚌 (嚌) jiē 〔嚌嚌〕a.象聲詞,形容管弦之聲;b.象聲詞,形容鳥鳴之聲。 (嚌) 嚌 (嚌) zhāi 〔嚌啀〕笑的樣子。 (嚌) 筆畫數:9; 部首:口; 筆順編號:251413432 詳細解釋 嚌 嚌 jì 【動】 微微嘗一點〖taste〗。古代行禮時的儀節之一。又“嚌”與“啐”對舉時,則“嚌”特指吸入酒時只到牙齒而止,不吸入口,吸入口則叫“啐” 嚌,嘗也。從口,齊聲。——《說文》 太保受同祭嚌。——《書·顧命》 嚌肺一。——《儀禮·有司徹》 主人以酢也嚌之。——《禮記·雜記》 管弦嚌嚌。——《玄元樂》 鹍雞鳴以嚌嚌。——班彪《北征賦》 吸〖suck〗 蟻喜甜芽,可嚌其甜汁也。——清·徐珂《清稗類鈔》 嚌嚌嘈嘈 jìji-cáocáo 〖noisy〗形容說話聲音又急又亂 屋里面嚌嚌嘈嘈,不知他們在說些什么 基本解釋 咨 zī 商議,詢問:咨問。咨訪。咨詢。 用于同級機關的一種公文:咨文。 嘆氣的聲音:咨嗟(a.嘆息;b.贊嘆)。 筆畫數:9; 部首:口; 筆順編號:413534251 詳細解釋 咨 zī 【動】 (形聲。從口,次聲。本義:商議;征詢) 同本義〖takecounsel;consult〗 咨,謀事曰咨。——《說文》。字亦作諮。 咨,謀也。——《爾雅》 周爰咨諏。——《詩·皇皇者華》 咨于故實。——《國語·周語》 訪問于善為咨。——《左傳·襄公四年》 咨親為詢。——《國語·魯語下》 悉以咨之。——諸葛亮《出師表》 又 咨臣以當世之事。 又 以咨諏善道。 遂隨使者倒軍,署司空戶曹掾,引見咨議。——《三國志·魏志》 又如:咨叩(咨詢求教);咨考(詢問查考);咨度(咨詢;商酌);咨問(咨詢;請教);咨稟(請教;稟告) 嘆息;贊嘆〖sigh〗 文王流涕而咨之。——《呂氏春秋》 微微老夫,咨既遷絕。——《漢書·韋賢傳》 對曰:“巢、許狷介之士,不足多慕。”王大咨嗟。——《世說新語·言語》 又如:咨嘆(嘆息);咨閔(嘆息憐恤);咨惋(嘆惜);咨咨(嘆息;嘆息聲) 用同“齜”。露出〖牙齒〗〖bare〗 大圣喝了一口,即咨牙咧嘴道:“不好吃!不好吃!”——《西游記》 咨 zī 【嘆】 表示贊賞,相當于“嘖”〖appreciate;admire〗 帝曰:“咨!四岳!朕在位七十載,汝能庸命,巽朕位。——《書·堯典》 堯曰:“咨!爾舜!天之歷數在爾躬,允執其中”。——《論語·堯曰》 又如:咨嗟(贊嘆之聲);咨玩(贊嘆玩賞) 咨 zī 【名】 舊時公文的一種。咨文的簡稱〖officialdocument〗。用于同級機關 少保據著蕭云仙的詳文,咨明兵部。——《儒林外史》 又如:咨稱(公文上說);咨呈(具文呈報);咨注(載入官牒) 咨文 zīwén 〖officialcommunication〗∶公文的一種。多用于同級官署或同級官階之間 〖reportdeliveredbytheheadofagovernmentonaffairsofstate〗∶某些國家元首向國會提出的國情報告 總統咨文 咨詢 zīxún 〖seekadvicefrom〗征求意見(多指行政當局向顧問之類的人員或特設的機關征求意見) 咨諏 zīzōu 〖inquire;seekadvicefrom〗 以咨諏善道。(詢問〖治國的〗好道理。諏,詢問。)——諸葛亮《出師表》
    寅紹 寅紹 1.敬承。 基本解釋:寅 yín 地支的第三位,屬虎:寅吃卯糧(喻入不敷出)。 用于計時:寅時(夜三點至五點)。 敬:寅錢(恭敬地送)。寅畏(敬畏)。 筆畫數:11; 部首:宀; 筆順編號:44512512134 詳細解釋:寅 yín 【形】 (象形。據甲骨文為矢形。小篆訛變。本義:恭敬)同本義〖respectful〗 寅,居敬也。——《說文》 寅,敬也。——《爾雅》 夙夜惟寅。——《書·舜典》 嚴恭寅畏。——《書·無逸》 寅哉寅哉。——《周書·祭公》 寅賓出日。——《書·堯典》 又如:寅亮(恭敬信奉);寅畏(恭敬畏懼);寅清(言行恭謹,持心清正) 寅 yín 【名】 地支的第三位〖thethirdofthetwelveearthlybranches〗 寅,髕也。正月易氣動,去黃泉欲上出,侌尚強也。——《說文》。段玉裁注:“髕,字之誤也,當作ń。” 又如:星次序數之一。古代天文學十二星次中的“析木”為寅 在歷法中用以紀年,太歲(反木星)運行到析木為寅年,太歲的名攝提格。如:寅皮(老虎皮,亦指屬虎的人) 用以紀月,指夏歷正月。如:寅月;寅正(農歷正月) 用以紀時,指凌晨三至五時 寅不通光,而卯則日出。——《西游記》 又如:寅正一刻(四點一刻) 同僚〖fellowofficer〗。如:寅翁(對在同一衙門做事者的敬稱);寅家(同僚);寅丈(對同僚的尊稱);寅兄(舊時同僚之間的的敬稱);寅生(同寅,同官) 五行屬木〖wood〗 寅,木也。——《論衡》 基本解釋:紹 (紹) shào 連續,繼承:紹復(繼承恢復)。紹述(繼承)。紹世(連續幾世)。 指中國浙江省紹興市:紹酒。紹劇。紹興師爺(這一職務舊時大多數由紹興人擔任;后來就稱刀筆吏、訟棍為“紹興師爺”,含貶義)。 筆畫數:8; 部首:纟; 筆順編號:55153251 詳細解釋:紹 紹 shào 【動】 (形聲。從糸(mì),召聲。本義:繼承;緊密連續) 同本義〖inherit;continue〗 紹,繼也。——《說文》 紹庭上下。——《詩·周頌·訪落》 弗念厥紹。——《詩·大雅·抑》 使寡君之紹續昆裔。——《國語·晉語》 不紹葉公之明,而使之悅近而來遠。——《韓非子·難三》 以此紹殷,是以亂易暴也。——《呂氏春秋·誠廉》 紹復先王之大業。