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解人頤》 博雅集

    作者:錢德蒼
    譏諷類

    元旦拜年,明時用古簡,有稱呼。本朝易以紅單,書某人拜賀。素無往還者,而單亦及之,大是可憎之事。記文衡山一絕云:“不求見面惟通謁,名剌朝來滿敝廬。我亦隨人投數紙,世情嫌簡不嫌虛。”吳門風俗,每逢一節互送盤盒。宋顏度有詩曰:“至節家家送物儀,迎來送去費心機。腳錢盡處渾閑事,原物多時卻再歸。”

    袁中郎詩曰:“蘇人三件大奇事,六月荷花偏廿四,中秋無月虎丘山,重陽有雨治平寺。”絳州有一僧能詩,途遇太守,守命以傘為題,僧立成一絕云:“眾骨攢來一柄收,褐羅銀頂覆諸侯。當時撐向馬前去,真個有天無日頭。”

    有豪杰倚財放肆,謔侮西席。春日折梅佐酒,置諸瓶,戲謂師曰:“爾能詩,即以此為題。”師即口占一律云:“瓶養梅花供歲新,此中哪有斗芳春,有香有色皆因水,無葉無根難保身。松竹不與為三友,風月何曾作爾鄰。等閑總是無成局,休倚東風冷笑人。”

    成化初年間,有兩大主考取士不公,專通關節,策題《問五經同異》,“高堂生”錯寫“高唐生”。有一人用昔人枇杷詩套子題四句,粘在壁上云:“高堂不是這高唐,主考原來兩眼盲。若使高唐登講席,也應愁殺楚襄王。”

     

    詼諧類

    鄭康成家奴婢皆讀書通文。嘗使一婢,不稱意,怒甚,罰跪污泥中。又一婢來,見之,戲問曰:“胡為乎泥中?”答曰:“薄言往訴,逢彼之怒。”

    劉伶愛酒,妻曰:“君飲太過,非攝生之道。”伶曰:“善!吾當誓神斷酒矣!爾為我具酒肉。”妻信從之。伶跪祝曰:“天生劉伶,以酒為生。一飲一石,五斗解酲。婦人之言,切不可聽。”乃飲酒御肉,陶然復醉。

    晉謝太傅妻頗妒,欲置姬妾而不敢。其兄之子,因稱“關睢螽斯,有不忌之德。”夫人知其諷已,乃顧問曰:“此詩是誰所撰?”答曰:“周公。”夫人笑曰:“周公是男子想為之耳,若使周姥撰詩,當無此言。”李林甫為相,不識“杕”字,謂韋陟曰:“詩云:‘有杖之杜。何說也?’”陟既鄙其誤,又畏其威,不敢答,俯首微笑而已。

    姜慶生子,李林甫手寫賀之,誤寫“璋”為“獐”字,曰:“聞公有弄獐之喜。”坐客見之皆笑。后東坡詩云:“甚欲去為湯餅客,卻愁錯寫弄獐書。”

    和凝性偏急,馮道同在中書,一日問馮曰:“公靴新買,其值幾何?”馮舉左足曰:“計錢五百。”和遽怒,詰其仆曰:“吾靴何用一千?”馮徐舉右足曰:“此亦五百。”和不覺失笑。

    王磐家失雞,家僮詈罵,公戲作《滿庭芳詞》云:“平在淡泊,雞兒不見,童子休焦。家家都有閑鍋灶,任意烹庖。煮湯的貼他半捆草燒,烹炒的助他一把胡椒,倒省了開東道。免卻朝報曉,直睡到日頭高。”東坡飲一豪士家,侍姬十余。內一善歌者,體偉聲高、乞詩于公,公戲贈云:“舞袖蹁躚,影搖千尺龍蛇動;歌喉宛轉,聲撼半天風雨號。”

    宋梁灝八十二始中狀元,謝表聯云:“皓手窮經,尚少伏生八歲;青云得路,已多太公二年。”又《謝恩詩》云:“天福三年來應舉,雍熙二載始成名。饒他白發巾中滿,且喜青云足下生。觀榜更無朋輩在,到家惟有子孫迎。也知年少登科好,怎奈龍頭屬老成。”

    孫山年老成名,有詩云:“盤古榜中同進士,伏羲手里探花郎。”

    石動筒嘗詣國學,問博士云:“孔門達者七十二人,幾人冠?幾人未冠?”眾曰:“經傳未載,哪得而知?”石曰:“先生讀書,豈不知解?《四書》上便記著冠者三十,未冠者四十二。”眾曰:“何以見得?”石曰:“冠者五六人,五六得三十,童子六七人,六七四十二。”眾大笑。一日或問:“三千弟子,后來作何結果?”石曰:“始而習文,向后都學了武。”或曰:“此據何書所記?”石曰:“豈不聞二千五百人為師,五百人為旅?”昔一士家貧,欲與其友上壽,無從得酒,乃持水一瓶,稱觴進祝曰:“君子之交淡如......”友應聲謝曰:“醉翁之意不在.......”李西涯在翰林時,告假居家。一日,陪郡侯席,過飲大觥,醉而言曰:“治生今日乃舍命陪君子。”郡侯笑曰:“學生不是君子,老先生切不要輕生。”

