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雅注疏》 卷二
作者:郭璞、邢昺
釋詁下、吾、臺、予、朕、身、甫、余、言,我也。(猶央也,語之轉耳。《書》曰:“非臺小子。”古者貴賤皆自稱朕。《禮記》曰:“授政任功,曰‘予一人’”,“畛於鬼神,曰‘有某甫’。”言,見《詩》。○,五剛切。臺音怡。下同。) [疏]“吾”至“我也”。○釋曰:我者,施身自謂也。此皆我之別稱也。者,郭云:“猶央也。語之轉耳。”《說文》云:“女人稱我曰央。”由其語轉,故曰。《邶風。匏有苦葉》云:“人涉否。”吾者,孔子曰:“吾自衛反魯。”身者,我之躬也。余者,《邶。谷風》云:“伊余來。”余皆見注。《注》“書曰”至“見《詩》”。○釋曰:云“《書》曰:非臺小子”者,《湯誓》文。云:“古者貴賤皆自稱朕”者,《大禹謨》云:帝曰:“朕宅帝位。”禹曰:“朕德罔克。”屈原亦云:“朕皇考曰伯庸。”是貴賤皆自稱朕。《史記》秦始皇二十六年定為至尊之稱。漢因不改,以迄於今。云“《禮記》云:授政任功曰予一人。畛於鬼神曰有某甫”者,皆下《曲禮》文。云“言見《詩》者,《周南。葛覃》云:“言告師氏,言告言歸。”是也。
朕、余、躬,身也。(今人亦自呼為身。)
[疏]“朕、余、躬,身也”。○釋曰:身即我也。郭云:“今人亦自呼為身。”舍人曰:“余,謙卑之身也。”孫炎曰:“余,舒遲之身也。”僖九年《左傳》云:齊侯曰:小白余。杜注云:“小白,齊侯名;余,身也。”《邶。谷風》云:“我躬不閱。” 臺、朕、賚、畀、卜、陽,予也。(賚、卜、畀,皆賜與也。與猶予也,因通其名耳。《魯詩》曰:“陽如之何。”今巴濮之人自呼阿陽。○畀,必二切。陽音。予音與。)
[疏]“臺朕”至“予也”。○釋曰:予即與也。皆謂賜與。臺者,遺與也,讀與貽同。朕者,我與之也。賚、畀、卜皆賜與也。《說命》云:“夢帝賚予良弼。”《風。干旄》云:“何以畀之。”《小雅。天保》云:“君曰卜爾,萬壽無疆。”《注》“與猶”至“阿陽”。○釋曰:云“與猶予也,因通其名耳”者,《說文》云:“與,黨與也。”“予,推予前人也。象兩手相與之形。”今經典多以“與”為“推予”,故云因通其名耳。云“《魯詩》云:陽如之何”者,《漢書。文志》云:魯申公為詩訓故,是為《魯詩》。其經云“陽如之何”,申公以陽為予,故引之。云“今巴濮之人自呼阿陽”者,以時驗而言也。
肅、延、誘、薦、餤、晉、寅、藎,進也。(《禮記》曰:“主人肅客。”《詩》曰:“亂是用餤”,“王之藎臣”。《易》曰:“晉,進也。”寅,未詳。○餤音淡。藎音燼。) [疏]“肅延”至“進也”。○釋曰:皆謂進道。延者,引而進之。《射義》云:“子路出延射。”誘者,道而進之也。《召南。野有死》云:“吉士誘之。”薦者,進獻也。《月令》云:“先薦寢廟。”余皆見注。《注》“禮記”至“進也”。○釋曰:云“禮記曰:主人肅客”者,上《曲禮》文也。鄭注云:“進客謂道之。”云“《詩》曰:亂是用餤”者,《小雅。巧言》文。云“王之藎臣”者,《大雅。文王》文。云“《易》曰:晉,進也”者,《晉卦》彖辭也。
