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風騷旨格》

    作者:齊己

    《風騷旨格》簡介

      〖提要〗此書《直齋書錄解題》卷二十二題作“《風騷指格》”,盧文弨校本“指”作“旨”;《宋史。藝文志》八錄作“《詩格》一卷”,乃同書異名。齊己又有《玄機分明要覽》一卷,已佚。

      《風騷旨格》標舉格法甚多。薛雪《一瓢詩話》指出:“唐釋齊己作《風騷旨格》,‘六詩’、‘六義’、‘十體’、‘十勢’、‘二十式’、‘四十門、‘六斷’、‘三格’,皆系以詩,不減司空表圣。”其中“六詩”、“六義”為傳統命題,但在表述上,不以敍述性文字下定義,而純舉詩例以明之,則當出於鄭谷《國風正訣》之“分六門摭詩聯注”的格式,遂形成后來詩格寫作的習慣之一。“四十門”論作詩題材,其余論作詩方法,均為齊己之新說,對以后詩格影響頗大。

      此書的“勢”最引人注目。《蔡寬夫詩話》云:“唐末五代,僧流以詩自名者,多好妄立格法,取前人詩句為例,議論鋒出,甚有‘獅子跳擲’、‘毒龍顧尾’等勢,覽之使人拊掌不已。”(《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五十五引),就是指的《風騷旨格》。神彧《詩格》亦有“十勢”,其中五勢出於齊己;徐寅《雅道機要》列“八勢”,亦因襲齊己;佚名的《詩評》中“詩有四勢”節,也是從齊己“十勢”中稍加變化而來。可見其勢論在晚唐五代詩格中也是頗具代表性的。齊己“勢”論的來源,與禪宗影響直接有關。他出於溈仰宗,而“仰山門風”的最大特點即在於“有若干勢以示學人”(《宋高僧傳》卷十二),“分列諸勢,游戲無礙”(楊億《汾陽無德禪師語錄序》)。所以,齊己的以“勢”論詩,正有得於仰山的以“勢”接人。如“獅子返擲勢”,就出於禪宗話頭。禪宗有“獅子頻呻”、“獅子返擲”、“獅子距地”三句(見《五燈會元》卷十四《大陽景玄禪師》)。“獅子返擲”正屬於禪宗三關之第二關境界,地水火風,色聲相味,盡為本分,皆是菩提,故齊己舉“離情遍芳草,無處不萋萋”以明之。可見此類勢名頗難索解。《一瓢詩話》謂“‘十勢’立名最惡,宛然少林棍譜”,似亦未能探得其源。  《風騷旨格》在詩格類著作中影響甚大,許學夷《詩源辨體》卷三十五云“文(此字應作‘神’)彧‘十勢’又仿於齊己”,又云“徐寅多出齊己”,可略窺一斑。

      (摘自張伯偉《唐五代詩格叢考》,原載《文獻》1994年第3期,又收入張氏《中國詩學研究》,遼海出版社2000年。)

      〖校勘說明〗以丁福寶《歷代詩話續編》本(中華書局排印)為底本,用四部叢刊影印明抄本作校本。凡《歷代詩話續編》本“一曰”、“詩云”等字樣,四部叢刊本皆無,疑原本并無,此乃毛晉刻本所加。此類不贅。二本不同處,僅類異文,不下斷語,覽者其詳之。  〖正文〗六詩一曰大雅詩云:“一氣不言含有象,萬靈何處謝無私。”

      二曰小雅詩云:“天流皓月色,池散芰荷香。”

      三曰正風詩云:“都來消帝力,全不用兵防。”

      四曰變風詩云:“當道冷云和不得,滿郊芳草即成空。”

      五曰變大雅詩云:“蟬離楚樹鳴猶少,葉到嵩山落更多。”

      六曰變小雅詩云:“寒禽粘古樹,積雪占蒼苔。”

      詩有六義一曰風詩云:“高齊日月方為道,動合干坤始是心。”

      二曰賦詩云:“風和日暖方開眼,雨潤煙濃不舉頭。”

