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年老的詞語
形容年老的詞語:1. 老邁;2. 衰老;3. 高齡;4. 耄耋;5. 過氣;6. 殘疾;7. 枯萎;8. 破舊;9. 垂暮;10. 萎靡不振;11. 衰弱;12. 古稀之年;13. 人老珠黃;14. 老態龍鐘;15. 年華老去;16. 暮年;17. 朽木糞土;18. 老年癡呆;19. 老朽;20. 殘年
形容年老的詞語 相關詞語和解釋
詞語 | 拼音/解釋 |
---|---|
少年老成 | 少年老成【解釋】原指人年紀雖輕,卻很老練。現在也指年輕人缺乏朝氣。【出處】漢·趙岐《三輔決錄·韋康》:“韋元將年十五,身長八尺五寸,為郡主簿。楊彪稱曰:‘韋主簿年雖少,有老成之風,昂昂千里之駒。’”【示例】敘話中間,說起興哥~,這般大事,虧他獨立支持。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卷一【近義詞】老成持重【反義詞】少不更事【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含褒義 |
年老 | 年老 年老是一個漢語詞匯,拼音為nián lǎo,基本意思是年紀大的。 |
少年老誠 | 少年老誠【解釋】原指人年紀雖輕,卻很老練。現在也指年輕人缺乏朝氣。同“少年老成”。 |
年老體弱 | 年老體弱 年老體弱是漢語成語,拼音為nián lǎo tǐ ruò,釋義為衰老的人。 |
少年老誠 | 【解釋】原指人年紀雖輕,卻很老練。現在也指年輕人缺乏朝氣。同“少年老成”。 |
老疾 | 老疾 又如:老鈍(年老遲鈍);老家人(老仆人);老院子(老仆人);老丹青(老畫家);老行(老年男子);老姐(年老的女仆);老杜(指杜埔。與后來的杜牧相對而言);老羸(年老瘦弱);老口(年老的人;亦指牲口年齡老) |
老醫少卜 | 老醫少卜【解釋】謂醫者以年老為貴,卜者以年少為貴。《鹖冠子·世賢》“舊醫” 宋 陸佃 解:“語曰,老醫少卜,蓋老醫更病多矣, 堯 故使之。” 宋 王得臣 《麈史·雜志》:“老醫少卜,老取其閲,少取其決。” 明 都卬 《三馀贅筆》:“世言老醫少卜,則醫者以年老爲貴,卜者以年少爲貴。老醫人皆知之問之,少卜不知何謂。按 王彥輔 《麈史》云:‘老取其閲,少取其決。’乃知俗語其來久矣。” |
老醫少卜 | 【解釋】謂醫者以年老為貴,卜者以年少為貴。《鹖冠子·世賢》“舊醫” 宋 陸佃 解:“語曰,老醫少卜,蓋老醫更病多矣, 堯 故使之。” 宋 王得臣 《麈史·雜志》:“老醫少卜,老取其閱,少取其決。” 明 都卬 《三馀贅筆》:“世言老醫少卜,則醫者以年老為貴,卜者以年少為貴。老醫人皆知之問之,少卜不知何謂。按 王彥輔 《麈史》云:‘老取其閱,少取其決。’乃知俗語其來久矣。” |
九老圖 | 九老圖 拼音: jiǔ lǎo tú 注音:ㄐㄧㄨˇ ㄌㄠˇ ㄊㄨˊ 條目:九老圖(九老圖) 引證解釋: 唐 白居易 與 胡杲 、 吉皎 、 劉真 、 鄭據 、 盧貞 、 張渾 年老退居 洛陽 ,曾作尚齒之會,并各賦詩記其事。時為 會昌 五年二月二十四日。其年夏, 李元爽 及僧 如滿 亦告老歸 洛 ,因作九老尚齒之會,并書姓名、年齒,繪其形貌,題為九老圖。后傳世姓名不一。見 唐 白居易 《九老圖詩序》、《唐詩紀事》卷四九。后因以“九老圖”為告老還鄉者聚會之典。 元 劉從益 《送儀提點西歸》詩:“自斷平生不問天,拂衣歸去任吾年。五侯鯖飽無多味,九老圖成又一傳。” |
九老圖 | 九老圖 拼音: jiǔ lǎo tú 注音:ㄐㄧㄨˇ ㄌㄠˇ ㄊㄨˊ 條目:九老圖(九老圖) 引證解釋: 唐 白居易 與 胡杲 、 吉皎 、 劉真 、 鄭據 、 盧貞 、 張渾 年老退居 洛陽 ,曾作尚齒之會,并各賦詩記其事。時為 會昌 五年二月二十四日。其年夏, 李元爽 及僧 如滿 亦告老歸 洛 ,因作九老尚齒之會,并書姓名、年齒,繪其形貌,題為九老圖。后傳世姓名不一。見 唐 白居易 《九老圖詩序》、《唐詩紀事》卷四九。后因以“九老圖”為告老還鄉者聚會之典。 元 劉從益 《送儀提點西歸》詩:“自斷平生不問天,拂衣歸去任吾年。五侯鯖飽無多味,九老圖成又一傳。” |
