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心離德的反義詞
離心離德的反義詞有:一德一心,一心一德,眾星捧月,同心一德,同心同德,同心并力,和衷共濟,忠貞不二,惺惺相惜,步調一致,生死與共,群策群力,齊心協力,齊心同力,離心離德[lí xīn lí dé]的解釋:心:思想;德:信念。思想不統一;信念不一致。形容人心各異;各行其是。出自:《尚書 泰誓中》:“受有億兆夷人,離心離德;予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
離心離德的反義詞詳解
- 1 一德一心
- 拼音:
- yī dé yī xīn
- 解釋:
- 德:心意。大家一條心,為一個共同目標而努力。
- 出處:
- 《尚書 泰誓中》:“乃一德一心,立定厥功,惟克永世。”
- 2 一心一德
- 拼音:
- yī xīn yī dé
- 解釋:
- 大家一條心,為一個共同目標而努力。
- 出處:
- 《尚書 泰誓中》:“乃一德一心,立定厥功,惟克永世。”
- 3 眾星捧月
- 拼音:
- zhòng xīng pěng yuè
- 解釋:
- 眾多的星星圍繞著月亮。比喻眾人擁護某人;也比喻許多東西圍繞著一個中心。
- 出處:
-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喻若眾星拱明月。”
- 4 同心一德
- 拼音:
- tóng xīn yī dé
- 解釋:
- 同“同心同德”。
- 出處:
- 明·李東陽《跋鶴山魏先生書真跡》:“君臣上下同心一德,則平居有所裨益,緩急有所倚仗。”
- 5 同心同德
- 拼音:
- tóng xīn tóng dé
- 解釋:
- 指思想統一;信念一致。心:愿望;思想;德:信念;意志。
- 出處:
- 《尚書 泰誓》:“受有億兆夷人,離心離德。予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
- 6 同心并力
- 拼音:
- tóng xīn bìng lì
- 解釋:
- 團結一致,共同努力。
- 出處:
- 漢 賈誼《過秦論下》:“且天下嘗同心并力而攻秦矣,然困于險阻而不能進者。”
- 7 和衷共濟
- 拼音:
- hé zhōng gòng jì
- 解釋:
- 衷:內心;濟:渡水。大家一條心;共同渡江河。比喻團結一致;克服困難。
- 出處:
- 《尚書 皋陶謨》:“同寅協恭和衷哉。”《國語 魯語下》“夫苦匏不材于人,共濟而已。”
- 8 忠貞不二
- 拼音:
- lí xīn lí dé
- 解釋:
- 心:思想;德:信念。思想不統一;信念不一致。形容人心各異;各行其是。
- 出處:
- 《尚書 泰誓中》:“受有億兆夷人,離心離德;予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
- 9 惺惺相惜
- 拼音:
- xīng xīng xiāng xī
- 解釋:
- 性格、志趣、境遇相同的人互相愛護、同情、支持。
- 出處:
- 元 王實甫《西廂記》:“他若是共小生,廝覷定,隔墻兒酬和到天明,方信道惺惺的自古惜惺惺。”
- 10 步調一致
- 拼音:
- bù diào yī zhì
- 解釋:
- 步調:走路時腳步的大小快慢。比喻進行某種活動;采取同一步驟;同一方式。
- 出處:
- 毛澤東《整頓黨的作風》:“在這種種方面,都應該提高共產主義精神,防止宗派主義傾向,使我們的黨達到隊伍整齊,步調一致的目的,以利戰斗。”
- 11 生死與共
- 拼音:
- shēng sǐ yǔ gòng
- 解釋:
- 同生共死;相依為命。形容彼此情誼深重。
- 出處:
- 《深情憶念周伯伯》:“幾十年來,周總理與我父親生死與共,休戚相關。”
- 12 群策群力
- 拼音:
- qún cè qún lì
- 解釋:
- 策:計策;主意。群:集體;大家人。指發揮集體的作用;大家一起來想辦法;貢獻力量。
- 出處:
- 漢 揚雄《法言 重黎》:“漢屈群策,群策屈群力。”
- 13 齊心協力
- 拼音:
- qí xīn xié lì
- 解釋:
- 協力:合力。心往一塊想;勁往一處使。
- 出處:
- 《周書 崔謙傳》:“然后與宇文行臺,同心協力,電討不庭,則桓文之勛,復興于茲日矣。”
- 14 齊心同力
- 拼音:
- qí xīn tóng lì
- 解釋:
- 見“齊心協力”。
- 出處: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王常傳》:“齊心同力,銳氣益壯。”
離心離德的近義詞
“離心離德”單字解釋
* 離心離德的反義詞有:一德一心,一心一德,眾星捧月,同心一德,同心同德,同心并力,和衷共濟,忠貞不二,惺惺相惜,步調一致,生死與共,群策群力,齊心協力,齊心同力,離心離德[lí xīn lí dé]的解釋:心:思想;德:信念。思想不統一;信念不一致。形容人心各異;各行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