——《書·盤庚》 又如:紹真(繼承正統;統一天下);紹天明命(承受上天之命);紹衣(承服奉行先人的德化和教言);紹興(繼續發揚光大;另縣名) 介紹,為人引見,使相互認識〖introduce〗 紹我周王見休。——《孟子》 勝請為紹介。——《史記·魯仲連傳》 士為紹擯。——《儀禮·聘禮》 纏繞〖twine;wind〗。如:紹繚(纏繞) 紹 紹 Shào 【名】 中國浙江紹興市的簡稱〖shortforShaoxing〗。如:紹劇;紹酒;紹鴨 寅支卯糧 寅諛 寅恭諧協 寅亮 寅夕 寅人 寅夜 寅階 寅賓 寅吃卯糧 寅兄 寅序 寅虔 寅清 寅月 寅誼 寅賓館 寅懼 寅嚴 寅生 寅緣 寅紹 寅丘 寅誠 寅憂夕惕 寅餞 寅想 寅雅 寅重 寅時 寅畏 寅酉 寅臺 寅客 寅丈 寅好 寅正 寅念 寅僚 遺紹 要紹 葉紹鈞 葉爾紹夫兄弟 夭紹 偠紹 修紹 戊寅 推寅 同寅協恭 同寅 唐寅(1470-1523) 唐紹儀(1862-1938) 嗣紹 紹昧
    寅紹 寅紹 1.敬承。 基本解釋:寅 yín 地支的第三位,屬虎:寅吃卯糧(喻入不敷出)。 用于計時:寅時(夜三點至五點)。 敬:寅錢(恭敬地送)。寅畏(敬畏)。 筆畫數:11; 部首:宀; 筆順編號:44512512134 詳細解釋:寅 yín 【形】 (象形。據甲骨文為矢形。小篆訛變。本義:恭敬)同本義〖respectful〗 寅,居敬也。——《說文》 寅,敬也。——《爾雅》 夙夜惟寅。——《書·舜典》 嚴恭寅畏。——《書·無逸》 寅哉寅哉。——《周書·祭公》 寅賓出日。——《書·堯典》 又如:寅亮(恭敬信奉);寅畏(恭敬畏懼);寅清(言行恭謹,持心清正) 寅 yín 【名】 地支的第三位〖thethirdofthetwelveearthlybranches〗 寅,髕也。正月易氣動,去黃泉欲上出,侌尚強也。——《說文》。段玉裁注:“髕,字之誤也,當作ń。” 又如:星次序數之一。古代天文學十二星次中的“析木”為寅 在歷法中用以紀年,太歲(反木星)運行到析木為寅年,太歲的名攝提格。如:寅皮(老虎皮,亦指屬虎的人) 用以紀月,指夏歷正月。如:寅月;寅正(農歷正月) 用以紀時,指凌晨三至五時 寅不通光,而卯則日出。——《西游記》 又如:寅正一刻(四點一刻) 同僚〖fellowofficer〗。如:寅翁(對在同一衙門做事者的敬稱);寅家(同僚);寅丈(對同僚的尊稱);寅兄(舊時同僚之間的的敬稱);寅生(同寅,同官) 五行屬木〖wood〗 寅,木也。——《論衡》 基本解釋:紹 (紹) shào 連續,繼承:紹復(繼承恢復)。紹述(繼承)。紹世(連續幾世)。 指中國浙江省紹興市:紹酒。紹劇。紹興師爺(這一職務舊時大多數由紹興人擔任;后來就稱刀筆吏、訟棍為“紹興師爺”,含貶義)。 筆畫數:8; 部首:纟; 筆順編號:55153251 詳細解釋:紹 紹 shào 【動】 (形聲。從糸(mì),召聲。本義:繼承;緊密連續) 同本義〖inherit;continue〗 紹,繼也。——《說文》 紹庭上下。——《詩·周頌·訪落》 弗念厥紹。——《詩·大雅·抑》 使寡君之紹續昆裔。——《國語·晉語》 不紹葉公之明,而使之悅近而來遠。——《韓非子·難三》 以此紹殷,是以亂易暴也。——《呂氏春秋·誠廉》 紹復先王之大業。——《書·盤庚》 又如:紹真(繼承正統;統一天下);紹天明命(承受上天之命);紹衣(承服奉行先人的德化和教言);紹興(繼續發揚光大;另縣名) 介紹,為人引見,使相互認識〖introduce〗 紹我周王見休。——《孟子》 勝請為紹介。——《史記·魯仲連傳》 士為紹擯。——《儀禮·聘禮》 纏繞〖twine;wind〗。如:紹繚(纏繞) 紹 紹 Shào 【名】 中國浙江紹興市的簡稱〖shortforShaoxing〗。如:紹劇;紹酒;紹鴨 寅支卯糧 寅諛 寅恭諧協 寅亮 寅夕 寅人 寅夜 寅階 寅賓 寅吃卯糧 寅兄 寅序 寅虔 寅清 寅月 寅誼 寅賓館 寅懼 寅嚴 寅生 寅緣 寅紹 寅丘 寅誠 寅憂夕惕 寅餞 寅想 寅雅 寅重 寅時 寅畏 寅酉 寅臺 寅客 寅丈 寅好 寅正 寅念 寅僚 遺紹 要紹 葉紹鈞 葉爾紹夫兄弟 夭紹 偠紹 修紹 戊寅 推寅 同寅協恭 同寅 唐寅(1470-1523) 唐紹儀(1862-1938) 嗣紹 紹昧
    老爸 老爸 (林銘揚演唱歌曲)《老爸》是林銘揚演唱歌曲,由林銘揚作詞,林銘揚作曲,林銘揚編曲混音。 林銘揚,原創音樂人,1987年8月出生于浙江省天臺縣(濟公的出生地)。代表作:《不到黃河心不死》、《相信自己》、《事在人為》、《條條道路通羅馬》、《不能一事無成》。 老爸 (漢語詞語)【詞語】:老爸 【釋義】: ⒈對父親的昵稱,常用于子女撒嬌時對父親的稱呼; ⒉對老年父親的敬稱; ⒊同“老父”; ⒋孩子叫爸爸的同義詞。 部首筆畫 部首:父 部外筆畫:4 總筆畫:8 五筆86:WQCB 五筆98:WRCB 倉頡:CKAU 筆順編號:34345215 四角號碼:80717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7238 等同于 父親 。 一個人自然可能沒有子女,但卻不可能沒有父親。一個父親高度的責任感就是一個家庭穩定繁榮的基礎。一個好父親不一定很有錢,很有錢的父親不一定就是好父親。其實,我個人認為,父親是不應該用一個概念來定義的,父親,不只是父,還有親,這就說明這不是一個冷冰冰的概念,感情比血緣顯得更為重要,除了血緣,人一生還可能會有養父,師父。我不希望說起父親人們冷冰冰就會說道,啊,父親,就不是我們的上一代男性嘛。父擔親,不只是一個父親,他還擔負著一個家庭的重任,一個偉大的男人!