羞、餞、迪、,進也。(皆見《詩》、《禮》)
[疏]“羞餞”至“進也”。○釋曰:謂進與也。羞者,《曲禮》云:“聞子有客使某羞。”餞者,進飲食之名也。迪者,以道而進也。者,《周頌。豐年》云:“畀祖妣。”
詔、亮、左、右、相,導也。(皆謂教導之。)詔、相、導、左、右、助,勴也。(勴謂贊勉。)亮、介、尚,右也。(紹介、勸尚,皆相佑助。)左、右,亮也。(反覆相訓,以盡其義。○相,息亮切。勴音慮。)
[疏]“詔亮”至“亮也”。○釋曰:詔者,《大宗伯》云:“詔相王之大禮。”亮者,《大雅。大明》云:“涼彼武王。”左、右者,《周南。關睢》云:“左右流之。”相者,《鄉飲酒》云:“相者二人。”此皆謂教導之也。教導即贊勉也,故又為勴。《說文》云:“勴,助也。”不以力助,以心助也。郭云:“紹介、勸尚,皆相佑助。”孫炎曰:“介者,相助之義。如人之左右手,故以介為左右也。”《大雅。生民》云:“攸介攸止。”故轉為右。左、右即亮也,亦皆謂佐助。反覆相訓,以盡其義。亮、涼音義同。
緝熙、烈、顯、昭、告、,光也。(詩曰:“學有緝熙于光明。”又曰:“休有烈光。”○,古迥切。)
[疏]“緝熙”至“光也”。○釋曰:顯者,光明也。《大雅。假樂》云:“顯顯令德。”說文云:“昭,日明也。”《大雅。云漢》云:“昭回于天。”皓者,亦日光也。,火光也。《小雅。無將大車》云:“不出于。”《注》“《詩》曰”至“烈光”。○釋曰:云“學有緝熙于光明”者,《周頌。敬之》文。又曰“休有烈光”,《周頌。載見》文。
︱、鞏、堅、篤、、虔、膠,固也。(︱、虔皆見《詩》、《書》。《易》曰:“鞏用黃牛之革,固志也。”然亦牢固之意。○︱,苦黠切。音牽。) [疏]“︱鞏”至“固也”。○釋曰:皆牢固也。︱者,確固也。鞏者,《說文》云:“以革有所束也。”堅者,剛︹之固也。《論語》云:“不曰堅乎,磨而不磷。”篤者,厚也。物厚者牢固。者,亦牢固之意。虔者,恭之固也。膠者,所以固物。《小雅。隰桑》云:“德音孔膠。”《注》“︱虔”至“志也”。○釋曰:云“︱、虔皆見《詩》、《書》”者,《酒誥》云:“︱毖殷獻臣。”《大雅。韓弈》云:“虔共爾位。”云“《易》曰:鞏用黃牛之革,固志也”者,案《革卦》云:“初九:鞏用黃牛之革。”《Т卦。六二。象》曰:“執用黃牛,固志也。”文與此異。然則郭云“固志”者,所以釋《革卦》之“鞏”,非謂《Т》之“固志”。
疇、孰,誰也。(《易》曰:“疇離祉。”○疇,直留切。) [疏]“疇、孰,誰也”。○釋曰:皆謂語辭,不為義也。又猶言誰人也。《論語》云:“君孰與不足。”《陳風。墓門》云:“誰昔然矣。”(注)“《易》曰:疇離祉”。○釋曰:《否卦。九四》爻辭也。往往、皇皇、藐藐、穆穆、休、嘉、珍、袆、懿、鑠,美也。(自“穆穆”已上皆美盛之貌。其余常語。○往音旺。藐音邈。袆音衣。)
