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兵不動的反義詞
按兵不動的反義詞有:傾巢而出,出奇制勝,勞師動眾,摩拳擦掌,神出鬼沒,蠢蠢思動,蠢蠢欲動,聞風而動,雷厲風行,按兵不動[àn bīng bù dòng]的解釋:按:止住。控制住軍隊;暫不行動;泛指接受任務后不肯行動。常用以表示持觀望態度而不行動。出自:戰國 呂不韋《呂氏春秋 召類》:“趙簡子將襲衛,使史默往睹之。期以一月,六月而后反……趙簡子按兵而不動。”
按兵不動的反義詞詳解
- 1 傾巢而出
- 拼音:
- qīng cháo ér chū
- 解釋:
- 傾:盡;傾巢:意指巢中一個也不剩。整窩的鳥兒全出來。比喻敵人出動全部兵力進行侵擾。
- 出處:
- 明 施耐庵《水滸傳》:“賊兵傾巢而來,必是抵死廝拼、我將何策勝之?”
- 2 出奇制勝
- 拼音:
- chū qí zhì shèng
- 解釋:
- 奇:奇兵;計;制勝:奪取勝利。①原指作戰時運用奇兵或奇計;出敵人不意;制服敵人。②泛指用新奇的、出人意外的辦法獲勝。
- 出處:
- 唐 陸贄《論替換李楚琳》:“楚琳卒伍凡材,廝養賤品,因時擾攘,得肆猖狂,非有陷堅殪敵之雄,出奇制勝之略。”
- 3 勞師動眾
- 拼音:
- láo shī dòng zhòng
- 解釋:
- 勞師:使軍隊勞苦;意為出動軍隊。原指出動大量軍隊;后也指動用大量人力;也有小題大作的意思。
- 出處: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43回:“兄長既來赴席,如何又勞師動眾?”
- 4 摩拳擦掌
- 拼音:
- mó quán cā zhǎng
- 解釋:
- 形容行動之前心情激動;情緒高昂;急不可待。
- 出處:
- 元 關漢卿《單刀會》第二折:“不是我十分強,硬主張,但題起廝殺呵,摩拳擦掌。”
- 5 神出鬼沒
- 拼音:
- shén chū guǐ mò
- 解釋:
- 像鬼神一樣變化無常。比喻用兵神奇迅速;變化莫測。現常比喻行動出沒無常;不可捉摸。
- 出處:
- 西漢 劉安《淮南子 兵略訓》:“善者之動也,神出而鬼行。”
- 6 蠢蠢思動
- 拼音:
- chǔn chǔn sī dòng
- 解釋:
- 蠢蠢:爬蟲蠕動的樣子。比喻敵人策劃進攻或壞人準備搗亂破壞
- 出處:
- 沙汀《困獸記》:“而這個念頭,近來正又蠢蠢思動的激蕩著他,叫他得不到安靜。”
- 7 蠢蠢欲動
- 拼音:
- chǔn chǔn yù dòng
- 解釋:
- 蠢蠢:爬蟲蠕動的樣子。形容像蟲子一樣開始動彈。比喻敵人策劃準備進攻;或壞人準備搗亂破壞。
- 出處:
- 南朝 宋 劉敬叔《異苑 句容水脈》:“掘得一黑物,無有首尾,形如數百斛舡,長數十丈,蠢蠢而動。”
- 8 聞風而動
- 拼音:
- wén fēng ér dòng
- 解釋:
- 一聽到消息就立即行動起來。風:消息。
- 出處:
- 宋 陳亮《祭趙尉母夫人文》:“登堂莫及,聞風而起。”
- 9 雷厲風行
- 拼音:
- léi lì fēng xíng
- 解釋:
- 厲:猛烈;行:奔跑;引申為迅速。像打雷那樣猛烈;像刮風那樣迅速。比喻對法令的執行嚴厲迅速。也用來形容工作極度緊張;辦事果斷;行動迅速。
- 出處:
- 宋 曾鞏《亳州謝到任表》:“運獨斷之明,則天清水止;昭不殺之戒,則雷厲風行。”
按兵不動的近義詞
“按兵不動”單字解釋
* 按兵不動的反義詞有:傾巢而出,出奇制勝,勞師動眾,摩拳擦掌,神出鬼沒,蠢蠢思動,蠢蠢欲動,聞風而動,雷厲風行,按兵不動[àn bīng bù dòng]的解釋:按:止住。控制住軍隊;暫不行動;泛指接受任務后不肯行動。常用以表示持觀望態度而不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