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莘《驀山溪·金風玉露》閱讀答案
驀山溪
汪莘①
金風玉露,洗出乾坤體。乘興到前村,見一片、清溪無底。竹籬茅舍,雞犬兩三家,尋漁父②,問湘靈③,拄杖斜陽里。
青春誤我,白發今如此。幸自識方壺,有個人、神通游戲。澗邊野鶴,巖上忽孤云,傾濁酒,對黃花,又似東籬子。
【注】①汪莘:南宋人。布衣,隱居黃山。他曾三次上書朝廷,陳述時弊,沒有得到答復。徐誼想把他作為遁世隱士向朝廷薦舉,但未成。②漁父:屈原《漁父》中的形象。③湘靈:湘水之神。
1.下列對本詞有關內容的解說和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4分)
A“金風玉露”指秋天的景象,常用來比喻人世間可貴且短暫的事物。
B.“漁父”作為古代詩歌中的重要意象,常出現在古詩中,成為隱逸情感的載體。
C.“澗邊野鶴,巖上忽孤云”將個人情感融入對鶴的描寫之中,突出了鶴的沉穩和意氣風發。
D.詞的上、下片都運用了典故,上片用了屈原《漁父》中的典故,下片用了陶淵明詩歌中的典故。
2.有人認為這首詞表達了詞人矛盾的心理,請結合具體詞句加以分析。(7分)
參考答案
1. C(“沉穩和意氣風發”錯,“沉穩”與“巖上忽孤云”不符,“意氣風發”與詞的整體格調不符)
2.這首詞表達了詞人既向往自由自在無為的田園生活,又感嘆自己的青春已去,年事已高,功業無成的矛盾心理。(3分)詞人在金秋時節乘興徜徉于驀山溪水邊,陶醉于竹籬茅舍、雞犬相鳴的鄉野之間,滿足于清靜無為、遠離世俗的高潔之中,(2分)然而,在這大好秋光之中,詞人卻又感到了自己美好年華的逝去,徒生白發,感嘆自己的一事無成,突生孤獨愁緒。(2分)
汪莘①
金風玉露,洗出乾坤體。乘興到前村,見一片、清溪無底。竹籬茅舍,雞犬兩三家,尋漁父②,問湘靈③,拄杖斜陽里。
青春誤我,白發今如此。幸自識方壺,有個人、神通游戲。澗邊野鶴,巖上忽孤云,傾濁酒,對黃花,又似東籬子。
【注】①汪莘:南宋人。布衣,隱居黃山。他曾三次上書朝廷,陳述時弊,沒有得到答復。徐誼想把他作為遁世隱士向朝廷薦舉,但未成。②漁父:屈原《漁父》中的形象。③湘靈:湘水之神。
1.下列對本詞有關內容的解說和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4分)
A“金風玉露”指秋天的景象,常用來比喻人世間可貴且短暫的事物。
B.“漁父”作為古代詩歌中的重要意象,常出現在古詩中,成為隱逸情感的載體。
C.“澗邊野鶴,巖上忽孤云”將個人情感融入對鶴的描寫之中,突出了鶴的沉穩和意氣風發。
D.詞的上、下片都運用了典故,上片用了屈原《漁父》中的典故,下片用了陶淵明詩歌中的典故。
2.有人認為這首詞表達了詞人矛盾的心理,請結合具體詞句加以分析。(7分)
參考答案
1. C(“沉穩和意氣風發”錯,“沉穩”與“巖上忽孤云”不符,“意氣風發”與詞的整體格調不符)
2.這首詞表達了詞人既向往自由自在無為的田園生活,又感嘆自己的青春已去,年事已高,功業無成的矛盾心理。(3分)詞人在金秋時節乘興徜徉于驀山溪水邊,陶醉于竹籬茅舍、雞犬相鳴的鄉野之間,滿足于清靜無為、遠離世俗的高潔之中,(2分)然而,在這大好秋光之中,詞人卻又感到了自己美好年華的逝去,徒生白發,感嘆自己的一事無成,突生孤獨愁緒。(2分)
上一篇:皇甫松《夢江南》李煜《望江南》閱讀答案對比賞析
下一篇:韓偓《惜花》閱讀答案及賞析
* 驀山溪汪莘①?金風玉露,洗出乾坤體。乘興到前村,見一片、清溪無底。竹籬茅舍,雞犬兩三家,尋漁父②,問湘靈③,拄杖斜陽里。?青春誤我,白發今如此。幸自識方壺,有個人、神通游戲。澗邊野鶴,巖上忽孤云,傾濁酒,對黃花,又似東籬子。?【注】①汪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