[疏]“往往”至“美也”。○釋曰:皆謂美盛也。少儀云:“祭祀之美,齊齊皇皇。”鄭玄云:“皇皇讀如歸往之往。”彼言皇皇,則此往往也。《少儀》又云:“言語之美,穆穆皇皇。”《曲禮》云:“天子穆穆,諸侯皇皇。”鄭注皆云:“行容止之貌”。然則皇皇、穆穆者,皆言語容止之美盛也。《大雅。崧高》云:“既成藐藐。”毛傳云:“藐藐,美貌。”休者,《大禹謨》云:“戒之用休。”又曰:“嘉乃丕績。”《儒行》云:“席上之珍以待聘。”袆者,嘆美也。懿者,《周頌。時邁》云:“我求懿德。”鑠者,《周頌。酌》篇:“於鑠王師。”是皆謂美之常語爾。 諧、輯、協,和也。(《書》曰:“八音克諧。”《左傳》曰:“百姓輯睦。”)關關、雍雍,音聲和也。(皆鳥鳴相和。)勰、燮,和也。(《書》曰:“燮友柔克。”○輯,集。雍,於恭反。勰音協。) [疏]“諧輯”至“和也”。○釋曰:皆謂和同。協者,《說文》云:“眾之同和也。”關關、雍雍者,皆鳥鳴音聲相和也。《周南。關雎》云:“關關雎鳩。”《邶風。匏有苦葉》云:“雍々鳴雁。”勰即古文協字。《注》“《書》曰”至“柔克”。○釋曰:云“《書》曰:八音克諧”,《虞書。舜典》文。云“《左傳》曰:百姓輯睦”者,案僖十五年及成十六年皆云:“群臣輯睦。”其是乎!云“《書》曰:燮友柔克”者,《周書。洪范》文
從、申、神、加、弼、崇,重也。(隨從、弼輔、增崇,皆所以為重迭。神所未詳。○重,直龍切。)
[疏]“從申”至“重也”。○釋曰:隨從、申重、加弼、弼輔、崇充,皆所以為重迭也。《大雅。鳧》云:“福祿來崇。”
觳、悉、卒、泯、忽、滅、罄、空、畢、罄、殲、拔、殄,盡也。(觳,今直語耳。忽然,盡貌。今江東呼厭極為罄。余皆見《詩》。○觳音學。罄,苦計切。殲音尖。)
[疏]“觳今”至“見《詩》”。○釋曰:此皆謂終盡。觳,今直語耳。忽然,盡貌。《左傳》曰:“皋陶庭堅不祀忽諸。”云“今江東呼厭極為罄”者,以時驗而言也。《說文》云:“器中盡也。”云“余皆見《詩》”者,悉者,《說文》云:“詳盡也。”卒者,終盡也。《衛風。日月》云:“畜我不卒。”泯者,滅盡也。《大雅。桑柔》云:“靡國不泯。”滅,絕盡也。《小雅。正月》云:“寧或滅之。”罄者,《說文》云:“器中空也。”《小雅。蓼莪》云:“瓶之罄矣。”空者,《小雅。大東》云:“杼柚其空。”畢者,《小雅。無羊》云:“畢來既升。”殲者,舍人曰:“眾之盡也。”《秦風。黃鳥》云:“殲我良人。”拔者,搴除使盡也。殄者,《詩》云:“邦國殄瘁。”
苞、蕪、茂,豐也。(苞叢、繁蕪,皆豐盛。)
[疏]“苞、蕪、茂,豐也”。○釋曰:皆豐盛也。苞者,草木叢生也。《禹貢》云:“草木漸苞。”蕪者,繁蕪也。《洪范》云:“庶草蕃廡。”蕪、廡音義同。茂者,茂盛也。《小雅。天保》云:“如松柏之茂。”
揫、斂、屈、收、戢、、裒、鳩、樓,聚也。(《禮記》曰:“秋之言揫,揫,斂也。”春獵為,者,以其聚人眾也。《詩》曰:“屈此群丑”,“原隰裒矣”。《左傳》曰:“以鳩其民。”樓猶今言拘樓,聚也。○揫,子由切。音搜。)
