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守成規的反義詞
墨守成規的反義詞有:不主故常,不期修古,不法常可,別開蹊徑,匠心獨運,審時度勢,應變無方,打破常規,推陳出新,朝三暮四,標新立異,相風使帆,看風使帆,看風使舵,破舊立新,離經叛道,自我作古,自我作故,行隨事遷,識變從宜,達權知變,達權通變,遭時定制,革舊從新,高掌遠蹠,墨守成規[mò shǒu chéng guī]的解釋:墨守:戰國時墨翟善于守城;故稱善守為“墨守”;后指固執不變地遵循為墨守;成規:現成地規矩、制度。固執守舊;死報著老規矩不放;不思改革進取。出自:清 黃宗羲《錢退山詩文序》:“如鐘嶸之《詩品》,辨體明宗,固朱嘗墨守以為準的也。”
墨守成規的反義詞詳解
- 1 不主故常
- 拼音:
- bù zhǔ gù cháng
- 解釋:
- 故常:舊的常規、習慣。不拘于老的一套。
- 出處:
- 戰國 宋 莊周《莊子 天運》:“其聲能短能長,能柔能剛,變化齊一,不主故常。”
- 2 不期修古
- 拼音:
- bù qī xiū gǔ
- 解釋:
- 期:希望;修:遵循。不要照搬老辦法。指應根據實際情況實行變革。
- 出處:
- 戰國 韓 韓非《韓非子 五蠹》:“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 3 不法常可
- 拼音:
- bù fǎ cháng kě
- 解釋:
- 法:當做模式、法則;常可:長久被人們認可的成規慣例。不把常規慣例當做永遠不變的模式。
- 出處:
- 先秦 韓非《韓非子 五蠹》:“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論世之事,因為之備。”
- 4 別開蹊徑
- 拼音:
- bié kāi qī jìng
- 解釋:
- 另辟新路;獨創一格。
- 出處:
- 趙誠《中國古代韻書》第六章第一節:“惟其如此,他才更能重視實際,不為傳統所因囿;同時也更富有革新精神,突破舊韻書的束縛,別開蹊徑,編制了一部有革命意義的《中原音韻》。”
- 5 匠心獨運
- 拼音:
- jiàng xīn dú yùn
- 解釋:
- 運:運用;形容構思獨創;匠心:能工巧匠的構思;泛指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學作品等構思獨特、精巧。
- 出處:
- 唐 王士源《孟浩然集序》:“文不按古,匠心獨妙。”
- 6 審時度勢
- 拼音:
- shěn shí duó shì
- 解釋:
- 度:審。觀察分析時勢;估計情況的變化。
- 出處:
- 明 沈德符《野獲編》:“劉欲華試以完大典,俱審時度勢,切中事理。”
- 7 應變無方
- 拼音:
- yìng biàn wú fāng
- 解釋:
- 隨機應變,不墨守成規。
- 出處:
- 《史萬歲傳》:“臨陣對敵,應變無方,號為良將。”
- 8 打破常規
- 拼音:
- dǎ pò cháng guī
- 解釋:
- 常規:沿襲下來的規矩。打破了一般的規矩或一向實行的規章制度。
- 出處:
- 柯巖《漢堡港的變奏》:“甚至連船正停泊在港口、尊嚴而又自信的十幾個老船長也打破常規,開了一條小艇,集體下海去了。”
- 9 推陳出新
- 拼音:
- tuī chén chū xīn
- 解釋:
- 推出糧倉里的舊糧;更換新糧。引申為剔除舊事物中的糟粕;吸取精華;使之向新的方向發展。陳:倉儲存的舊糧。
- 出處:
- 《明史 范濟傳》:“嚴偽造之條,開倒換之法,推陳出新,無耗無阻。”
- 10 朝三暮四
- 拼音:
- zhāo sān mù sì
- 解釋:
- 原比喻使用詐術;進行欺騙。后比喻經常變卦;反復無常。
- 出處:
- 莊周《莊子 齊物論》:“狙公賦芧,曰:‘朝三而暮四。’眾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眾狙皆悅。”
- 11 標新立異
- 拼音:
- biāo xīn lì yì
- 解釋:
- 標:揭舉;立:樹立。持不同的態度或看法。提出新奇的見解和主張;表示與一般不同。
- 出處: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文學》:“支道林在白馬寺中,將馮太常共語,因及《逍遙》,支卓然標新理于二家之表,立異義于眾賢之外。”
- 12 相風使帆
- 拼音:
- xiàng fēng shǐ fān
- 解釋:
- 相:察看。看風向用帆。比喻為人處事隨機應變
- 出處:
- 宋·陸游《醉歌》:“相風使帆第一籌,隨風倒柂更何憂。”
- 13 看風使帆
- 拼音:
- kàn fēng shǐ fān
- 解釋:
- 看風向掌握船帆。比喻隨機應變,看情況辦事。亦作“看風使船”、“看風使舵”、“見風使舵”、“看風駛篷”、“看風轉舵”、“隨風使船”、“看風行事”。
