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金收兵的反義詞
鳴金收兵的反義詞有:大動干戈,大打出手,搖旗吶喊,調兵遣將,鳴金收兵[míng jīn shōu bīng]的解釋:用敲鑼等方式發出信號撤軍出自: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97回:“盧先鋒兵到,見孫安勇猛,盧先鋒令鳴金收兵。”
鳴金收兵的反義詞詳解
- 1 大動干戈
- 拼音:
- dà dòng gān gē
- 解釋:
- 干、戈:古代兩種兵器。原指進行戰爭。現多比喻大張聲勢地行事。
- 出處:
- 先秦 孔子《論語 季氏》:“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于邦內。”
- 2 大打出手
- 拼音:
- dà dǎ chū shǒu
- 解釋:
- “大打出手”原是戲劇表演的術語;指以一個主要人物為中心;同時與幾個人對打;互相投擲、接踢武器的武打場面。現多形容野蠻地逞兇打人或互相爭斗毆打(大:表示程度、規模之甚)。
- 出處:
- 許滌新《周總理戰斗在重慶》:“國民黨反動派發現了這一情況,氣急敗壞地大打出手,警察、憲兵、便衣、特務,紛紛出動。”
- 3 搖旗吶喊
- 拼音:
- yáo qí nà hǎn
- 解釋:
- 吶喊:奮力激呼。指古代作戰時;搖動旗子;大聲喊殺助威。
- 出處:
- 元 喬吉《兩世姻緣》第三折:“你這般搖旗吶喊,簸土揚沙。”
- 4 調兵遣將
- 拼音:
- diào bīng qiǎn jiàng
- 解釋:
- 調動軍隊;派遣將領;或是調動、安排人力。
- 出處:
- 明 施耐庵《水滸傳》:“寫書教太師知道,早早調兵遣將,剿除賊寇報仇。”
鳴金收兵的近義詞
“鳴金收兵”單字解釋
* 鳴金收兵的反義詞有:大動干戈,大打出手,搖旗吶喊,調兵遣將,鳴金收兵[míng jīn shōu bīng]的解釋:用敲鑼等方式發出信號撤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