    植福 植福 1.猶造福。 基本解釋:植 zhí 栽種:種植。培植。栽植。植樹。 樹立:植立。植志(立志)。 戮住,豎起:植耳。 生物的一大類,谷類、花草、樹木等的統稱:植物。植被。植保。 古代軍中監督工事的將官:“華元為植,巡功。” 筆畫數:12; 部首:木; 筆順編號:123412251111 詳細解釋:植 zhí 【名】 (形聲。從木,直聲。本義:關閉門戶用的直木) 同本義〖doorpost〗 植,戶植也。——《說文》。按,古門外閉,中豎直木,以鐵了鳥關之,可加鎖者。 季孫與邑人爭門關,決植。——《墨子·非儒》 夏屋宮駕,縣聯房植。——《淮南子·本經》 木柱〖post〗 于四角立植而縣。——《考工記·匠人》注 城上百步一樓,樓四植,植皆為通舄。——《墨子》。 引申為支柱,柱本〖pillar;mainstay〗 井植生梓,而不容甕,溝植生條,而不容舟。——《淮南子·覽冥》。注:“謂材也。” 君子謂堅能用法矣,法者國之植也。——明·馮夢龍《智囊補》 特指筑城墻兩端所豎的木柱 大役,與慮事,屬其植。——《周禮·夏官·大司馬》 又指懸掛蠶箔的柱子 槌,宋、魏、陳、楚、江、淮之間謂之植。——《方言》 植物,谷類、花草、樹木等的統稱〖plant〗。如:植保(植物保護);植株(包括根、莖、葉等部分的植物體);動植物 通“志”(zhì)。志向〖will〗 上無固植。——《管子·法法》。注:“植,志也。” 弱顏固植。——《楚辭·招魂》 姓 植 zhí 【動】 栽種;種植;生長〖plant;grow〗 植,種也。——《廣雅·釋地》 我有田疇,而子產植之。——《呂氏春秋·樂成》。注:“植,長也。” 東西植松柏。——《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雜蘭植桂竹。——明·歸有光《項脊軒志》 又 所手植也。 種植之利。——明·李漁《閑情偶寄·種植部》 又如:植秀(種植花木);植林(植樹造林);植治(用大量栽培植物的方法治理沙漠);植養(培植);植成(長成);植柳(插柳) 移植〖transplant〗。如:植皮(移植皮膚);植移(移植) 立;樹立〖setup〗 令獲者植旌。——《周禮·田仆》 植其杖而蕓。——《論語·微子》 植杖而耘耔。——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植刃道上。——唐·柳宗元《童區寄傳》 亭亭凈植。——宋·周敦頤《愛蓮說》 植梯接之。——《徐霞客游記·游黃山記》 又如:植行(謂所立的品行);植志(立志);植弓(立身);植表(樹立標竿);植品(樹立人品,培植好的品質);植德(立德);植操(樹立志向操行) 建立〖establish〗 其實皆植黨營私,為蠹國害民之事。——顧炎武《日知錄》 又如:植學(立學);植言(立言);植禮(建立禮儀制度);植義(植意;立意) 豎立〖standerect〗 諸侯必值耳。——《淮南子·人世間》 又如:植發(頭發豎起);植發沖冠(頭發直豎,頂起帽子。形容盛怒或踴躍之狀);植鰭(豎起的魚鰭) 通“置”(zhì)。安放,放置〖place;put〗 植璧秉珪。——《書·金縢》。疏:“植,古置字。” 植其杖而蕓。——《論語·微子》 天下之勢倒植矣。——賈誼《威不信》 基本解釋:福 fú 一切順利,幸運,與“禍”相對:福氣。享福。造福。祝福。福利。福音。福相。作威作福(原指統治者專行賞罰,獨攬威權。后形容濫用權勢,橫行霸道)。 舊時婦女行禮的姿勢:萬福。 祭神的酒肉:福食。福酒。福物。 保祐:“小信未孚,神弗福也”。福蔭。福佑。 姓。 禍 筆畫數:13; 部首:礻; 筆順編號:4524125125121 詳細解釋:福 fú 【名】 (形聲。從示,“畐”聲。聲符亦兼表字義。“畐”,本象形,是“腹”字的初文,上象人首,“田”象腹部之形。腹中的“十”符,表示充滿之義,則“畐”有腹滿義。“福”“富”互訓,以明家富則有福。本義:福氣,福運。與“禍”相對) 古稱富貴壽考等齊備為福。與“禍”相對〖blessing;happiness〗 福,祐也。——《說文》。按,本作祜也。 安利之謂福。——賈誼《道德說》 師其類者謂之福。——《荀子·天論》 福者,備也。備者,百順之名也。——《禮記·祭統》 受茲介福。——《易·晉》 萬福來求。——《詩·小雅·桑扈》 降福既多。——《詩·魯頌·閟宮》 全壽富貴之謂福。——《韓非子·解老》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老子》 又如:福澤(福分;福氣);福無雙降,禍不單行(好事不多,禍事不少。特指接連遇到不幸);福緣(福氣);福壽(幸福長壽) 祭祀用的酒肉〖sacrifice〗 為人祭曰致福。——《禮記·少儀》 凡祭祀之致福者。——《周禮·膳夫》。注:“謂諸臣祭祀。進其余肉,歸祚于王。” 又如:福禮(祭祀用的供品);福酒(祭過神明的酒);福食(供祀神用的食物);福脯(祭祀用的干肉) 用于書信中,表示良好祝愿〖usedinlettersinconveyinggoodwishes〗。如:福安;福體;福躬(舊時書信中對尊長的敬語。指安吉的身體) 姓 福 fú 【動】 賜福,保佑〖blessandprotect〗 亦其福女。——《詩·魯頌·閟宮》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左傳·莊公十年》 又如:福田(佛教認為積善可得福報,猶如種田就會有收獲一樣);福柄(指作威作福的權力);福神(能賜人幸福的神靈);福善禍淫(賜福給為善的人,降禍給作惡的人) 亦作“拂”。