[疏]“揫斂”至“聚也”。○釋曰:皆會聚也。斂者,率聚也。《禮記。大學》曰:“百乘之家,不畜聚斂之臣。”收者,《周頌。維天之命》云:“我其收之。”戢者,藏聚也。《周頌。時邁》云:“載戢干戈。”余皆見注。《注》“《禮記》”至“聚也”。○釋曰:云“禮記曰:秋之言揫,揫,斂也”者,《鄉飲酒義》文。云“春獵為,者,以其聚人眾也”,“春獵為”,《釋天》文也。云“《詩》曰:屈此群丑”者,《魯頌。泮水》文。云“原隰裒矣”者,《小雅。常棣》文。云“《左傳》曰:以鳩其民”者,隱八年文。云“樓猶今言拘樓,聚也”者,以時驗而言也。
肅、齊、遄、速、亟、屢、數、迅,疾也。(《詩》曰:“仲山甫徂齊。”○遄音船。亟,欺冀切。數音朔。)
[疏]“肅齊”至“疾也”。○釋曰:皆謂急疾也。肅者,《召南。小星》云:“肅肅宵征。”毛傳云:“肅肅,疾貌。”齊者,壯疾也。遄者,《邶風。泉水》云:“遄臻于衛。”速者,《論語》云:“無欲速。”亟者(欺冀切),《論語》曰:“好從事而亟失時。”一云亟(居力切)。《大雅。靈臺》云:“匪亟其欲。”屢者,《小雅。巧言》云:“君子屢盟。”數者,《祭義》云:“祭不欲數。”迅者,疾走也。《論語》云:“迅雷風烈必變。”《注》“《詩》曰:仲山甫徂齊”。○釋曰:《大雅。民》文。
{宀}、駿、肅、亟、遄,速也。(《詩》曰:“不{宀}故也。”駿猶迅速,亦疾也。○{宀}音昝。亟,居力切。) [疏]“{宀}駿”至“速也”。○釋曰:速亦疾也。肅、亟、遄,轉相訓耳。駿者,猶迅也。《禮記。大傳》云:“逡奔走。”駿、逡音義同。鄭注云:“疾奔走,言勸事也。”《注》“詩曰:不{宀}故也”。○釋曰:《鄭風。遵大路》文。
壑、亢亢、滕、征、隍、漮,虛也。(壑,壑也。亢亢,謂亢也。隍,城池無水者。《方言》云:“漮之言空也。”皆謂丘墟耳。滕,征未詳。○亢音坑。漮音康。)
[疏]“壑亢”至“虛也”。○釋曰:皆謂空虛也。壑者,壑也。《大雅。韓弈》云:“實墉實壑。”亢亢者,坎陷之虛也。但重言耳。隍者,城池無水者。《易》曰:“城復于隍。”漮者,注引《方言》云:“康之言空也。”彼注云:“漮窘,空貌。”亦丘墟之空無。《小雅。賓之初筵》云:“酌彼康爵。”鄭箋云:“康,虛也。”漮、康音義同。
黎、庶、、多、丑、師、旅,眾也。(皆見《詩》。)
[疏]“黎庶”至“眾也”。○釋曰:皆謂眾伙也。注云“皆見《詩》”者,《大雅。云漢》云:“周余黎民”、《靈臺》云“庶民子來”、《民》云“天生民”、《周頌。載見》云“思皇多祜”、《大雅。綿》篇云“戎丑攸行”、《或樸》云“六師及之”、《小雅。采芑》云“振旅闐闐”之類是也。 洋、觀、裒、眾、那,多也。(《詩》曰:“薄言觀者。”又曰:“受福不那。”洋,溢,亦多貌。)
[疏]“洋觀”至“多也”。○釋曰:皆謂重多也。洋者,洋溢,亦多貌。《魯頌。宮》云:“萬舞洋洋。”裒者,聚之多也。《易》曰:“君子以裒多益寡。”眾者,《周頌。臣工》云:“命我眾人。”《注》“詩曰”至“不那”。○釋曰“《詩》曰:薄言觀者”,《小雅。采綠》文。“又曰:受福不那”者,《桑扈》文。
流、差、柬,擇也。(皆選擇。見《詩》。○差音。柬音簡。)
[疏]“流、差、柬,擇也”。○釋曰:皆選擇也。《周南。關雎》云:“左右流之。”《小雅。吉日》云:“既差我馬。”《邶風》云:“簡兮簡兮。”皆是也。簡、柬音義同。 戰、慄、震、驚、戁、竦、恐、忄,懼也。(《詩》曰:“不戁不竦。”忄即懾也。○慄音栗。戁,女板切。恐,丘勇切。忄,之涉切。)