- 出處:
-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天依懷禪師法嗣·法云法秀禪師》:“看風使帆,正是隨波逐浪。”
- 14 看風使舵
- 拼音:
- kàn fēng shǐ duò
- 解釋:
- 看風向轉發動舵柄。比喻看勢頭或看別人的眼色行事。
- 出處:
-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 法云法秀禪師》:“看風使舵,正是隨波逐流。”
- 15 破舊立新
- 拼音:
- pò jiù lì xīn
- 解釋:
- 破除舊的,建立新的。
- 出處:
- 余秋雨《關于嫉妒》:“那也是一個破舊立新兩未靠岸的奇異時期,什么怪事都會發生。”
- 16 離經叛道
- 拼音:
- lí jīng pàn dào
- 解釋:
- 離:背離;叛:背叛;經:儒家經典著作;道:思想道德規范。背離、違反儒家經典和道德、教條。泛指背離占主流地位的思想、言論或學說的行為。
- 出處:
- 元 費唐臣《貶黃州》第一折:“且本官志大言浮,離經畔道,見新法之行,往往行諸吟詠。”
- 17 自我作古
- 拼音:
- zì wǒ zuò gǔ
- 解釋:
- 由自己創始;不效法前人(作古:創始;創新)。指有所創新。
- 出處:
- 《唐大詔令集 貞觀五年封建功臣詔》:“自我作古,未必專依前典。”
- 18 自我作故
- 拼音:
- zì wǒ zuò gù
- 解釋:
- 由我創新,不循舊法。
- 出處:
- 唐 劉知幾《史通 稱謂》:“唯魏收遠不師古,近非因俗,自我作故,無所憲章。”
- 19 行隨事遷
- 拼音:
- xíng suí shì qiān
- 解釋:
- 行:做事。做事要隨著事情的變化而變化
- 出處:
- 明·李贄《焚書·先行錄序》:“故行隨事遷,則言焉人殊,安得據往行以為典要,守前言以效尾生耶?”
- 20 識變從宜
- 拼音:
- shí biàn cóng yí
- 解釋:
- 謂認識事物的變化,靈活地處理問題。
- 出處:
-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涉務》:“五則使命之臣,取其識變從宜,不辱君命。”
- 21 達權知變
- 拼音:
- dá quán zhī biàn
- 解釋:
- 指不死守常規,根據實際情況,隨機應變。
- 出處: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十一卷:“主四方之事的,頂寇束帶,謂之丈夫;出將入相,無所不為;須要博古通今,達權知變。”
- 22 達權通變
- 拼音:
- dá quán tōng biàn
- 解釋:
- 通、達:通曉,懂得;權、變:權宜,變通。做理能適應客觀情況的變化,懂得變通,不死守常規。
- 出處:
- 《后漢書 賈逵傳》:“《左氏》義深于君父,《公羊》多任于權變。
- 23 遭時定制
- 拼音:
- zāo shí dìng zhì
- 解釋:
- 謂因時勢而規定法制。
- 出處: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崔骃傳》:“故圣人執權,遭時定制,步驟之差,各有云設。”李賢注:“遭遇其時而定法制,不循于舊也。”
- 24 革舊從新
- 拼音:
- gé jiù cóng xīn
- 解釋:
- 同“革故鼎新”。
- 出處:
- 《魏書·食貨志》:“今革舊從新,為里黨之法,在所牧守,宜以喻民,使知去煩即簡之要。”
- 25 高掌遠蹠
- 拼音:
- gāo zhǎng yuǎn zhí
- 解釋:
- 比喻開拓,開辟
- 出處:
- 漢 張衡《西京賦》:“綴以二華,巨靈赑屃,高掌遠蹠,以流河曲。”
墨守成規的近義詞
一仍舊貫
一成不變
刻舟求劍
因循守舊
因襲陳規
固守成規
固步自封
墨守成法
如出一轍
守株待兔
安于故俗,溺于舊聞
安常習故
循規蹈矩
恪守成憲
抱殘守缺
拘俗守常
擬規畫圓
按部就班
故步自封
橛守成規
清規戒律
率由舊章
襲故守常
規行矩止
規行矩步
蹈常襲故
陳陳相因
食古不化
“墨守成規”單字解釋
* 墨守成規的反義詞有:不主故常,不期修古,不法常可,別開蹊徑,匠心獨運,審時度勢,應變無方,打破常規,推陳出新,朝三暮四,標新立異,相風使帆,看風使帆,看風使舵,破舊立新,離經叛道,自我作古,自我作故,行隨事遷,識變從宜,達權知變,達權通變,遭時定制,革舊從新,高掌遠蹠,墨守成規[mò shǒu chéng guī]的解釋:墨守:戰國時墨翟善于守城;故稱善守為“墨守”;后指固執不變地遵循為墨守;成規:現成地規矩、制度。固執守舊;死報著老規矩不放;不思改革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