行禮。上身稍微前傾,雙手重疊在偏右方向上下移動〖salute〗 劉姥姥便知是賈母了,忙上來陪著笑,福了幾福。——《紅樓夢》 通“副”(fù)。相稱,符合〖match;fit〗 邦福重寶,聞于傍鄉。——《史記·龜策列傳》 仰福帝居,陽曜陰藏。——張衡《西京賦》 又如:福德(符合道德準則);福望(符合眾人的愿望) 安福 安福國會 安危相易,禍福相生 坐吃享福 作福 作福作威 作威作福 資福 作威福 追福 轉災為福 轉禍為福 種植園(種zhòng) 種植園奴隸制 種植業(種zhòng) 種福 擿植索涂 種植 植心 中國福利會 植表 植睹 植物園 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 種子植物 植物油 植黨自私 植楮 種植園奴隸制(種zhòng) 植纜 植治 植類 植物群落 植學 植品 植發穿冠 植杖 植物名實圖考 植標 植局 植業 致福
    傲囋 傲囋 囋拼音:zá ,zàn ,筆劃:22部首:口五筆: | 康熙字典基本解釋:囋 zá 〔嘈囋〕古同“嘈雜”,(聲音)雜亂而喧鬧。 多話:“問一而告二謂之囋。” 囋 zàn 譏笑。 古同“贊”。 囋 cān 古同“餐”。 筆畫數:22; 部首:口; 筆順編號:2513121353121352511134
    女孩 女孩 (年輕女性)女孩泛指年輕的女性人類。指從一個嬰兒變成一名成年女人的過渡階段,在不同的社會各不相同,但基本上都認為是青少年期至成年期的轉變,年齡通常在0歲至22歲之間。 女孩 (詞語)父母所生的女性孩子。 女孩 girl n.小女孩 lassock n.大膽的女孩 bloomer girl n.蕩婦;輕浮的女孩 giglet n. 漂亮可愛的女孩 cutie n. 卷毛,女孩,姑娘 quiff n. 嬰兒,娃娃,女孩 moppet n. 女孩,少女,女傭 girl n.粗俗的女子;智力不高之婦人或女孩 floozy n.粗俗的女子;智力不高之婦人或女孩 floozie n. 初次登臺的人,初進社交界的女孩 debutant n. 初上舞臺的人,初出社交界的女孩 deb n.[=giglet]蕩婦;輕浮的女孩 giglot n.[=cutie]可愛之女孩;圖智取對手者 cutey 女 (nǚ,)女 nǚ 女性,與“男”相對。古代以未婚的為“女”,已婚的為“婦”。現通稱“婦女”:女人。女士。女流(含輕蔑意)。少(sh刼 )女。 以女兒作為人的妻(舊讀n?)。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亦稱“婺女”、“須女”。 兒子父母男 女 rǔ 古同“汝”,你。 兒子父母男 筆畫數:3; 部首:女; 筆順編號:531 孩 (hái,)孩 hái 兒童,引申為子女:男孩兒。孩童。孩提(指幼兒時期)。 筆畫數:9; 部首:子; 筆順編號:521415334
    熒曄 熒曄 光明貌。 基本解釋:熒 (熒) yíng 微弱的光亮:熒然。熒燭。熒熒(a.微光閃爍的樣子,如“明星熒熒”;b.容光煥發,艷麗的樣子,如“美人熒熒兮,顏若苕之榮”)。 眼光迷亂,迷惑:熒惑(a.迷惑;b.中國古代天文學上指火星)。 物理學上稱某些物質受光或其他射線照射時所發出的可見光:熒光。 古同“螢”。 筆畫數:9; 部首:艸; 詳細解釋:熒 熒 yíng 【形】 (會意。從焱(yàn)冂(jiǒng)。焱,火花。冂,遠方的邊界。合起來表示遠處的火花,光微弱。本義:光微弱的樣子)同本義〖(light)glimmering〗 熒,屋下燈燭之光。——《說文》 熒熒,光也。——《廣雅》 鬼火兮熒熒。——《楚辭·王逸·九思·哀歲》 琳珉青熒。——《后漢書·班固傳》 又如:熒燭(微弱的燭光);熒然(光微弱的樣子);熒燎(微光);熒耀(微光);熒華(閃爍的亮光);熒煌(輝煌);熒曄(光明的樣子);熒燦(明亮) 熒 熒 yíng 【名】 螢火〖lightfromfirefly〗 腐草為熒。——《禮記·月令》 夜步逐熒光。——《后漢書·靈帝記》 熒 熒 yíng 【動】 眩惑〖puzzle〗 而目將熒之。——《莊子·人間世》 又如:熒惑星(火星);熒惑守心(火星守御星);熒侮(迷惑侮狎);熒眩(眩惑);熒惑(炫惑);熒亂(迷亂);熒聽(淆亂聽聞) 基本解釋:曄 (曄) yè 光。 筆畫數:10; 部首:日; 詳細解釋:曄 曄 yè 【形】 光明燦爛,閃光的樣子〖flashing〗 膏之沃者其光曄。——韓愈《答李翊書》 又如:曄曄(光芒四射的樣子;美盛的樣子;才華外露);曄煜(光耀的樣子) 華美;盛美〖magnificent;resplendent〗。如:曄踕(繁多急促的樣子);曄然(興盛的樣子) 注熒 霅曄 熒郁 熒華 熒光屏 熒眩 熒燎 熒火 熒熒 熒亂 熒光染料 熒侮