[疏]“戰慄”至“懼也”。○釋曰:皆惶怖也。《論語》曰:“使民戰栗。”《詩。秦風。黃鳥》云:“惴惴其慄。”《易》曰:“震來。”又曰:“驚遠而懼邇也。”《詩》云:“不戁不竦。”《月令》曰:“國時有恐。”《樂記》曰:“柔氣不懾。”是皆懼也。忄即懾也。(注)“《詩》曰:不戁不竦”。○釋曰:《商頌。長發》文也。
、、虺頹、玄黃、劬勞、咎、、瘽、、鰥、戮、癙、癵、
朕、余、躬,身也。(今人亦自呼為身。)
[疏]“朕、余、躬,身也”。○釋曰:身即我也。郭云:“今人亦自呼為身。”舍人曰:“余,謙卑之身也。”孫炎曰:“余,舒遲之身也。”僖九年《左傳》云:齊侯曰:小白余。杜注云:“小白,齊侯名;余,身也。”《邶。谷風》云:“我躬不閱。” 臺、朕、賚、畀、卜、陽,予也。(賚、卜、畀,皆賜與也。與猶予也,因通其名耳。《魯詩》曰:“陽如之何。”今巴濮之人自呼阿陽。○畀,必二切。陽音。予音與。)
[疏]“臺朕”至“予也”。○釋曰:予即與也。皆謂賜與。臺者,遺與也,讀與貽同。朕者,我與之也。賚、畀、卜皆賜與也。《說命》云:“夢帝賚予良弼。”《風。干旄》云:“何以畀之。”《小雅。天保》云:“君曰卜爾,萬壽無疆。”《注》“與猶”至“阿陽”。○釋曰:云“與猶予也,因通其名耳”者,《說文》云:“與,黨與也。”“予,推予前人也。象兩手相與之形。”今經典多以“與”為“推予”,故云因通其名耳。云“《魯詩》云:陽如之何”者,《漢書。文志》云:魯申公為詩訓故,是為《魯詩》。其經云“陽如之何”,申公以陽為予,故引之。云“今巴濮之人自呼阿陽”者,以時驗而言也。
肅、延、誘、薦、餤、晉、寅、藎,進也。(《禮記》曰:“主人肅客。”《詩》曰:“亂是用餤”,“王之藎臣”。《易》曰:“晉,進也。”寅,未詳。○餤音淡。藎音燼。) [疏]“肅延”至“進也”。○釋曰:皆謂進道。延者,引而進之。《射義》云:“子路出延射。”誘者,道而進之也。《召南。野有死》云:“吉士誘之。”薦者,進獻也。《月令》云:“先薦寢廟。”余皆見注。《注》“禮記”至“進也”。○釋曰:云“禮記曰:主人肅客”者,上《曲禮》文也。鄭注云:“進客謂道之。”云“《詩》曰:亂是用餤”者,《小雅。巧言》文。云“王之藎臣”者,《大雅。文王》文。云“《易》曰:晉,進也”者,《晉卦》彖辭也。
羞、餞、迪、,進也。(皆見《詩》、《禮》)
[疏]“羞餞”至“進也”。○釋曰:謂進與也。羞者,《曲禮》云:“聞子有客使某羞。”餞者,進飲食之名也。迪者,以道而進也。者,《周頌。豐年》云:“畀祖妣。”
詔、亮、左、右、相,導也。(皆謂教導之。)詔、相、導、左、右、助,勴也。(勴謂贊勉。)亮、介、尚,右也。(紹介、勸尚,皆相佑助。)左、右,亮也。(反覆相訓,以盡其義。○相,息亮切。勴音慮。)