      三曰比詩云:“丹頂西施頰,霜毛四皓須。”

      四曰興詩云:“水諳彭澤闊,山憶武陵深。”  五曰雅詩云:“卷簾當白晝,移榻對青山。”又云:“遠道擎空缽,深山踏落花。”

      六曰頌詩云:“君恩到銅柱,蠻款入交州。”  詩有十體一曰高古詩云:“千般貴在無過達,一片心閑不奈高。”

      二曰清奇詩云:“未曾將一字,容易謁諸侯。”

      三曰遠近詩云:“已知前古事,更結后人看。”

      四曰雙分詩云:“船中江上景,晚泊早行時。”

      五曰背非詩云:“山河終決勝,楚、漢且橫行。”  六曰虛無詩云:“山寺鐘樓月,江城鼓角風。”  七曰是非詩云:“須知項籍劍,不及魯陽戈。”

      八曰清潔詩云:“大雪路亦宿,深山水也齋。”

      九曰覆妝詩云:“迭巘供秋望,無云到夕陽。”

      十曰闔門詩云“卷簾黃葉落,鎖印子規啼。”

      詩有十勢獅子反擲勢詩云:“離情遍芳草,無處不萋萋。”

      猛虎踞林勢詩云:“窗前閑詠鴛鴦句,壁上時觀獬豸圖。”

      丹鳳銜珠勢詩云:“正思浮世事,又到古城邊。”

      毒龍顧尾勢詩云:“可能有事關心后,得似無人識面時。”

      孤雁失群勢(詩闕)  洪河側掌勢詩云:“游人微動水,高岸更生風。”

      龍鳳交吟勢詩云:“昆玉已成廊廟器,澗松猶是薛蘿身。”

      猛虎投澗勢詩云:“仙掌月明孤影過,長門燈暗數聲來。”

      龍潛巨浸勢詩云:“養猿寒嶂迭,擎鶴密林疏。”

      鯨吞巨海勢詩云:“袖中藏日月,掌上握干坤。”  詩有二十式一曰出入詩云:“雨漲花爭出,云空月半生。”  二曰高逸詩云:“夜過秋竹寺,醉打老僧門。”

      三曰出塵詩云:“逍遙非俗趣,楊柳謾春風。”

      四曰回避詩云:“鳥正啼隋柳,人須入楚山。”

      五曰并行詩云:“終夜冥心坐,諸峰叫月猿。”

      六曰艱難詩云:“覓句如探虎,逢知似得仙。”

      七曰逢時詩云:“高松飄雨雪,一室掩香燈。”

      八曰度量詩云:“應有冥心者,還尋此境來。”

      九曰失時詩云:“高秋初雨后,夜半亂山中。”

      十曰靜興詩云:“古屋無人到,殘陽滿地時。”

      十一曰知時詩云:“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

      十二曰暗會詩云:“重城不鎖夢,每夜自歸山。”

      十三曰直擬詩云:“禹力不到處,河聲流向西。”

      十四曰返本詩云:“又因風雨夜,重到古松門。”

      十五曰功勛詩云:“馬曾金鏃中,身有寶刀痕。”  十六曰拋擲詩云:“琴書留上國,風雨出秦關。”

      十七曰背非詩云:“山河終決勝,楚、漢且橫行。”

      十八曰進退詩云:“日午游都市,天寒住華山。”  十九曰禮義詩云:“送我杯中酒,與君身上衣。”  二十曰兀坐詩云:“自從青草出,便不下階行。”

      詩有四十門一曰皇道詩云:“明堂坐天子,月朔朝諸侯。”

      二曰始終詩云:“養鶵成大鶴,種子做高松。”

      三曰悲喜詩云:“兩行燈下淚,一紙嶺南書。”

      四曰隱顯詩云:“道晦金雞伏,時來木馬鳴。”

      五曰惆悵詩云:“此別又千里,少年能幾時。”  六曰道情詩云:“誰來看山寺,自是掃松門。”

      七曰得意詩云:“此生還自喜,余事不相侵。”