寶刀不老 | 寶刀不老【解釋】比喻雖然年齡已大或脫離本行已久,但功夫技術并沒減退。【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十回:“忠(黃忠)怒曰:‘豎子欺吾年老!吾手中寶刀卻不老。’”【近義詞】老當益壯、寶刀未老【反義詞】年老體衰【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補語;比喻老將不減當年勇 |
老農 | 老農 (詞語)老農即年老的農民,指年老的長期從事農業生產的人。能夠由青年一直到老年都始終從事農業生產的人是很不容易的,因此老農尤為值得尊敬。 |
寶刀不老 | 【解釋】比喻雖然年齡已大或脫離本行已久,但功夫技術并沒減退。【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十回:“忠(黃忠)怒曰:‘豎子欺吾年老!吾手中寶刀卻不老。’”【近義詞】老當益壯、寶刀未老【反義詞】年老體衰【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補語;比喻老將不減當年勇 |
告老 | 告老 告老,指封建時代臣子或官員因年老辭去職務,后泛指年老退休。語出《左傳·襄公七年》:”冬十月,晉韓獻子告老。“ |
老農 | 老農 (詞語)老農即年老的農民,指年老的長期從事農業生產的人。能夠由青年一直到老年都始終從事農業生產的人是很不容易的,因此老農尤為值得尊敬。 |
老弱殘兵 | 老弱殘兵【解釋】原指年老沒有作戰能力的士兵。現多比喻因年老體弱以及其他原因而工作能力較差的人。【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二回:“城中無糧,可發老弱殘兵并婦人出降;彼必不為備,我既以兵繼百姓之后出攻之。”【示例】以前,他不肯搶別人的買賣,特別是對于那些~;以他的身體,以他的車,去和他們爭座兒,還能有他們的份? ◎老舍《駱駝祥子》五【近義詞】枯木朽株、殘兵敗將【反義詞】兵強馬壯、精兵猛將【語法】偏正式;作主語、賓語;含貶義 |
老弱 | 老弱 老弱,指年老與年輕的人。語出《逸周書·大明武》:“老弱單處,其謀乃離。” |
老臣 | 老臣 (詞語釋義)老臣:年老之臣的自稱。出自《戰國策》:“左師公曰:‘老臣賤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竊愛憐之,愿令得補黑衣之數,以衛王官,沒死以聞。’”《左傳·襄公二十九年》:“且先君而有知也,毋寧夫人而焉用老臣。”《漢書·趙充國傳》:“時充國年七十馀,上老之,使御史大夫丙吉問誰可將者,充國對曰:‘亡逾於老臣者矣。’” |
引年 | 引年 1、養生術語,延長年壽。出《禮記·王制》:“凡三五養老,皆引年。” 2、謂古禮對年老而賢者加以尊養。后用以稱年老辭官。查慎行《奉送座主大宗伯許公予告歸里五十韻》有”引年自據尚書禮,歷宦還符退傳齡。“ |
老弱殘兵 | 【解釋】原指年老沒有作戰能力的士兵。現多比喻因年老體弱以及其他原因而工作能力較差的人。【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二回:“城中無糧,可發老弱殘兵并婦人出降;彼必不為備,我既以兵繼百姓之后出攻之。”【示例】以前,他不肯搶別人的買賣,特別是對于那些~;以他的身體,以他的車,去和他們爭座兒,還能有他們的份? ◎老舍《駱駝祥子》五【近義詞】枯木朽株、殘兵敗將【反義詞】兵強馬壯、精兵猛將【語法】偏正式;作主語、賓語;含貶義 |
老大徒傷悲 | 老大徒傷悲【解釋】年老時一事無成,徒然悲傷。《樂府詩集·相和歌辭五·長歌行》:“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亦省作“ 老大徒傷 ”。 唐 杜甫 《曲江對酒》詩:“吏情更覺 滄州 遠,老大徒傷未拂衣。”《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二回:“‘你請到他,這是一定高明的了,真是後生可畏!’又捋了捋他的那八字鬍子道:‘我們是老大徒傷的了。’” |
