鋒芒畢露的反義詞
鋒芒畢露的反義詞有:不見圭角,不露圭角,不露鋒芒,和光同塵,善刀而藏,囊錐露穎,大智若愚,斂鍔韜光,晦跡韜光,渾俗和光,真人不露相,藏巧于拙,藏鋒斂銳,藏鋒斂鍔,藏鋒斂穎,銜勇韜力,退避三舍,鋒芒不露,韜光韞玉,鋒芒畢露[fēng máng bì lù]的解釋:鋒:刀鋒;芒:原指谷類種子殼上的細刺;比喻槍頭;矛尖;畢:都;完全;全部。刀鋒和矛尖都露出來。形容人傲氣逼人;逞強好勝。或形容人銳氣才干完全顯露出來。出自: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袁紹傳》:“瓚示梟夷,故使鋒芒挫縮,厥圖不果。”
鋒芒畢露的反義詞詳解
- 1 不見圭角
- 拼音:
- bù jiàn guī jiǎo
- 解釋:
- 圭角:圭玉的棱角。比喻深沉、才干不外露
- 出處:
- 宋·歐陽修《張子野墓志銘》:“遇人渾渾,不見圭角。”
- 2 不露圭角
- 拼音:
- bù lù guī jiǎo
- 解釋:
- 圭角:圭玉的棱角。比喻才干不外露。
- 出處:
- 西漢 戴圣《禮記 儒行》“毀方而瓦合”鄭玄注“去已之大圭角,下與眾小人合也。”孔穎達疏“圭角謂圭之鋒芒有楞角。言儒者身恒方正,若物有圭角;不欲異眾過甚,去其大圭角,言猶有小圭角也
- 3 不露鋒芒
- 拼音:
- bù lù fēng máng
- 解釋:
- 鋒:兵刃;芒:植物的尖刺。不顯露出銳氣或才干。多指有意地將自己的才能、抱負等加以掩飾。
- 出處:
- 宋 呂祖謙《呂東萊文集 雜說》第20卷:“語有力而不露鋒芒者,善言也。”
- 4 和光同塵
- 拼音:
- hé guāng tóng chén
- 解釋:
- 和;同:一起;混同;光:榮耀;塵:塵俗。指把光榮與塵濁同樣看待。
- 出處:
- 先秦 李耳《老子》:“和其光,同其塵。”
- 5 善刀而藏
- 拼音:
- shàn dāo ér cáng
- 解釋:
- 善:拭;善刀:把刀擦干凈。將刀擦凈,收藏起來。比喻適可而止,自斂其才。
- 出處:
- 《莊子·養生主》:“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
- 6 囊錐露穎
- 拼音:
- náng zhuī lù yǐng
- 解釋:
- 比喻顯露才華。
- 出處:
- :《舊唐書·高駢傳》:“始則囊錐露穎,稍有知音;尋則天驥呈才,急于試效。”
- 7 大智若愚
- 拼音:
- dà zhì ruò yú
- 解釋:
- 很有智慧的人表面上好像很愚蠢。
- 出處:
- 宋 蘇軾《賀歐陽少師致仕啟》:“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 8 斂鍔韜光
- 拼音:
- liǎn è tāo guāng
- 解釋:
- 比喻隱匿鋒芒,才氣不外露
- 出處:
- 明 張煌言《上魯國主啟二》:“仍乞斂鍔韜光,以絕敵人窺伺。”
- 9 晦跡韜光
- 拼音:
- huì jì tāo guāng
- 解釋:
- 晦、韜:隱藏;跡:蹤跡;光:指才華。指將自己的才華隱藏起來,不使外露。
- 出處:
- 元 王仲元《江兒水 嘆世》:“竹冠草鞋粗布衣,晦跡韜光計。”
- 10 渾俗和光
- 拼音:
- hún sú hé guāng
- 解釋:
- 渾俗:與世俗混同;和光:混合所有光彩。比喻不露鋒芒,與世無爭。也比喻無能,不中用。
- 出處:
- 先秦 李耳《老子》:“挫其銳,解其忿;和其光,同其塵。”
- 11 真人不露相
- 拼音:
- zhēn rén bù lòu xiàng
- 解釋:
- 指得道的人不以形相現于人前。借喻不在人前露臉或暴露身分。