    熒曄 熒曄 光明貌。 基本解釋:熒 (熒) yíng 微弱的光亮:熒然。熒燭。熒熒(a.微光閃爍的樣子,如“明星熒熒”;b.容光煥發,艷麗的樣子,如“美人熒熒兮,顏若苕之榮”)。 眼光迷亂,迷惑:熒惑(a.迷惑;b.中國古代天文學上指火星)。 物理學上稱某些物質受光或其他射線照射時所發出的可見光:熒光。 古同“螢”。 筆畫數:9; 部首:艸; 詳細解釋:熒 熒 yíng 【形】 (會意。從焱(yàn)冂(jiǒng)。焱,火花。冂,遠方的邊界。合起來表示遠處的火花,光微弱。本義:光微弱的樣子)同本義〖(light)glimmering〗 熒,屋下燈燭之光。——《說文》 熒熒,光也。——《廣雅》 鬼火兮熒熒。——《楚辭·王逸·九思·哀歲》 琳珉青熒。——《后漢書·班固傳》 又如:熒燭(微弱的燭光);熒然(光微弱的樣子);熒燎(微光);熒耀(微光);熒華(閃爍的亮光);熒煌(輝煌);熒曄(光明的樣子);熒燦(明亮) 熒 熒 yíng 【名】 螢火〖lightfromfirefly〗 腐草為熒。——《禮記·月令》 夜步逐熒光。——《后漢書·靈帝記》 熒 熒 yíng 【動】 眩惑〖puzzle〗 而目將熒之。——《莊子·人間世》 又如:熒惑星(火星);熒惑守心(火星守御星);熒侮(迷惑侮狎);熒眩(眩惑);熒惑(炫惑);熒亂(迷亂);熒聽(淆亂聽聞) 基本解釋:曄 (曄) yè 光。 筆畫數:10; 部首:日; 詳細解釋:曄 曄 yè 【形】 光明燦爛,閃光的樣子〖flashing〗 膏之沃者其光曄。——韓愈《答李翊書》 又如:曄曄(光芒四射的樣子;美盛的樣子;才華外露);曄煜(光耀的樣子) 華美;盛美〖magnificent;resplendent〗。如:曄踕(繁多急促的樣子);曄然(興盛的樣子) 注熒 霅曄 熒郁 熒華 熒光屏 熒眩 熒燎 熒火 熒熒 熒亂 熒光染料 熒侮
    共同犯罪 共同犯罪 共同犯罪分為一般共犯和特殊共犯即犯罪集團兩種。一般共犯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而三人以上為共同實施犯罪而組成的較為固定的犯罪組織,是犯罪集團。 組織、領導犯罪集團進行犯罪活動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對組織、領導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團所犯的全部罪行處罰。在此之外的主犯,應當按照其所參加的或者組織、指揮的全部犯罪處罰。共同犯罪人除主犯、從犯、脅從犯之外,還有教唆他人犯罪的教唆犯。
    竦峙 竦峙 竦 : 竦 sǒng 伸長脖子,提起腳跟站著(如:竦立)。恭敬,肅敬(如:“竦然異之”)。同“悚”。 部首:立;部外筆畫:7;總筆畫:12 峙 : 峙 zhì 直立,聳立(如:峙立)。對峙(相對而立)。兩峰相峙。 部首:山;部外筆畫:6;總筆畫:9
    同伴 同伴 (漢語詞語)同伴 tóng bàn 1.猶同伙。謂共同參與其事。《孔子家語·困誓》“吾之所伐者,不過四五人矣” 三國魏王肅注:“本與叔孫同伴者也。”《元典章新集·刑部·獲賊》:“諸盜未發而自首者原其能捕獲同伴者,仍依例給賞。” 2.伴侶,同行者。今指在一起工作或生活的人。 唐·溫庭筠 《西州詞》:“回頭語同伴,定復負情儂。”《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七:“內中一個女子正色道:‘法師做醮,如何卻說恁地話?’拉了同伴,轉身便走。” 瞿秋白 《餓鄉紀程》緒言:“我知我們黑甜鄉里的同伴他們或者和我一樣。” 巴金 《家》八:“有一個在跟同伴講話。” 釋義:伙伴,但是不能完全代表“朋友”,卻可以包含“朋友”的意思。“同伴”一般指和你一起經歷事的大部分你熟悉的人。
    同筆硯 同筆硯 tóng bǐ yàn ㄊㄨㄙˊ ㄅㄧˇ ㄧㄢˋ 同筆硯(同筆硯) 亦作“ 同筆研 ”。 謂在一起學習。亦指在一起學習的人,同學。 宋 陳亮 《與勾熙載提舉書》:“今之君子,或少同筆硯,或二十年游從之舊,一旦貴賤少異,便如路人。”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事部二》:“ 萬歷 癸未, 蘇工部 濬 入闈,取 李相公 廷機 為首卷,二君蓋同筆研桑梓,至相善也。”
    同筆硯 同筆硯 tóng bǐ yàn ㄊㄨㄙˊ ㄅㄧˇ ㄧㄢˋ 同筆硯(同筆硯) 亦作“ 同筆研 ”。 謂在一起學習。亦指在一起學習的人,同學。 宋 陳亮 《與勾熙載提舉書》:“今之君子,或少同筆硯,或二十年游從之舊,一旦貴賤少異,便如路人。”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事部二》:“ 萬歷 癸未, 蘇工部 濬 入闈,取 李相公 廷機 為首卷,二君蓋同筆研桑梓,至相善也。”
    鏟鋏 鏟鋏 1.鏟與鋏。泛指武器。 基本解釋:鏟 (鏟) chǎn 削平東西或把東西取上來器具:鏟子。鐵鏟。鏟車。 用鏟或鍬撮取或清除:鏟煤。鏟土。鏟除。鏟跡銷聲(古時指隱居)。 筆畫數:11; 部首:钅; 詳細解釋:鏟 鏟 chǎn 【名】 (形聲。從金,產聲。本義:用以鏟削的鐵器) 鏟子〖shovel〗 又如:鐵鏟;煤鏟 古兵器。形似鏟〖akindofweapons〗 鏟,長小尺一丈,尾有刃,以便后刺。——明·茅元儀《武備志》 鏟 鏟 chǎn 【動】 削平;鏟除〖shovel〗 鏟,削平也。——《蒼頡篇》 即更取器用,鏟刈穢草。——柳宗元《鈷鋂潭西小丘記》 又如:鏟煤;鏟土;把地鏟平 基本解釋:鋏 (鋏) jiá 冶鑄用的鉗:火鋏。鐵鋏子。 劍。 劍柄。 筆畫數:11; 部首:钅; 詳細解釋:鋏 鋏 jiá 【名】 (形聲。從金,夾聲。本義:鐵鉗) 同本義〖pincers〗。如:火鋏;鐵鋏子 劍〖sword〗 帶長鋏之陸離兮。——《楚辭·涉江》 劍柄〖hilt〗 長鋏歸來乎!——《戰國策·齊策》 一鏟 丫鏟 扁鏟 鏟刀 鏟地皮 鏟滅 鏟削 鏟斜 鏟舊謀新 鏟草除根 鏟運機 鏟刈 鏟運車 鏟革 鏟平 鏟鋏 鏟惡鋤奸 鏟蹚 鏟除 鏟跡銷聲 鏟馬 鏟子 鏟跡 鏟球 鏟頭 鏟刷 鏟咋 鏟地 鏟車 鏟剃 鏟土機 長鋏歸來 長鋏 大鏟鞋 彈鋏 彈鋏無魚 電鋏 彈鋏求通 電鏟 革奸鏟暴 風鏟 馮歡鋏 馮生彈鋏 馮驩彈鋏 馮鋏 馮歡彈鋏 鍋鏟 鋏子 洛陽鏟 鳴鋏 貧鋏