    明王元美,名重一時。居太倉,有里中富翁宴客,以臭鱉為饌,生梨為果。王與席,舉杯笑曰:“世上萬般愁苦事,無過死鱉與生梨。”

    王百谷初令太和,一日坐堂放告,一士公服昂然而進曰:“一等生員告狀。”百谷斂容,徐答曰:“三甲進士不準。”胥吏無不掩口而笑。

    有一人極貧,富者語之曰:“我自與你銀子一千兩,你與我打死了罷!”其人沉吟良久,答之曰:“只打我半死,與我五百兩罷。”有一狠子,生平多逆父旨,父臨死囑曰:“必葬我水中。”冀其逆旨,得葬土中也。及死,狠子曰:“我一生逆父命,今已死,不敢違旨也。”乃筑沙灘水心以葬。

    徐后庵眇一目,嘗作《千眼觀音贊》云:“汝有千目,眾皆了了。我只雙眼,一明一眇。多者忒多,少者忒少!”

    震澤顧大史,一日謁郭桐岡太府。送別登輿,見門上一枷犯,乃其家用之鋸匠也。因顧太府曰:“既常為解鋸矣,而于此猶枷頸焉!”太府微笑,即命釋之。

    昆山、常熟、嘉定、吳江四縣令同在長洲見知府,有一人沖道,長洲令欲責之,昆山令曰:“恕矣哉!”常熟令曰:“恕他板責,還須枷號。”嘉定令曰:“既恕矣,又何枷焉?”吳江令曰:“雖枷一日愈于已。”

    戲子一班沒生意,同往鄉間覓食。見一乞兒問曰:“此處有富貴人家否?”乞兒唱曰:“一直走,轉個彎,粉墻里面紅欄桿。他家有喜事,正在覓梨園。”戲子大驚曰:“此處叫花的都會唱曲,奪生意者多,往別處去罷!”

    昔一人行善,應托生轉輪。王問其所欲,對曰:“父是尚書子狀元,繞家千頃好良田。魚池花果般般有,美妾嬌妻個個賢。充棟金銀并米谷,盈箱羅綺銀及錢。身居一品王公位,安享榮華壽百年。”王曰:“有如此好處,待我自去,將王位讓與你罷!”

    楊群玉、薛瑤臺二人皆懼內,一日楊妻怒甚,將群玉捆吊屋角山頭,薛妻恚甚,將瑤臺罰跪天井月下。其事傳聞于外,有士人題四句嘲之云:“云想衣裳花想容,一聲獅吼賽河東。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一鬼應轉世為人,向閻王乞恩。王問所欲,對曰:“繞家千畝五頃田,更有魚池花果園。庫積金銀倉積粟,陸乘車馬水乘船。嬌妻美妾房房有,桂子蘭孫個個賢。官不差來民不擾,壽高彭祖一千年。”二人酒肆飲酒,酒畢,久坐不去。主人厭倦,假看天色曰:“雨要來了。”二人曰:“雨既來了,如何去得?少待雨過再去。”主人又曰:“如今雨又過了。”其人曰:“雨既過了,怕它怎的?”明進士楊循吉,有才名。鄰居一鐵匠,得財暴發,里中為之慶號,因請于楊,楊題云:“酉齋”。人咸不解,或問何出?答曰:“酉字橫看象個風箱,豎看象個鐵墩。”聞者絕倒。

    明時有一友,才甚高,或戲曰:“君能作四字破否?”乃以“君命召”二句為題。應曰:“王請度之!”一座稱妙。或又云:“能復作一字破乎?”適見一癩痢過,即以為題,即應曰:“鞹”。眾不解,問之,曰:“鞹,皮去毛者也。”

    又有一童生,年七十余求考。文宗命其作破,以“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為題,即應曰:“不得其名,必得其壽。”文宗奇之,遂入學。

    一士作能近取譬題文,極其得意。質之于唐六如,唐故贊之不已。士以為真,再三求正,六如曰:“六固絕佳,但細玩‘能近取’三字,全不曾做,略覺偏枯些。”士始悟譏其文為屁也。有一人持所作文,求教于某先達,某先達極稱其字佳。其人曰:“某只求指示文章有甚好歹,不問字之美惡。”某先達曰:“據我看來,還是這筆。”