[疏]“詔亮”至“亮也”。○釋曰:詔者,《大宗伯》云:“詔相王之大禮。”亮者,《大雅。大明》云:“涼彼武王。”左、右者,《周南。關睢》云:“左右流之。”相者,《鄉飲酒》云:“相者二人。”此皆謂教導之也。教導即贊勉也,故又為勴。《說文》云:“勴,助也。”不以力助,以心助也。郭云:“紹介、勸尚,皆相佑助。”孫炎曰:“介者,相助之義。如人之左右手,故以介為左右也。”《大雅。生民》云:“攸介攸止。”故轉為右。左、右即亮也,亦皆謂佐助。反覆相訓,以盡其義。亮、涼音義同。
緝熙、烈、顯、昭、告、,光也。(詩曰:“學有緝熙于光明。”又曰:“休有烈光。”○,古迥切。)
[疏]“緝熙”至“光也”。○釋曰:顯者,光明也。《大雅。假樂》云:“顯顯令德。”說文云:“昭,日明也。”《大雅。云漢》云:“昭回于天。”皓者,亦日光也。,火光也。《小雅。無將大車》云:“不出于。”《注》“《詩》曰”至“烈光”。○釋曰:云“學有緝熙于光明”者,《周頌。敬之》文。又曰“休有烈光”,《周頌。載見》文。
︱、鞏、堅、篤、、虔、膠,固也。(︱、虔皆見《詩》、《書》。《易》曰:“鞏用黃牛之革,固志也。”然亦牢固之意。○︱,苦黠切。音牽。) [疏]“︱鞏”至“固也”。○釋曰:皆牢固也。︱者,確固也。鞏者,《說文》云:“以革有所束也。”堅者,剛︹之固也。《論語》云:“不曰堅乎,磨而不磷。”篤者,厚也。物厚者牢固。者,亦牢固之意。虔者,恭之固也。膠者,所以固物。《小雅。隰桑》云:“德音孔膠。”《注》“︱虔”至“志也”。○釋曰:云“︱、虔皆見《詩》、《書》”者,《酒誥》云:“︱毖殷獻臣。”《大雅。韓弈》云:“虔共爾位。”云“《易》曰:鞏用黃牛之革,固志也”者,案《革卦》云:“初九:鞏用黃牛之革。”《Т卦。六二。象》曰:“執用黃牛,固志也。”文與此異。然則郭云“固志”者,所以釋《革卦》之“鞏”,非謂《Т》之“固志”。
疇、孰,誰也。(《易》曰:“疇離祉。”○疇,直留切。) [疏]“疇、孰,誰也”。○釋曰:皆謂語辭,不為義也。又猶言誰人也。《論語》云:“君孰與不足。”《陳風。墓門》云:“誰昔然矣。”(注)“《易》曰:疇離祉”。○釋曰:《否卦。九四》爻辭也。往往、皇皇、藐藐、穆穆、休、嘉、珍、袆、懿、鑠,美也。(自“穆穆”已上皆美盛之貌。其余常語。○往音旺。藐音邈。袆音衣。)
[疏]“往往”至“美也”。○釋曰:皆謂美盛也。少儀云:“祭祀之美,齊齊皇皇。”鄭玄云:“皇皇讀如歸往之往。”彼言皇皇,則此往往也。《少儀》又云:“言語之美,穆穆皇皇。”《曲禮》云:“天子穆穆,諸侯皇皇。”鄭注皆云:“行容止之貌”。然則皇皇、穆穆者,皆言語容止之美盛也。《大雅。崧高》云:“既成藐藐。”毛傳云:“藐藐,美貌。”休者,《大禹謨》云:“戒之用休。”又曰:“嘉乃丕績。”《儒行》云:“席上之珍以待聘。”袆者,嘆美也。懿者,《周頌。時邁》云:“我求懿德。”鑠者,《周頌。酌》篇:“於鑠王師。”是皆謂美之常語爾。 諧、輯、協,和也。(《書》曰:“八音克諧。”《左傳》曰:“百姓輯睦。”)關關、雍雍,音聲和也。(皆鳥鳴相和。)勰、燮,和也。(《書》曰:“燮友柔克。”○輯,集。雍,於恭反。勰音協。) [疏]“諧輯”至“和也”。○釋曰:皆謂和同。協者,《說文》云:“眾之同和也。”關關、雍雍者,皆鳥鳴音聲相和也。《周南。關雎》云:“關關雎鳩。”《邶風。匏有苦葉》云:“雍々鳴雁。”勰即古文協字。《注》“《書》曰”至“柔克”。○釋曰:云“《書》曰:八音克諧”,《虞書。舜典》文。云“《左傳》曰:百姓輯睦”者,案僖十五年及成十六年皆云:“群臣輯睦。”其是乎!云“《書》曰:燮友柔克”者,《周書。洪范》文