    麤璺 麤璺 基本解釋: 1.粗糙而有裂痕。 詞語分開解釋: 麤 : 麤 cū 同“粗”。 筆畫數:33;部首:鹿;筆順編號:413522115354135221153541352211535 璺 : 璺 wèn 裂紋:缸上有道璺。打破沙鍋璺到底。 筆畫數:20;部首:玉;筆順編號:3211251251511451
    合唱 合唱 (聲樂演唱形式集體演唱)合唱(hé chàng)chorus指集體演唱多聲部聲樂作品的藝術門類,常有指揮,可有伴奏或無伴奏。它要求單一聲部音的高度統一,要求聲部之間旋律的和諧,是普及性最強、參與面最廣的音樂演出形式之一。人聲作為合唱藝術的表現工具,有著其獨特的優越性,能夠最直接地表達音樂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激發聽眾的情感共鳴。聲部的數量沒有規定,一般有四個聲部。多為男高音區,男中低音區,女高音區,女中低音區。
    鏟鋏 鏟鋏 1.鏟與鋏。泛指武器。 基本解釋:鏟 (鏟) chǎn 削平東西或把東西取上來器具:鏟子。鐵鏟。鏟車。 用鏟或鍬撮取或清除:鏟煤。鏟土。鏟除。鏟跡銷聲(古時指隱居)。 筆畫數:11; 部首:钅; 詳細解釋:鏟 鏟 chǎn 【名】 (形聲。從金,產聲。本義:用以鏟削的鐵器) 鏟子〖shovel〗 又如:鐵鏟;煤鏟 古兵器。形似鏟〖akindofweapons〗 鏟,長小尺一丈,尾有刃,以便后刺。——明·茅元儀《武備志》 鏟 鏟 chǎn 【動】 削平;鏟除〖shovel〗 鏟,削平也。——《蒼頡篇》 即更取器用,鏟刈穢草。——柳宗元《鈷镅潭西小丘記》 又如:鏟煤;鏟土;把地鏟平 基本解釋:鋏 (鋏) jiá 冶鑄用的鉗:火鋏。鐵鋏子。 劍。 劍柄。 筆畫數:11; 部首:钅; 詳細解釋:鋏 鋏 jiá 【名】 (形聲。從金,夾聲。本義:鐵鉗) 同本義〖pincers〗。如:火鋏;鐵鋏子 劍〖sword〗 帶長鋏之陸離兮。——《楚辭·涉江》 劍柄〖hilt〗 長鋏歸來乎!——《戰國策·齊策》 一鏟 丫鏟 扁鏟 鏟刀 鏟地皮 鏟滅 鏟削 鏟斜 鏟舊謀新 鏟草除根 鏟運機 鏟刈 鏟運車 鏟革 鏟平 鏟鋏 鏟惡鋤奸 鏟蹚 鏟除 鏟跡銷聲 鏟馬 鏟子 鏟跡 鏟球 鏟頭 鏟刷 鏟咋 鏟地 鏟車 鏟剃 鏟土機 長鋏歸來 長鋏 大鏟鞋 彈鋏 彈鋏無魚 電鋏 彈鋏求通 電鏟 革奸鏟暴 風鏟 馮歡鋏 馮生彈鋏 馮驩彈鋏 馮鋏 馮歡彈鋏 鍋鏟 鋏子 洛陽鏟 鳴鋏 貧鋏
    同樂會 同樂會 《同樂會》(英語:Happy Together),2015年臺灣偶像劇,LINE TV首部自制網絡電視劇。由布魯斯、劉奕兒、黃姵嘉、謝沛恩、利晴天、陳景煬領銜主演。于2015年11月9日開鏡,2015年12月4日殺青,并于2015年12月4日起,每周五中午12點于LINE TV上架播出。本劇以丁葳葳(黃姵嘉飾演)視角述說與室友們發生的故事。 同樂會 (漢語詞語)在同一個城市或區域,有共同愛好或擁有共同語言的同齡人聯合在一起。 也可以是喜歡同一個男孩的女孩子,或喜歡同一個女孩子的男孩子組成的小群體
    同樂會 同樂會 《同樂會》(英語:Happy Together),2015年臺灣偶像劇,LINE TV首部自制網絡電視劇。由布魯斯、劉奕兒、黃姵嘉、謝沛恩、利晴天、陳景煬領銜主演。于2015年11月9日開鏡,2015年12月4日殺青,并于2015年12月4日起,每周五中午12點于LINE TV上架播出。本劇以丁葳葳(黃姵嘉飾演)視角述說與室友們發生的故事。 同樂會 (漢語詞語)在同一個城市或區域,有共同愛好或擁有共同語言的同齡人聯合在一起。 也可以是喜歡同一個男孩的女孩子,或喜歡同一個女孩子的男孩子組成的小群體
    皓膠 皓膠 1.水氣凝聚貌。 皓 : 皓 hào 潔白,明亮:皓白。皓齒。皓首窮經。皓月當空。 古同“昊”,昊天。 筆畫數:12; 部首:白 。 膠 : 膠 (膠) jiāo 黏性物質,有用動物的皮或角等熬成的,亦有植物分泌的和人工合成的:膠質。膠原。
    重唱 重唱 重唱是聲樂演唱形式之一。指兩個以上的演唱者,各按自己所分任的聲部演唱同一樂曲。按聲部或人數分為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六重唱等。歌劇中的重唱基本上是兩個以上的人物進行感情交流的表現方式。包括男女聲二重唱等等。例如《茶花女》中的“飲酒歌”、.《藝術家的生涯》中的“愛情二重唱”等。另外在《弄臣》中還有著名的四重唱、《拉莫摩爾的露琪亞》中的六重唱等。
    皓膠 皓膠 1.水氣凝聚貌。 皓 : 皓 hào 潔白,明亮:皓白。皓齒。皓首窮經。皓月當空。 古同“昊”,昊天。 筆畫數:12; 部首:白 。 膠 : 膠 (膠) jiāo 黏性物質,有用動物的皮或角等熬成的,亦有植物分泌的和人工合成的:膠質。膠原。
    昂首挺胸 昂首挺胸【解釋】抬起頭,挺起胸膛。形容斗志高,士氣旺。【出處】歐陽予情《小英姑娘》:“她伸開兩手昂首挺胸,狂了似的往外跑。”【示例】個個視死如歸,堅貞不屈,~站在那里。王之燕同志領頭高呼起口號。 ◎《上饒集中營·浩氣長存》【近義詞】昂首闊步【反義詞】低眉順眼【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用于人的精神狀態
