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家注昌黎文集》
作者:韓愈撰 魏仲舉編《五百家注昌黎文集》簡介
宋魏仲舉編。仲舉,建安人。書前題慶元六年刻於家塾。實當時坊本也。首列評論、詁訓、音釋諸儒名氏一篇,自唐燕山劉氏,迄潁人王氏共一百四十八家。又附以新添集注五十家、補注五十家、廣注五十家、釋事二十家、補音二十家、協音十家、正誤二十家、考異十家,統計祗三百六十八家,不足五百之數。而所云新添諸家,皆不著名氏。大抵虛構其目,務以炫博,非實有其書。即所列一百四十八家如皇甫湜、孟郊、張籍等,皆同時倡和之人。劉眗、宋祁、范祖禹等,亦僅撰述《唐史》。均未嘗詮釋文集。乃引其片語,即列為一家,亦殊牽合。蓋與所刊五百家注柳集均一書肆之習氣。然其間如洪興祖、朱子、程敦厚、朱廷玉、樊汝霖、蔣璨、任淵、孫汝聽、韓醇、劉崧、祝充、張敦頤、嚴有翼、方崧卿、李樗、鄭耕老、陳汝義、劉安世、謝無逸、李樸、周行巳、蔡夢弼、高元之、陸九淵、陸九齡、郭忠孝、郭雍、程至道、許開、周必大、史深大等有考證音訓者,凡數十家。原書世多失傳,猶賴此以獲見一二,亦不可謂非仲舉之功也。朱彝尊稱此書尚有宋槧本在長洲文氏,后歸李日華家。正集之外,尚有《外集》十卷、《別集》一卷、附《論語筆解》十卷。此本止四十卷,而《外集》、《別集》不與焉。蓋流傳既久,又有所缺佚矣。
韓愈,字退之,南陽人。少孤,刻苦為學,盡通六經百家。貞元八年,擢進士第。才高,又好直言,累被黜貶。初為監察御史,上疏極論時事,貶陽山令。元和中,再為博士,改比部郎中、史館修撰,轉考功、知制誥,進中書舍人,又改庶子。裴度討淮西,請為行軍司馬,以功遷刑部侍郎。諫迎佛骨,謫刺史潮州,移袁州。穆宗即位,召拜國子祭酒、兵部侍郎。使王廷湊,歸,轉吏部,為時宰所構,罷為兵部侍郎,尋復吏部。卒贈禮部尚書,謚曰文。愈自比孟軻,辟佛老異端,篤舊恤孤,好誘進后學,以之成名者甚眾。文自魏晉來,拘偶對,體日衰,至愈,一返之古。而為詩豪放,不避粗險,格之變亦自愈始焉。集四十卷,內詩十卷;外集遺文十卷,內詩十八篇。今合編為十卷。
韓愈,字退之,南陽人。少孤,刻苦為學,盡通六經百家。貞元八年,擢進士第。才高,又好直言,累被黜貶。初為監察御史,上疏極論時事,貶陽山令。元和中,再為博士,改比部郎中、史館修撰,轉考功、知制誥,進中書舍人,又改庶子。裴度討淮西,請為行軍司馬,以功遷刑部侍郎。諫迎佛骨,謫刺史潮州,移袁州。穆宗即位,召拜國子祭酒、兵部侍郎。使王廷湊,歸,轉吏部,為時宰所構,罷為兵部侍郎,尋復吏部。卒贈禮部尚書,謚曰文。愈自比孟軻,辟佛老異端,篤舊恤孤,好誘進后學,以之成名者甚眾。文自魏晉來,拘偶對,體日衰,至愈,一返之古。而為詩豪放,不避粗險,格之變亦自愈始焉。集四十卷,內詩十卷;外集遺文十卷,內詩十八篇。今合編為十卷。
《五百家注昌黎文集》章節列表
- 卷一·賦、古詩一
- 卷二·古詩二
- 卷三·古詩三
- 卷四·古詩四
- 卷五·古詩五
- 卷六·古詩六
- 卷七·古詩七
- 卷八·聯句
- 卷九·律詩一
- 卷十·律詩二
- 卷十一·雜著一
- 卷十二·雜著二
- 卷十三·雜著三
- 卷十四·雜著四、書一
- 卷十五·書二、啟
- 卷十六·書三
- 卷十七·書四
- 卷十八·書五
- 卷十九·書六、序一
- 卷二十·序二
- 卷二十一·序三
- 卷二十二·哀辭、祭文一
- 卷二十三·祭文二
- 卷二十四·碑志一
- 卷二十五·碑志二
- 卷二十六·碑志三
- 卷二十七·碑志四
- 卷二十八·碑志五
- 卷二十九·碑志六
- 卷三十·碑志七
- 卷三十一·碑志八
- 卷三十二·碑志九
- 卷三十三·碑志十
- 卷三十四·碑志十一
- 卷三十五·碑志十二
- 卷三十六·雜文
- 卷三十七·行狀、狀
- 卷三十八·表狀一
- 卷三十九·表狀二
- 卷四十·表狀三
- 外集 卷一
- 外集 卷二
- 外集 卷三
- 外集 卷四
- 外集 卷五
- 外集 卷六
- 外集 卷七
- 外集 卷八
- 外集 卷九
- 外集 卷十
- 遺文
- 補遺
- 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