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然無恙的反義詞
安然無恙的反義詞有:三長兩短,不堪設想,九死一生,體無完膚,兵臨城下,千鈞一發,四面楚歌,在劫難逃,山高水低,朝不保夕,生死存亡,百不一存,安然無恙[ān rán wú yàng]的解釋:安然:平安;恙:疾病;傷害;無恙:沒有疾病、災禍或事故。原指人平安沒有疾病。現泛指經過動亂或災害而平安無事;沒有受到損害。出自: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第29卷:“按院照舊供職,陸公安然無恙。”
安然無恙的反義詞詳解
- 1 三長兩短
- 拼音:
- sān cháng liǎng duǎn
- 解釋:
- 比喻意外的災禍或事故;現多指死亡。
- 出處:
- 明 羅貫中《三遂平妖傳》:“萬一些后再有三長兩短,終不能靠著太醫活命。”
- 2 不堪設想
- 拼音:
- bù kān shè xiǎng
- 解釋:
- 不堪:不能;設想:對未來情況的想象、推測。事情的結果不能想象;指會向很壞、很危險的方向發展。
- 出處:
- 清 林則徐《林文忠公政書》:“內地膏脂,年年如些剝喪,豈堪設想!”
- 3 九死一生
- 拼音:
- jiǔ sǐ yī shēng
- 解釋:
- 九:表示次數或多數。形容多次經歷生死危險而幸存。比喻情況極其危險。
- 出處:
- 戰國 楚 屈原《離騷》:“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唐 劉良注:“雖九死無一生,未足悔恨。”
- 4 體無完膚
- 拼音:
- tǐ wú wán fū
- 解釋:
- 全身的皮膚沒有一塊好的。形容遍體都是傷。也比喻理由全部被駁倒;或被批評、責罵得很厲害。
- 出處:
- 晉 陳壽《三國志 魏志 鄧艾傳》:“子忠與艾俱死”晉 裴松之注引《世語》:“師纂亦與艾俱死,纂性急少恩,死之日體無完膚。”
- 5 兵臨城下
- 拼音:
- bīng lín chéng xià
- 解釋:
- 臨:來臨。軍隊已來到城墻下面。比喻遭到圍困。
- 出處:
- 元 無名氏《馬陵道》:“有一日兵臨城下,將至濠邊。”
- 6 千鈞一發
- 拼音:
- qiān jūn yī fà
- 解釋:
- 鈞:古時的計量單位;以三十斤為一鈞。一根頭發上拴著千鈞重物。形容萬分危急的情形。
- 出處:
- 宋 程珌《程端明公洛水集 丙子輪對札子》第11卷:“肆我祖宗得請于上帝,假手韃靼,連歲屏除,岌岌之千鈞一發矣。”
- 7 四面楚歌
- 拼音:
- sì miàn chǔ gē
- 解釋:
- 四面都是楚人的歌聲。后用來比喻四面受敵;處于孤立無援的處境。
- 出處:
- 《史記 項羽本紀》:“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示例〗在這~里,憑你怎樣伶牙俐齒,也只得服從了。 ★朱自清《航船中的文明》
- 8 在劫難逃
- 拼音:
- zài jié nán táo
- 解釋:
- 劫:劫數。佛教指大災難。原指命中注定;后指不可避免的災難。
- 出處:
- 元 無名氏《馮玉蘭夜月泣江舟》:“那兩個是船家將錢覓到,也都在劫數里不能逃。”
- 9 山高水低
- 拼音:
- shān gāo shuǐ dī
- 解釋:
- 比喻意外發生的不幸事情;多指死亡。
- 出處: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四回:“若是留提轄在此,誠恐有些山高水低,教提轄怨悵;若不留提轄來,許多面皮都不好看。”
- 10 朝不保夕
- 拼音:
- zhāo bù bǎo xī
- 解釋:
- 早晨不能保證晚上的情況。形容生活困難;也形容形勢危急;難以預料。
- 出處: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昭公元年》:“吾儕偷食,朝不保夕,何其長也。”
- 11 生死存亡
- 拼音:
- shēng sǐ cún wáng
- 解釋:
- 生存或者死亡。形容局勢或斗爭的發展已到最后關頭。
- 出處:
- 五代 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我婿離家不歸,數歲蔑有音耗,生死存亡,弗可知也。”
- 12 百不一存
- 拼音:
- bǎi bù yī cún
- 解釋:
- 一百個里面沒有留下一個。表示喪失殆盡。
- 出處:
- 北周 宇文逌《序》:“昔在陽都,有集十四卷,值太清罹亂,百不一存。”
安然無恙的近義詞
“安然無恙”單字解釋
* 安然無恙的反義詞有:三長兩短,不堪設想,九死一生,體無完膚,兵臨城下,千鈞一發,四面楚歌,在劫難逃,山高水低,朝不保夕,生死存亡,百不一存,安然無恙[ān rán wú yàng]的解釋:安然:平安;恙:疾病;傷害;無恙:沒有疾病、災禍或事故。原指人平安沒有疾病。現泛指經過動亂或災害而平安無事;沒有受到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