    徹首徹尾 徹首徹尾【解釋】徹:通,透。從頭到尾,全部,十足的意思。【出處】宋·朱熹《答陳安卿書》:“今此于既學適道之后卻言篤信何也?恐信字徹首徹尾不可分先后。”
    粘澀 粘澀 1.黏滯不滑。 基本解釋:粘 東西互相附著連結在一起:糖粘牙。 用膠或糨糊把一種東西膠合在另一種東西上:粘貼。粘連。粘接。 詳細解釋:粘 nián 【形】 (形聲。從米,占聲。本義:具有粘性)同本義〖glutinous;sticky〗。如:粘粥(粘稠的粥);踩在一些粘東西上;粘涎(口涎;亦在方言中謂言語、舉止不爽利,令人乏味);粘稠(濃厚而帶粘性);粘粘涎涎(形容言語不簡要) 另見zhān 基本解釋:澀 (澀) sè 不光滑,不滑溜:輪軸發澀。 一種使舌頭感到不滑潤不好受的滋味:苦澀。這個柿子很澀。 文字難讀難懂,不流暢:晦澀。生澀。澀訥。 滑 筆畫數:10; 部首:氵; 詳細解釋:澀 澀、濇、澁 【形】 (形聲。從水,歰聲。聲符(歰sè)為本字,象四只腳兩兩相抵,表示不滑,是會意字。本義:不滑溜) 同本義〖unsmooth〗 濇,不滑也。——《說文》 短而濇。——《素問·至真要大論》 濇,文歰,今作澀,不滑也。——《一切經音義》 始余有佩刀甚良,至是澀不可拔。——劉禹錫《砥石賦·序》 又如:澀噎(因不滑潤而梗噎);澀道(刻有花紋的傾斜石砌);澀巴巴(形容不滑潤);澀浪(古代宮墻基壘石凹入,作文紋狀);澀脈(脈動往來不流利,虛細而遲) 味不甘滑〖puckery;astringent〗 酸澀如棠梨。——杜甫《病桔》 又如:澀苦(又澀又苦);澀赤(干澀發紅);澀重(干澀沉重) 說話、寫文章遲鈍艱難、生硬、不流暢〖obscure〗 生而舌短,澀于言論。——《宋書·南郡王(劉)義宣傳》 道路險阻;不通暢的〖difficult〗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急〖fast〗。如:澀奈(澀耐。心意不安,羞漸,差澀) 拙澀 滯澀 質澀 重澀 粘乎乎 沾粘 粘貼 粘糊 粘膠纖維 粘合劑 粘皮著骨 粘纏
    條枝 條枝 條 tiáo 植物的細長枝:枝條。柳條兒。荊條。 泛稱條形的東西:條子。面條兒。便(bi刵 )條兒。金條。鐵條。 細長的形狀:條形。豎條。條紋。條案。條幾。條凳。條幅(直掛的長條字畫)。苗條。身條。 項目,分項目的:條例。條令。條文。條陳(a.分條敘述;b.舊時向上級分條陳述的文件)。 層次,秩序:條理。條貫。有條不紊。 量詞。 枝 zhī 由植物主干上分出來的莖條:樹枝。枝干(g刵 )。竹枝。節外生枝。枝柯。枝節(a.由一件事生發的其他問題;b.細碎的,不重要的)。 量詞,指桿形的:一枝樹枝。 古同“支”,支持,分支。 枝 qí 古同“歧”,岔。 筆畫數:8; 部首:木; 大宛列傳 《大宛列傳》是記述西域諸國史實的傳記。其中詳記大宛國、烏孫、康居、奄蔡、大小月氏、安息、條枝、大夏八國之事;附記扜罙、于窴、樓蘭、姑師、黎軒、身毒、驩潛、大益、蘇薤九國之事;偶涉西南夷駹、冉、徙、邛、僰氏、笮、嶲、昆明、滇、越十國之事,而以大宛、烏孫事為主,且以大宛事開篇,以大宛事終篇,故名曰《大宛列傳》。
    冢子 冢子 即嫡長子。冢,大。《左傳·閔公二年》:“大子奉冢祀、社稷之粢盛,以朝夕視君膳者也,故曰冢子。”杜預注:“冢,大也。”大,音“太”。《禮記·內則》:“冢子未食而見,必執其右手。”又“父沒母老,冢子御食。” 冢 (1) ㄓㄨㄥˇ (2) 同“冢”。 (3) 鄭碼:BWGS,U:585A,GBK:8956 (4) 筆畫數:10,部首:土,筆順編號:1214513533434 (5) 釋義:墳墓,如古冢、荒冢、衣冠冢。 冢 <名> (形聲。從宀,豕聲。冖,表地覆蓋。將死者覆蓋于墓中,故從冖。本義:高而大的墳) 同本義 冢,高墳也。――《說文》 掌公墓之地。――《周禮·冢人》 冢,秦晉之間或謂之隴。――《方言十三》 乃立冢土。――《詩·大雅·緜》。傳:“大社也。”即祭土神的高大土壇。 項羽燒秦宮室,掘始皇帝冢。――《史記·高祖本紀》 其下兩冢。――清·袁枚《祭妹文》 又如:野冢(荒郊野外的亂墳);疑冢(古代富貴之家所設的假墳,為的是與真墳相混,不讓后人認出真墳);冢人(古代管理墓葬的官吏);冢土(墓土;又指大社,天子祭神的地方);冢 冢(冢)zhǒng高大的墳墓:皇帝~。泛指墳墓:荒~。 基本字義 1. 墳墓:古~。荒~。衣冠~。青~。叢~。 2. 長(zhǎng ):~子(長子)。~嗣(嫡長子)。~婦(嫡長子的妻子)。~息(長子)。 3. 大:~君(大君,對列國君主的敬稱)。~祀(帝王在宗廟舉行的大祭禮)。 4. 山頂。
    稾草 稾草 gǎo cǎo 草稿。初步寫出的文稿。 《后漢書·南匈奴傳》:“今立稾草并上,曰:‘單于不忘 漢 恩,追念先祖舊約,欲修和親,以輔身安國,計議甚高,為單于嘉之。’”《明史·楊慎傳》:“﹝ 楊慎 ﹞預修《武宗實録》,事必直書。總裁 蔣冕 、 費宏 盡付稾草,俾削定。” 解釋: [wǎn] 1. 〔紫~〕多年生草本植物,莖高二米余,葉有鋸齒。根和根莖可入藥。 2. 草木茂盛的樣子。 [yùn] 古同“蘊”,郁結,積滯。 稾 拼音:gǎo 簡體部首:禾 解釋:同“稿”。
    茍然 茍然 基本解釋:茍 gǒu 姑且,暫且:茍安。茍延殘喘。茍且。 馬虎,隨便:茍得。茍合。不敢茍同。 如果,假使:茍非其人。“茍富貴,無相忘”。 姓。 筆畫數:8; 部首:艸; 詳細解釋:茍 gǒu 【名】 (形聲。從艸,句(gōu)聲。本義:草名。又:菜名)同本義〖grassname〗 茍,茍草也。——《說文》