- 出處: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九十九回:“悟空,這里人家,識得我們道成事完了。自古道,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恐為久淹,失了大事。”
- 12 藏巧于拙
- 拼音:
- cáng qiǎo yú zhuō
- 解釋:
- 有才能而不顯示出來。
- 出處:
- 明·洪應明《菜根譚》:“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濁,以屈為伸,真涉世之一壺藏身之三窟也。”
- 13 藏鋒斂銳
- 拼音:
- cáng fēng liǎn ruì
- 解釋:
- 比喻不露鋒芒。同“藏鋒斂鍔”。
- 出處:
- 清 李漁《比目魚 竊發》:“俺山大王前次出兵……被他伏下火攻,燒壞我許多猛獸,只得逃入深山,藏鋒斂銳,休息了半年,才覺得精還力復。”
- 14 藏鋒斂鍔
- 拼音:
- cáng fēng liǎn è
- 解釋:
- 鍔:劍刃。比喻人不露鋒芒。《野叟曝言》一三回:“大智若愚,大勇若怯,不是要埋冤他,正深愛著他,要他藏鋒斂鍔,以成大器。”
- 出處:
- 明·李東陽《麓堂詩話》:“予獨謂高牙大纛,堂堂正正,攻堅而折銳,則劉有一日之長。若藏鋒斂鍔,出奇制勝,……則於虞有取焉。”
- 15 藏鋒斂穎
- 拼音:
- cáng fēng liǎn yǐng
- 解釋:
- 比喻不露鋒芒。同“藏鋒斂鍔”。
- 出處:
- 元 戴表元《送吳州判還番陽詩序》:“及乎藏鋒斂穎,韜潛謹飭……潔身寡過,而求自免也。”
- 16 銜勇韜力
- 拼音:
- xián yǒng tāo lì
- 解釋:
- 銜:含;韜:掩藏。把勇氣和力量掩蓋起來。比喻收斂鋒芒,待機而動
- 出處:
- 唐·柳宗元《獻平淮夷伯雅表》:“銜勇韜力,日思予殛。”
- 17 退避三舍
- 拼音:
- tuì bì sān shè
- 解釋:
- 后退九十里。比喻為避免沖突;向對方作出回避或讓步。舍:古時行軍;一舍為三十里。
- 出處: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僖公二十三年》:“若以君之靈,得反晉國,晉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 18 鋒芒不露
- 拼音:
- fēng máng bù lù
- 解釋:
- 鋒芒:刀劍的尖端,比喻顯露出來的才干或心機;露:顯露。有才干或心機卻不外露。形容滿腹才干或心機,表面上看不出來。
- 出處:
- 宋 沉括《夢溪筆談補》:“宋寇準拜相時,朝廷所下詔書有:'能斷大事,不拘小節;有干將之器,不露鋒芒,懷照物之明,而能包納。”
- 19 韜光韞玉
- 拼音:
- tāo guāng yùn yù
- 解釋:
- 隱匿光采,韞藏寶玉。比喻隱藏才華,不露光芒。
- 出處:
- 《隸釋·漢小黃門譙敏碑》:“君商時度世,引己倍權,守靜徹冗,韜光韞玉,以遠悔咎。”
鋒芒畢露的近義詞
“鋒芒畢露”單字解釋
* 鋒芒畢露的反義詞有:不見圭角,不露圭角,不露鋒芒,和光同塵,善刀而藏,囊錐露穎,大智若愚,斂鍔韜光,晦跡韜光,渾俗和光,真人不露相,藏巧于拙,藏鋒斂銳,藏鋒斂鍔,藏鋒斂穎,銜勇韜力,退避三舍,鋒芒不露,韜光韞玉,鋒芒畢露[fēng máng bì lù]的解釋:鋒:刀鋒;芒:原指谷類種子殼上的細刺;比喻槍頭;矛尖;畢:都;完全;全部。刀鋒和矛尖都露出來。形容人傲氣逼人;逞強好勝。或形容人銳氣才干完全顯露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