老漢 | 老漢 老漢,漢語詞匯。 拼音:lǎo hàn, 釋義:(1) [old man]∶年老的男子, (2) [an old fellow like me]∶老年男人的自稱。四川,重慶人把爸爸叫老漢(兒),帶有兒化音,也就是父親的意思。 |
老頭子 | 老頭子 (詞語釋義)對年老男子的稱呼,或是妻子對老年丈夫的愛稱。有時幫會中稱首領為老頭子。 |
年輕力壯 | 年輕力壯【解釋】壯:健壯。年紀輕,體力強。【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七十一回:“老太太也太想的到。實在我們年輕力壯的人,捆上十個也趕不上。”【近義詞】年富力強、身強力壯【反義詞】年老力衰、年老體弱【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形容年輕人 |
老頭子 | 老頭子 (詞語釋義)對年老男子的稱呼,或是妻子對老年丈夫的愛稱。有時幫會中稱首領為老頭子。 |
老漢 | 老漢 老漢,漢語詞匯。 拼音:lǎo hàn, 釋義:(1) [old man]∶年老的男子, (2) [an old fellow like me]∶老年男人的自稱。四川,重慶人把爸爸叫老漢(兒),帶有兒化音,也就是父親的意思。 |
老馬為駒 | 老馬為駒【解釋】御老馬如駒。喻失敬老之禮。《詩·小雅·角弓》:“老馬反爲駒,不顧其後。” 鄭玄箋 ;“比喻 幽王 見老人反侮慢之,遇之如幼稚,不自顧念後至年老,人之遇己亦將然。”一說比喻年雖老而猶有壯心,不慮后之難及。 朱熹 集傳:“如老馬憊矣,而反自以爲駒,不顧其後,將有不勝任之患也。”故亦以喻不以老邁為嫌。 唐 杜甫 《病後過王倚飲贈歌》:“故人情義晚誰似,令我手腳輕欲旋。老馬爲駒信不虛,當時得意況深眷。” 楊倫 鏡銓:“言 王生 不以老而慢,我即此片時款洽,已足快心,況異日之眷有深於此者乎。” |
老奶奶 | 老奶奶 (1)曾祖母的俗稱。 (2)小孩子對年老婦人的尊稱。亦為對年老婦人的泛稱。《儒林外史》第十七回:“太公歡喜,叫老奶奶燒起茶來,把 匡大 擔子里的糖和豆腐干裝了兩盤,又煮了十來個雞子,請門斗吃著。” |
老糊涂 | 老糊涂 老糊涂是漢語詞匯,拼音lǎo hú tú,意思是年老糊涂,也指年老糊涂的人。 |
老仆 | 老仆 老仆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lǎo pú ,指年老的男傭人。 |
老大徒傷悲 | 【解釋】年老時一事無成,徒然悲傷。《樂府詩集·相和歌辭五·長歌行》:“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亦省作“ 老大徒傷 ”。 唐 杜甫 《曲江對酒》詩:“吏情更覺 滄州 遠,老大徒傷未拂衣。”《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二回:“‘你請到他,這是一定高明的了,真是后生可畏!’又捋了捋他的那八字胡子道:‘我們是老大徒傷的了。’” |
年輕力壯 | 【解釋】壯:健壯。年紀輕,體力強。【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七十一回:“老太太也太想的到。實在我們年輕力壯的人,捆上十個也趕不上。”【近義詞】年富力強、身強力壯【反義詞】年老力衰、年老體弱【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形容年輕人 |
老馬為駒 | 【解釋】御老馬如駒。喻失敬老之禮。《詩·小雅·角弓》:“老馬反為駒,不顧其后。” 鄭玄箋 ;“比喻 幽王 見老人反侮慢之,遇之如幼稚,不自顧念后至年老,人之遇己亦將然。”一說比喻年雖老而猶有壯心,不慮后之難及。 朱熹 集傳:“如老馬憊矣,而反自以為駒,不顧其后,將有不勝任之患也。”故亦以喻不以老邁為嫌。 唐 杜甫 《病后過王倚飲贈歌》:“故人情義晚誰似,令我手腳輕欲旋。老馬為駒信不虛,當時得意況深眷。” 楊倫 鏡銓:“言 王生 不以老而慢,我即此片時款洽,已足快心,況異日之眷有深于此者乎。” |