    條枝 條枝 條 tiáo 植物的細長枝:枝條。柳條兒。荊條。 泛稱條形的東西:條子。面條兒。便(bi刵 )條兒。金條。鐵條。 細長的形狀:條形。豎條。條紋。條案。條幾。條凳。條幅(直掛的長條字畫)。苗條。身條。 項目,分項目的:條例。條令。條文。條陳(a.分條敘述;b.舊時向上級分條陳述的文件)。 層次,秩序:條理。條貫。有條不紊。 量詞。 枝 zhī 由植物主干上分出來的莖條:樹枝。枝干(g刵 )。竹枝。節外生枝。枝柯。枝節(a.由一件事生發的其他問題;b.細碎的,不重要的)。 量詞,指桿形的:一枝樹枝。 古同“支”,支持,分支。 枝 qí 古同“歧”,岔。 筆畫數:8; 部首:木; 大宛列傳 《大宛列傳》是記述西域諸國史實的傳記。其中詳記大宛國、烏孫、康居、奄蔡、大小月氏、安息、條枝、大夏八國之事;附記扜罙、于窴、樓蘭、姑師、黎軒、身毒、驩潛、大益、蘇薤九國之事;偶涉西南夷駹、冉、徙、邛、僰氏、笮、嶲、昆明、滇、越十國之事,而以大宛、烏孫事為主,且以大宛事開篇,以大宛事終篇,故名曰《大宛列傳》。
    塚子 冢子 即嫡長子。冢,大。《左傳·閔公二年》:“大子奉冢祀、社稷之粢盛,以朝夕視君膳者也,故曰冢子。”杜預注:“冢,大也。”大,音“太”。《禮記·內則》:“冢子未食而見,必執其右手。”又“父沒母老,冢子御食。” 冢 (1) ㄓㄨㄥˇ (2) 同“冢”。 (3) 鄭碼:BWGS,U:585A,GBK:8956 (4) 筆畫數:10,部首:土,筆順編號:1214513533434 (5) 釋義:墳墓,如古冢、荒冢、衣冠冢。 冢 <名> (形聲。從宀,豕聲。冖,表地覆蓋。將死者覆蓋于墓中,故從冖。本義:高而大的墳) 同本義 冢,高墳也。――《說文》 掌公墓之地。――《周禮·冢人》 冢,秦晉之間或謂之隴。――《方言十三》 乃立冢土。――《詩·大雅·緜》。傳:“大社也。”即祭土神的高大土壇。 項羽燒秦宮室,掘始皇帝冢。――《史記·高祖本紀》 其下兩冢。――清·袁枚《祭妹文》 又如:野冢(荒郊野外的亂墳);疑冢(古代富貴之家所設的假墳,為的是與真墳相混,不讓后人認出真墳);冢人(古代管理墓葬的官吏);冢土(墓土;又指大社,天子祭神的地方);冢 冢(冢)zhǒng高大的墳墓:皇帝~。泛指墳墓:荒~。 基本字義 1. 墳墓:古~。荒~。衣冠~。青~。叢~。 2. 長(zhǎng ):~子(長子)。~嗣(嫡長子)。~婦(嫡長子的妻子)。~息(長子)。 3. 大:~君(大君,對列國君主的敬稱)。~祀(帝王在宗廟舉行的大祭禮)。 4. 山頂。
    徹首徹尾 【解釋】徹:通,透。從頭到尾,全部,十足的意思。【出處】宋·朱熹《答陳安卿書》:“今此于既學適道之后卻言篤信何也?恐信字徹首徹尾不可分先后。”
    舉首 舉首 舉首,漢語詞匯。 拼音:jǔ shǒu 釋義:1.抬頭。2.被薦舉者中居首位的;科舉考試的第一名。3.檢舉,告發。4.首領。
    舉首 舉首 舉首,漢語詞匯。 拼音:jǔ shǒu 釋義:1.抬頭。2.被薦舉者中居首位的;科舉考試的第一名。3.檢舉,告發。4.首領。
    干吾 干吾 1.金文用語。捍御。 干 : 干 (⑧干??乾) gān 觸犯,冒犯,沖犯:干擾。干涉。干預(亦作“干與”)。森然干霄。 追求,求取 吾 : 吾 wú 我,我的:吾身。吾國。吾輩。 姓。 Iwe 吾 yù 古同“御”,抵御。 Iwe 筆畫數:7; 部首?
    咕叨 咕叨 咕叨,意思有兩個,1.低聲嘮叨。 2.猶言鼓搗,慫恿。 詞語分開解釋: 咕 : 咕 gū 象聲詞:咕咕(a.鳥的叫聲;b.小聲說話,后一個“咕”均讀輕聲)。 筆畫數:8; 部首:口; 叨 : 叨 tāo 承受:叨光。叨攏(謝人款待的話)。叨陪。 古同“饕”,貪。 叨 dāo 〔叨叨〕話多
    恐栗 恐栗 基本字義栗lì落葉喬木,果實為堅果,稱“栗子”,味甜,可食:栗色。火中取栗。發抖,因害怕或寒冷肢體顫動:戰栗。堅實:“縝密以栗”。姓。筆畫數:10;部首:木; 亦作“ 恐栗 ”。恐懼戰栗。 漢 張衡 《同聲歌》:“情好新交接,恐栗若探湯。” 唐 柳宗元 《童區寄傳》:“ 寄 偽兒啼,恐栗為兒恒狀。” 宋 蘇舜欽 《與歐陽公書》:“二相恐栗畏縮,自保其位,心知非是,口不肯言。” 清 劉大櫆 《游黃山記》:“潭既受水,淵渟滉漾,其深不測,睇觀既久,咸生恐栗。”
    遴才 遴才 1.亦作"遴材"。 2.猶言選拔人才。 遴 : 遴 lín 謹慎選擇:遴選。遴柬(同“遴選”)。 筆畫數:15; 部首:辶; 才 : 才 (③④纔) cái 能力:才能。口才。這人很有才干。 指某類人(含貶義):奴才。蠢才。 方,始:?
    五怸 五怸 五怸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wǔ xī,是指土質細而潤澤的中等土壤。 詞語分開解讀: 五 : 五 wǔ 數名,四加一(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伍”代):五彩。五官。五谷。五金。五代。 怸 : 怸 xī 古同“悉”。 中藥名,即“牛膝”。 怸 shù 細密。 筆畫數:9; 部首:心。

    其它詞語熱搜

    * 同部首的詞語:人:眾人、人民、人類、人士、人才、人性、人道、人格、人情、人文、人性、人體、人事、人口、人為、人性、人際、人際關系、人道主義、人生、人間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