從、申、神、加、弼、崇,重也。(隨從、弼輔、增崇,皆所以為重迭。神所未詳。○重,直龍切。)
[疏]“從申”至“重也”。○釋曰:隨從、申重、加弼、弼輔、崇充,皆所以為重迭也。《大雅。鳧》云:“福祿來崇。”
觳、悉、卒、泯、忽、滅、罄、空、畢、罄、殲、拔、殄,盡也。(觳,今直語耳。忽然,盡貌。今江東呼厭極為罄。余皆見《詩》。○觳音學。罄,苦計切。殲音尖。)
[疏]“觳今”至“見《詩》”。○釋曰:此皆謂終盡。觳,今直語耳。忽然,盡貌。《左傳》曰:“皋陶庭堅不祀忽諸。”云“今江東呼厭極為罄”者,以時驗而言也。《說文》云:“器中盡也。”云“余皆見《詩》”者,悉者,《說文》云:“詳盡也。”卒者,終盡也。《衛風。日月》云:“畜我不卒。”泯者,滅盡也。《大雅。桑柔》云:“靡國不泯。”滅,絕盡也。《小雅。正月》云:“寧或滅之。”罄者,《說文》云:“器中空也。”《小雅。蓼莪》云:“瓶之罄矣。”空者,《小雅。大東》云:“杼柚其空。”畢者,《小雅。無羊》云:“畢來既升。”殲者,舍人曰:“眾之盡也。”《秦風。黃鳥》云:“殲我良人。”拔者,搴除使盡也。殄者,《詩》云:“邦國殄瘁。”
苞、蕪、茂,豐也。(苞叢、繁蕪,皆豐盛。)
[疏]“苞、蕪、茂,豐也”。○釋曰:皆豐盛也。苞者,草木叢生也。《禹貢》云:“草木漸苞。”蕪者,繁蕪也。《洪范》云:“庶草蕃廡。”蕪、廡音義同。茂者,茂盛也。《小雅。天保》云:“如松柏之茂。”
揫、斂、屈、收、戢、、裒、鳩、樓,聚也。(《禮記》曰:“秋之言揫,揫,斂也。”春獵為,者,以其聚人眾也。《詩》曰:“屈此群丑”,“原隰裒矣”。《左傳》曰:“以鳩其民。”樓猶今言拘樓,聚也。○揫,子由切。音搜。)
[疏]“揫斂”至“聚也”。○釋曰:皆會聚也。斂者,率聚也。《禮記。大學》曰:“百乘之家,不畜聚斂之臣。”收者,《周頌。維天之命》云:“我其收之。”戢者,藏聚也。《周頌。時邁》云:“載戢干戈。”余皆見注。《注》“《禮記》”至“聚也”。○釋曰:云“禮記曰:秋之言揫,揫,斂也”者,《鄉飲酒義》文。云“春獵為,者,以其聚人眾也”,“春獵為”,《釋天》文也。云“《詩》曰:屈此群丑”者,《魯頌。泮水》文。云“原隰裒矣”者,《小雅。常棣》文。云“《左傳》曰:以鳩其民”者,隱八年文。云“樓猶今言拘樓,聚也”者,以時驗而言也。
肅、齊、遄、速、亟、屢、數、迅,疾也。(《詩》曰:“仲山甫徂齊。”○遄音船。亟,欺冀切。數音朔。)