老僕 | 老仆 老仆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lǎo pú ,指年老的男傭人。 |
老馬爲駒 | 【解釋】御老馬如駒。喻失敬老之禮。《詩·小雅·角弓》:“老馬反為駒,不顧其后。” 鄭玄箋 ;“比喻 幽王 見老人反侮慢之,遇之如幼稚,不自顧念后至年老,人之遇己亦將然。”一說比喻年雖老而猶有壯心,不慮后之難及。 朱熹 集傳:“如老馬憊矣,而反自以為駒,不顧其后,將有不勝任之患也。”故亦以喻不以老邁為嫌。 唐 杜甫 《病后過王倚飲贈歌》:“故人情義晚誰似,令我手腳輕欲旋。老馬為駒信不虛,當時得意況深眷。” 楊倫 鏡銓:“言 王生 不以老而慢,我即此片時款洽,已足快心,況異日之眷有深于此者乎。” |
老糊塗 | 老糊涂 老糊涂是漢語詞匯,拼音lǎo hú tú,意思是年老糊涂,也指年老糊涂的人。 |
貴壯賤老 | 貴壯賤老【解釋】看重年輕力壯者而輕視年老體弱者。【出處】《史記·匈奴列傳》:“壯者食肥美,老者食其馀。貴壯健,賤老弱。”【近義詞】貴壯賤弱、貴少賤老【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
老態龍鐘 | 老態龍鐘【解釋】龍鐘:行動不靈便的樣子。形容年老體衰,行動不靈便。【出處】唐·李端《贈謝戴》:“交結漸時輩,龍鐘似老翁。”【示例】有一位~的工兵營營長吳某到站臺迎接,并且報告錦州形勢混亂,火車不能開過。 ◎陶菊隱《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第六十九回【近義詞】老氣橫秋【反義詞】返老還童、老當益壯、生氣勃勃【語法】主謂式;作謂語、狀語、定語;用于人等 |
老賊 | 老賊 老賊,是責罵老而無德性者的用語。 該用語最先起源于起源于《論語·憲問》,孔子指責原壤“幼而不孫悌,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 大意是:小的時候不懂謙卑不能和兄弟姐妹們和睦相處,長大了又不懂教育后輩,到老還不死的,就算是對社會有害。 這個語詞在古典小說中相當常見,比如《三國演義》。只是對老年人的貶義稱呼而已,同匹夫、村夫一個性質,字面的意思就是年老的賊人。 |
心長發短 | 心長發短【解釋】心長:智謀深;發短:指年老。頭發稀少,心計很多。形容年老而智謀高。【出處】《左傳·昭公三年》:“彼其發短而心甚長,其或寢處我矣。”【示例】雖然我六旬過,血氣衰,我猶敢把三五石家硬弓開,便小覷的我~漸斑白,我可也怎肯伏年高邁。 ◎元·無名氏《小尉遲》第二折【近義詞】發短心長【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
白頭 | 白頭 (詞語)白頭,1.猶白發,形容年老。 2.謂夫婦互相敬愛﹐共同生活到年老。 3.指年老的尊親。 4.清代豪紳富戶組織領導的鄉勇。頭裹白布﹐故稱。 5.鳥名。即白頭翁。6.不署名的。舉例:白頭帖子(不署名的字帖兒) 白頭材料 7.白頭粉刺,簡稱白頭,即封閉型粉刺。 另,“白頭”亦謂卓文君《白頭吟》。李漁輯《四六初征》卷三:“白頭,文君作《白頭吟》以貽相如。”意同2。 |
憐貧恤老 | 憐貧恤老【解釋】同情和體恤貧窮年老的人。【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回:“如今上了年紀,越發憐貧恤老的了。”【近義詞】憐貧惜老【語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含褒義 |
心長髮短 | 【解釋】心長:智謀深;發短:指年老。頭發稀少,心計很多。形容年老而智謀高。【出處】《左傳·昭公三年》:“彼其發短而心甚長,其或寢處我矣。”【示例】雖然我六旬過,血氣衰,我猶敢把三五石家硬弓開,便小覷的我~漸斑白,我可也怎肯伏年高邁。 ◎元·無名氏《小尉遲》第二折【近義詞】發短心長【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