    鄒臣虎曾評一人文云:“吾聞圣人之心有七竅,今君已通六竅,文殆幾于圣矣!”蓋暗譏其一竅不通也。達毅與王達同為郎宦,偶簽公移,王戲曰:“每書銜名,輒以公之上為我之下。”毅應曰:“書不云乎?君子上達,小人下達。”

    高祖每稱郭璞詩絕佳,殆無有及之者。石動筒曰:“臣詩較勝一倍。”上不怡曰:“哪見勝處?”對曰:“璞《游仙詩》曰:‘青溪一千仞,中有一道士。’臣則曰:‘青溪二千仞,中有兩道士。’不勝一倍乎?”上大笑。秦大夫優旃善滑稽,二世欲漆其城郭,旃曰:“佳哉!漆城蕩蕩,寇不可上。”二世大笑而止。

    岳陽有酒香山,相傳古有仙酒,飲之得不死。漢武求得之,東方朔竊而先飲焉。上怒,欲誅之,朔曰:“陛下殺臣,臣必不死。”帝問其故,對曰:“臣已飲酒,若死,則酒不靈矣!”帝笑而釋之。

    王荊公常作字解,穿鑿杜撰。劉貢父問曰:“牛體壯于鹿,鹿行速于牛,今犇字從牛,麤字從鹿,意甚相反,何也?”王不能答。東坡亦問:“以竹鞭馬為篤,不知以竹鞭犬,有何可笑?”又問:“坡字何意?”王曰:“坡者,土之皮。”坡曰:“然則滑乃水之骨乎?”忽一日,謂公曰:“鳩字從九,可知有意?”公認為真,欣然請問,坡曰:“《詩經》‘鸤\鳩在桑,其子七兮。’邊娘與爺恰是九個。”公大慚。 附:嘉言小輯總語

    仁厚刻薄,是修短關;謙虛盈滿,是禍福關;勤儉奢惰,是貧富關;保養縱欲,是人鬼關。

    能贈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能聽人之言,樂于琴瑟管弦。

    走江湖,不如治田園;煉丹砂,不如惜五谷;結權貴,不如樂天倫;奉仙佛,不如學圣賢。

    事事肯放過他人,則德日弘;時時不肯放過自已,則學自密。

    讀書貴知要,做人貴知竅。

    子弟若識名節之堤防,詩書之滋味,稼穡之艱難,便為賢子弟矣。

    富后須想那貧乏時,病后須想那危篤時,榮后須想那羞辱時。

    欲得谷實,當勤耕種;欲得智慧,當勤學問;欲得厚福,當務布施;欲得長算,當務戒殺。

    治生莫若節用,養生莫善寡欲。

    品詣常看勝于我者,則愧恥自增;享用常看不及我者,則怨尤自息。

    君子有三惜:此生不學一可惜,此日閑過二可惜,此身一敗三可惜。雖終古愚人,必有頃刻曾作圣人,試舉是日清夜捫心時;雖終古凡人,幾有頃刻曾作仙人,試舉是日閑齋獨坐時。

    以愛妻子之心事親則孝,以保富貴之心保君則忠,以責人之心責已則寡過,以恕已之心恕人則全交。

    《蘆居淺語》曰:“節飲醫醉,獨宿醫淫,衣布醫艷,苑蔬醫腥,輸糧醫累,償逋醫羞,慎言醫禍,敏事醫慵,反求醫侮,無辨醫謗,安分醫貪,卑已醫思,啜茗醫睡,彈琴醫躁,索句醫愁,研理醫俗,達觀醫滯,去非醫過,矯性醫偏。”

    張敬堂先生座右銘:“勿展無益身心之書,勿吐無益身心之語,勿近無益身心之人,勿臨無益身心之境。”

    世路風霜,吾人煉心之境也;世情冷暖,吾人忍性之地也;世事顛倒,吾人修行之資也。

    多事為讀書第一病,多愁為養生第一病,多言為處世第一病,多智為立志第一病,多費為持家第一病。

    文由于積學,福由于積德。學識未有不由謙虛進者,德業未有不由困衡成者。

    動不如靜,語不如默,顯不如藏,取不如舍。

    馬文正《我箴》曰:
    誠實以起人之信我,樂易以使人之親我,
    虛已以聽人之教我,恭已以取人之敬我,
    自檢以杜人之議我,自反以免人之罪我,
    容忍以受人之欺我,勤儉以補人之侵我,
    警悟以脫人之陷我,奮發以破人之侵我,
    遜言以息人之詈我,危行以銷人之鄙我,
    定靜以處人之擾我,從容以待人之迫我,
    游藝以備人之棄我,勵操以去人之污我,
    直道以伸人之屈我,洞徹以解人之疑我,
    量力以濟人之求我,盡心以報人之任我,
    弊端切須勿始于我,凡事但知無私于我,
    圣賢每必存心于我,天下之事盡其在我。

    第十八輯(完)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