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虎歸山的反義詞
放虎歸山的反義詞有:關門打狗,剗草除根,剪草除根,敵不可假,斬盡殺絕,斬草除根,杜絕后患,欲擒故縱,翦草除根,虎落平陽,跟蹤追擊,除惡務盡,放虎歸山[fàng hǔ guī shān]的解釋:歸:返回。把老虎放回山林。比喻把敵人放走;留下后患。也作“縱虎歸山”。出自:晉 司馬彪《零陵先賢傳》:“璋遣法正迎劉備,巴諫曰:‘備,雄人也,入必為害,不可內也。’既入,巴復諫曰:‘若使備討張魯,是放虎于山林也。’璋不聽。”
放虎歸山的反義詞詳解
- 1 關門打狗
- 拼音:
- guān mén dǎ gǒu
- 解釋:
- 比喻將對方控制在自己勢力范圍內,然后進行有效打擊。
- 出處:
- 王朔《千萬別把我當人》:“‘就是這個意思。’趙航宇說,‘誘敵深入,關門打狗。’”
- 2 剗草除根
- 拼音:
- chǎn cǎo chú gēn
- 解釋:
- 斬草除根
- 出處: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隱公六年》:“為國家者,見惡,如農夫之務去草焉,芟夷蕰崇之,絕其本根,勿使能殖。”
- 3 剪草除根
- 拼音:
- jiǎn cǎo chú gēn
- 解釋:
- 除草時要連根除掉,使草不能生長。比喻除去禍根,以免后患。
- 出處: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隱公六年》:“為國家者,見惡,如農夫之務去草焉……絕其本根,勿使能殖。”
- 4 敵不可假
- 拼音:
- dí bù kě jiǎ
- 解釋:
- 謂不可寬容敵人。
- 出處:
- 《史記·春申君列傳》:“臣聞之,敵不可假,時不可失。臣恐韓魏卑辭除患而實欲欺大國也。”
- 5 斬盡殺絕
- 拼音:
- zhǎn jìn shā jué
- 解釋:
- 斬:砍斷;盡、絕:完。全部殺掉;一個也不留。比喻做事不留余地。
- 出處:
- 元 高文秀《澠池會》第四折:“將秦國二將活挾將來了,將眾兵斬盡殺絕也。”
- 6 斬草除根
- 拼音:
- zhǎn cǎo chú gēn
- 解釋:
- 斬:砍斷;斬草:割草;除:去掉。割草要把草根徹底除掉。比喻除去禍根;不留后患。
- 出處: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隱公六年》:“為國家者,見惡,如農夫之務去草焉……絕其本根,勿使能殖。”
- 7 杜絕后患
- 拼音:
- dù jué hòu huàn
- 解釋:
- 杜絕:堵塞、斷絕;患:禍害、禍患。指徹底消除以后可能產生的禍患。
- 出處:
- 明·羅貫中《平妖傳》第四十回:“那安放白玉爐的山峰崩將下來,恰好堵了洞門。霧幙白玉爐仍收回天上,從此白云洞再無人到。此是玉帝杜絕后患之意。”
- 8 欲擒故縱
- 拼音:
- yù qín gù zòng
- 解釋:
- 欲:想要;擒:捕捉;故:故意;特地;縱:放開。想要捉住他;故意先放開他。比喻為了更好地控制別人;先故意放開他;使他放松戒備;或充分暴露;然后再下手。
- 出處: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無如作者要作這等欲擒故縱的文章,令讀者猜一猜。”
- 9 翦草除根
- 拼音:
- jiǎn cǎo chú gēn
- 解釋:
- 翦:“剪”的異體字;割斷;翦草:割草;除:去掉。割草要把草根徹底除掉。比喻除去禍根;不留后患。也作“剪草除根”。
- 出處:
- 北齊 魏收《為侯景叛移梁潮文》:“抽薪止沸,剪草除根。”
- 10 虎落平陽
- 拼音:
- hǔ luò píng yáng
- 解釋:
- 老虎離開深山;落在平地里。比喻有權有勢者或有實力者失去了自己的權勢或優勢。平陽:地勢平坦、明亮的地方。
- 出處:
- 清 錢彩《說岳全傳》第四回:“虎落平川被犬欺。”
- 11 跟蹤追擊
- 拼音:
- gēn zōng zhuī jī
- 解釋:
- 指跟尋蹤跡進行打擊
- 出處:
- 劉知俠《鐵道游擊隊》第21章:“他偵察出飛虎隊一夜轉移兩三個地方休息,下了決心要跟蹤追擊。”
- 12 除惡務盡
- 拼音:
- chú è wù jìn
- 解釋:
- 除:去除;惡:邪惡;指壞人壞事;務:必須;一定。清除壞人壞事必須干凈、徹底。
- 出處:
- 《尚書 泰誓下》:“樹德務滋,除惡務盡。”
放虎歸山的近義詞
“放虎歸山”單字解釋
* 放虎歸山的反義詞有:關門打狗,剗草除根,剪草除根,敵不可假,斬盡殺絕,斬草除根,杜絕后患,欲擒故縱,翦草除根,虎落平陽,跟蹤追擊,除惡務盡,放虎歸山[fàng hǔ guī shān]的解釋:歸:返回。把老虎放回山林。比喻把敵人放走;留下后患。也作“縱虎歸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