憐貧恤老 | 【解釋】同情和體恤貧窮年老的人。【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回:“如今上了年紀,越發憐貧恤老的了。”【近義詞】憐貧惜老【語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含褒義 |
老態龍鍾 | 【解釋】龍鐘:行動不靈便的樣子。形容年老體衰,行動不靈便。【出處】唐·李端《贈謝戴》:“交結漸時輩,龍鐘似老翁。”【示例】有一位~的工兵營營長吳某到站臺迎接,并且報告錦州形勢混亂,火車不能開過。 ◎陶菊隱《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第六十九回【近義詞】老氣橫秋【反義詞】返老還童、老當益壯、生氣勃勃【語法】主謂式;作謂語、狀語、定語;用于人等 |
老賊 | 老賊 老賊,是責罵老而無德性者的用語。 該用語最先起源于起源于《論語·憲問》,孔子指責原壤“幼而不孫悌,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 大意是:小的時候不懂謙卑不能和兄弟姐妹們和睦相處,長大了又不懂教育后輩,到老還不死的,就算是對社會有害。 這個語詞在古典小說中相當常見,比如《三國演義》。只是對老年人的貶義稱呼而已,同匹夫、村夫一個性質,字面的意思就是年老的賊人。 |
白頭 | 白頭 (詞語)白頭,1.猶白發,形容年老。 2.謂夫婦互相敬愛﹐共同生活到年老。 3.指年老的尊親。 4.清代豪紳富戶組織領導的鄉勇。頭裹白布﹐故稱。 5.鳥名。即白頭翁。6.不署名的。舉例:白頭帖子(不署名的字帖兒) 白頭材料 7.白頭粉刺,簡稱白頭,即封閉型粉刺。 另,“白頭”亦謂卓文君《白頭吟》。李漁輯《四六初征》卷三:“白頭,文君作《白頭吟》以貽相如。”意同2。 |
垂暮 | 垂暮 垂暮是一個漢語詞匯,拼音是chuí mù,意思是天將晚的時候(垂暮之年指老年、將要老的時候)。比喻年老。語出宋·張元干《廬川詞·醉落魄》。 |
老邁 | 老邁 老邁,漢語詞匯。 拼音:lǎo mài 釋義:指年老體弱(常含衰老意)。 |
老驥 | 老驥 老驥,讀音lǎo jì,漢語詞語,指年老的駿馬,多喻年老而之士。 |
老宿 | 老宿 老宿是一個漢語詞語,指年老而資深的人,出自《北史·齊平秦王歸彥傳》。 |
老大人 | 老大人 老大人:漢語名詞 老大人:2018年上映的電影 老大人 (漢語名詞)漢語拼音:lǎo dà rén 注音符號: 詞語解釋: 1.舊時官場用語。尊稱年老位尊的人。例: 元·無名氏《射柳捶丸》第一折:“老大人最是箇聰明尚斯文的人。” 清·李漁《奈何天·助邊》:“老大人,你莫怪卑職講,若要另行搜括呵,只怕青苗未舉禍先芽。” |
老親 | 老親 老親是一個詞語,意思是結為親戚時間較長;年老的雙親。 |
老口 | 老口 含義有三:(1).指年老的人(2).指說話辦事老練(3).指牲口年齡老。 |
老病 | 老病 老病,讀音lǎobìng,漢語詞匯,釋義為1、(老病兒)經久難治的病;沒有完全治好、經常發作的病;2、指人年老多病 |
老驥 | 老驥 老驥,讀音lǎo jì,漢語詞語,指年老的駿馬,多喻年老而之士。 |
耋老 | 耋老 耋老,dié lǎo,漢語詞語,意為年老或老年人。 |
貴壯賤老 | 【解釋】看重年輕力壯者而輕視年老體弱者。【出處】《史記·匈奴列傳》:“壯者食肥美,老者食其馀。貴壯健,賤老弱。”【近義詞】貴壯賤弱、貴少賤老【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
老邁 | 老邁 老邁,漢語詞匯。 拼音:lǎo mài 釋義:指年老體弱(常含衰老意)。 |
老親 | 老親 老親是一個詞語,意思是結為親戚時間較長;年老的雙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