      八曰背時詩云:“白發無心鑷,青山得意多。”

      九曰正風詩云:“一春能幾日,無雨亦多風。”

      十曰返顧詩云:“遠憶諸峰頂,曾棲此性靈。”

      十一曰亂道詩云:“苦雨漲秋濤,狂風翻野燒。”

      十二曰抱直詩云:“須知三尺劍,只為不平人。”

      十三曰世情詩云:“要路爭先進,閑門肯暫過。”

      十四曰康救詩云:“傍人皆默語,當路好堤防。”

      十五曰貞孝詩云:“無家空托墓,主祭不從人。”

      十六曰薄情詩云:“君恩秋后薄,日夕向人疏。”

      十七曰忠正詩云:“敢將心為主,豈懼語從人。”

      十八曰相成詩云:“怪得登科晚,須逢圣主知。”  十九曰嗟嘆詩云:“淚流襟上血,發變鏡中絲。”

      二十曰俟時詩云:“明主未巡狩,白頭猶釣魚。”

      二十一曰清苦詩云:“在處人投卷,移居雨著衣。”

      二十二曰騷愁詩云:“已難消永夜,況復聽秋霖。”

      二十三曰眷戀詩云:“欲起游方興,重來繞塔行。”  二十四曰想象詩?疲骸趕劑骰鶘稍掄綻滟狻!

      二十五曰志氣詩云:“未拋先達路,難作便歸人。”  二十六曰雙擬詩云:“瞑目瞑心坐,花開花落時。”

      二十七曰向時詩云:“黑壤生紅朮,黃猿領白兒。”

      二十八曰傷心詩云:“六國空流血,孤祠掩落花。”

      二十九曰監戒詩云:“因思〈后庭曲〉,懶上景陽樓。”

      三十曰神仙詩云:“一為嵩岳客,幾喪洛陽人。”

      三十一曰破除詩云:“大都時到此,不是世無情。”

      三十二曰蹇塞詩云:“氣蒸垂柳重,寒勒牡丹遲。”

      三十三曰鬼怪詩云:“山魅隔窗舞,鵬鳥入簾飛。”  三十四曰紕繆詩云:“日落月未上,鳥棲人獨行。”

      三十五曰世變詩云:“如何人少重,都為帶寒開。”

      三十六曰風雅詩云:“日落無行客,天寒有去鴻。”

      三十七曰嗟嘆詩云:“拭淚沾襟血,梳頭滿面絲。”

      三十八曰是非詩云:“須知項籍劍,不及魯陽戈。”

      三十九曰禮義詩云:“送我杯中酒,與君身上衣。”

      四十曰清潔詩云:“大雪路亦宿,深山水也齋。”

      詩有六斷一曰合題詩云:“可憐半夜嬋娟月,正對五侯殘酒卮。”  二曰背題詩云:“尋常風雨夜,應有鬼神看。”

      三曰即事詩云:“翻嫌易水上,細碎動離魂。”

      四曰因起詩云:“閑尋古廊畫,記得列仙名。”

      五曰不盡意詩云:“此心只在相逢說,時復登樓看遠山。”

      六曰取時詩云:“西風起邊燕,一一向瀟、湘。”

      詩有三格一曰上格用意詩云:“那堪懷遠道,猶自上高樓。”又云:“九江有浪船難濟,三峽無猿客自愁。”

      二曰中格用氣詩云:“直饒人買去,還向柳邊栽。”又云:“四海魚龍精魄冷,三山鸞鳳骨毛寒。”

      三曰下格用事詩云:“片石猶臨水,無人把釣竿。”又云:“一輪湘渚月,萬古獨醒人。”

      莆田蔡氏著《吟窗雜詠》,載諸家詩格詩評類三十余種,大略真贗相半,又脫落不堪讀。丙寅春,從云間了予內父遺書中簡得齊己《白蓮集》十卷,末載《風騷旨格》一卷,與蔡本迥異,急梓之,以正諸本之誤云。湖南毛晉識。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