[疏]“肅齊”至“疾也”。○釋曰:皆謂急疾也。肅者,《召南。小星》云:“肅肅宵征。”毛傳云:“肅肅,疾貌。”齊者,壯疾也。遄者,《邶風。泉水》云:“遄臻于衛。”速者,《論語》云:“無欲速。”亟者(欺冀切),《論語》曰:“好從事而亟失時。”一云亟(居力切)。《大雅。靈臺》云:“匪亟其欲。”屢者,《小雅。巧言》云:“君子屢盟。”數者,《祭義》云:“祭不欲數。”迅者,疾走也。《論語》云:“迅雷風烈必變。”《注》“《詩》曰:仲山甫徂齊”。○釋曰:《大雅。民》文。
{宀}、駿、肅、亟、遄,速也。(《詩》曰:“不{宀}故也。”駿猶迅速,亦疾也。○{宀}音昝。亟,居力切。) [疏]“{宀}駿”至“速也”。○釋曰:速亦疾也。肅、亟、遄,轉相訓耳。駿者,猶迅也。《禮記。大傳》云:“逡奔走。”駿、逡音義同。鄭注云:“疾奔走,言勸事也。”《注》“詩曰:不{宀}故也”。○釋曰:《鄭風。遵大路》文。
壑、亢亢、滕、征、隍、漮,虛也。(壑,壑也。亢亢,謂亢也。隍,城池無水者。《方言》云:“漮之言空也。”皆謂丘墟耳。滕,征未詳。○亢音坑。漮音康。)
[疏]“壑亢”至“虛也”。○釋曰:皆謂空虛也。壑者,壑也。《大雅。韓弈》云:“實墉實壑。”亢亢者,坎陷之虛也。但重言耳。隍者,城池無水者。《易》曰:“城復于隍。”漮者,注引《方言》云:“康之言空也。”彼注云:“漮窘,空貌。”亦丘墟之空無。《小雅。賓之初筵》云:“酌彼康爵。”鄭箋云:“康,虛也。”漮、康音義同。
黎、庶、、多、丑、師、旅,眾也。(皆見《詩》。)
[疏]“黎庶”至“眾也”。○釋曰:皆謂眾伙也。注云“皆見《詩》”者,《大雅。云漢》云:“周余黎民”、《靈臺》云“庶民子來”、《民》云“天生民”、《周頌。載見》云“思皇多祜”、《大雅。綿》篇云“戎丑攸行”、《或樸》云“六師及之”、《小雅。采芑》云“振旅闐闐”之類是也。 洋、觀、裒、眾、那,多也。(《詩》曰:“薄言觀者。”又曰:“受福不那。”洋,溢,亦多貌。)
[疏]“洋觀”至“多也”。○釋曰:皆謂重多也。洋者,洋溢,亦多貌。《魯頌。宮》云:“萬舞洋洋。”裒者,聚之多也。《易》曰:“君子以裒多益寡。”眾者,《周頌。臣工》云:“命我眾人。”《注》“詩曰”至“不那”。○釋曰“《詩》曰:薄言觀者”,《小雅。采綠》文。“又曰:受福不那”者,《桑扈》文。
流、差、柬,擇也。(皆選擇。見《詩》。○差音。柬音簡。)
[疏]“流、差、柬,擇也”。○釋曰:皆選擇也。《周南。關雎》云:“左右流之。”《小雅。吉日》云:“既差我馬。”《邶風》云:“簡兮簡兮。”皆是也。簡、柬音義同。 戰、慄、震、驚、戁、竦、恐、忄,懼也。(《詩》曰:“不戁不竦。”忄即懾也。○慄音栗。戁,女板切。恐,丘勇切。忄,之涉切。)
[疏]“戰慄”至“懼也”。○釋曰:皆惶怖也。《論語》曰:“使民戰栗。”《詩。秦風。黃鳥》云:“惴惴其慄。”《易》曰:“震來。”又曰:“驚遠而懼邇也。”《詩》云:“不戁不竦。”《月令》曰:“國時有恐。”《樂記》曰:“柔氣不懾。”是皆懼也。忄即懾也。(注)“《詩》曰:不戁不竦”。○釋曰:《商頌。長發》文也。
、、虺頹、玄黃、劬勞、咎、、瘽、、鰥、戮、癙、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