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利忘義的反義詞
見利忘義的反義詞有:俠肝義膽,克己奉公,利不虧義,國爾忘家,富貴不能淫,居利思義,疏財仗義,舍生取義,見義勇為,見利思義,見賢思齊,輕財仗義,輕財好義,輕財貴義,見利忘義[jiàn lì wàng yì]的解釋:見到有利可圖就不顧道義。形容人貪財自私。出自:東漢 班固《漢書 樊酈滕灌靳周傳》:“當孝文時,天下以酈寄為賣友。夫賣友者,謂見利而忘義也。”
見利忘義的反義詞詳解
- 1 俠肝義膽
- 拼音:
- xiá gān yì dǎn
- 解釋:
- 俠客的肝、義士的膽。形容見義勇為、鋤強扶弱、打抱不平的心腸和行動。
- 出處:
- 《蒲柳人家 后記》:“一家聽著,先是生氣,擔驚,繼而又被趙錄明的俠肝義膽和一片熱心所感動了。”
- 2 克己奉公
- 拼音:
- kè jǐ fèng gōng
- 解釋:
- 克己:克制自己的私欲;奉公:以公事為重。指嚴格要求自己;一心為公。
- 出處: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祭遵傳》:“遵為人廉約小心,克己奉公,賞賜輒盡與士卒,家無私財。”
- 3 利不虧義
- 拼音:
- lì bù kuī yì
- 解釋:
- 有利在前,能夠不虧損正義。
- 出處:
- 《禮記·儒行》:“委之以貨財,淹之以樂好,見利不虧義。”
- 4 國爾忘家
- 拼音:
- guó ěr wàng jiā
- 解釋:
- 爾:助詞。為了國家而不顧家庭。
- 出處:
- 東漢 班固《漢書 賈誼傳》:“則為人臣者主耳忘身,國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茍就,害不茍去,唯義所在。”
- 5 富貴不能淫
- 拼音:
- fù guì bù néng yín
- 解釋:
- 富:有錢;貴:舊指官位高;淫:迷惑、誘使腐化墮落。指不為金錢和權位所迷惑。
- 出處:
- 先秦 孟軻《孟子 滕文公下》:“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 6 居利思義
- 拼音:
- jū lì sī yì
- 解釋:
- 指臨財不茍得
- 出處: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昭公二十八年》:“居利思義,在約思純,有守心而無淫行。”
- 7 疏財仗義
- 拼音:
- shū cái zhàng yì
- 解釋:
- 講義氣,輕視錢財。多指出錢幫助人,扶危濟困。
- 出處:
- 元 劉君錫《來生債》第四折:“則為我救困扶危,疏財仗義,都做了注福消愆。”
- 8 舍生取義
- 拼音:
- shě shēng qǔ yì
- 解釋:
- 為了正義而犧牲生命。舍生:舍棄生命。
- 出處:
- 先秦 孟軻《孟子 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 9 見義勇為
- 拼音:
- jiàn yì yǒng wéi
- 解釋:
- 義:正義;勇:勇敢;為;做。見到正義的事情勇于去做。
- 出處:
- 先秦 孔子《論語 為政》:“見義不為,無勇也。”
- 10 見利思義
- 拼音:
- jiàn lì sī yì
- 解釋:
- 見到有利可圖的事就想到道義。形容人無貪欲;廉潔自守。
- 出處:
- 先秦 孔子《論語 憲問》:“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
- 11 見賢思齊
- 拼音:
- jiàn xián sī qí
- 解釋:
- 賢:有才德的人;齊;看齊。見到有才德的人就要向他看齊。
- 出處:
- 先秦 孔子《論語 里仁》:“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 12 輕財仗義
- 拼音:
- qīng cái zhàng yì
- 解釋:
- 猶輕財重義。
- 出處:
- 清·姜振名《永慶升平前傳》第三回:“父母雙亡,輕財仗義,頗有孟嘗君好友之名。”
- 13 輕財好義
- 拼音:
- qīng cái hào yì
- 解釋:
- 猶言輕財重義。指輕視財利而看重道義。
- 出處:
- 漢 元王皇后《賜公孫弘子孫當為后者爵詔》:“股肱宰臣,身行儉約,輕財重義,較然著明。”
- 14 輕財貴義
- 拼音:
- qīng cái guì yì
- 解釋:
- 猶言輕財重義。
- 出處:
- 晉·陳壽《三國志·吳志·朱恒傳》:“然輕財貴義,兼以強識,與人一面,數十年不忘。”
見利忘義的近義詞
“見利忘義”單字解釋
* 見利忘義的反義詞有:俠肝義膽,克己奉公,利不虧義,國爾忘家,富貴不能淫,居利思義,疏財仗義,舍生取義,見義勇為,見利思義,見賢思齊,輕財仗義,輕財好義,輕財貴義,見利忘義[jiàn lì wàng yì]的解釋:見到有利可圖就不顧道義。形容人貪財自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