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組《青玉案·碧山錦樹明秋霽》閱讀答案
青玉案
曹組
碧山錦樹明秋霽。路轉陡、疑無地。忽有人家臨曲水。竹籬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
凄涼只恐鄉心起。鳳樓遠、回頭謾①凝睇。何處今宵孤館里,一聲征雁,半窗殘月,總是離人淚。
【注】①謾:徒然、空自。
1.上片后四句寫景,景中含情,試結合具體詩句簡要說明其中包含哪些感情?(5分) 2.詞的下片在寫法上有何特點?請結合詞句作簡要分析。(6分)
3.詞人為什么說 “凄涼只恐鄉心起”?請結合詞的下片分析。并簡要分析“凄涼只恐鄉心起”一句在詞中的作用。
參考答案
1.驚喜之情:因忽然看到臨水人家的驚喜之情。
溫暖和慰藉之情:寧靜安詳的煙村給詞人帶來一種有所依托的溫暖。
思鄉之情:詞人因眼前如畫的煙村觸發思鄉之情。
2.詞的下片運用了虛實結合的手法。“凄涼只恐鄉心起。鳳樓遠、回頭謾①凝睇。”是實寫詞人的心境,思鄉之情油然而生,眺望家中的親人,路途遙遠,視線難及,凝望又有何用?“何處今宵孤館里,一聲征雁,半窗殘月,總是離人淚。”是虛寫,想象今宵旅宿的種種凄涼場景。詞人的思鄉之愁,漂泊之苦淋漓而展現。
3.詞人先望樓念親,感嘆路遙人遠,視線難及,望鄉的悵惘之情由此生發。(2分)接著想到今宵獨宿旅館的孤寂情景,征雁、殘月,徒增鄉思之苦,使內心的凄涼更為濃重,所以說“凄涼只恐鄉心起”。
作用:內容上:點明了題旨——旅愁鄉思,(2)結構上:承上啟下 ①承接上片寫景,點出旅愁鄉思的主題; ②領起下文,抒寫獨宿孤館,鄉思盈懷的惆悵之情。
二
(1)請簡要分析首句“碧山錦樹明秋霽”的作用。(3分)
答:①點明季節:秋季;②描繪了行旅過程中的景色:雨后初晴,青山紅樹分外明麗;③與下文抒發旅行中的凄涼之情呼應(鋪墊),樂景襯哀情。
(2) 請賞析“何處今宵孤館里,一聲征雁,半窗殘月,總是離人淚”。(4分)
答:運用借景抒情、想象、虛寫、對偶(任答兩點得2分),詞人想象自己夜間獨宿孤館,借雁聲、殘月抒發深沉的思鄉之情。(2分)
(3)有人評價本詞“情緒跌宕”,請結合詩句寫出詩人心理變化的過程。(4分)
答:①先是寫秋雨后明麗的景色下,山路陡轉,心中產生無路可走的疑慮;②接著寫忽然看到臨水人家的驚喜,③再寫寧靜安詳的煙村給詞人帶的一種有所依托的溫暖和慰藉④最后寫眼前如畫的煙村,觸發了詞人的思鄉之情,內心凄涼。
三
1.上片后四句寫景,描繪了怎樣一幅圖景?試結合具體詩句作簡要說明。(5分)
2.整首詞中包含了詞人哪些豐富而微妙的情感變化?請結合詩句簡要說明。(6分)
參考答案
1.描繪了秋季村莊一幅寧靜安詳的圖景。作者寫了竹籬茅舍的臨水人家,岸邊迎風輕揚的酒旗,遠處錯錯落落的村莊,這些都使旅人感到一種有所依托的溫暖和慰藉。
2.①先是忽然看到臨水人家的驚喜;②接著寫寧靜安詳的煙村給詞人帶來的一種有所依托的溫暖和慰藉;③同時,眼前如畫的煙村,也觸發了詞人一縷思鄉之情。
曹組
碧山錦樹明秋霽。路轉陡、疑無地。忽有人家臨曲水。竹籬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
凄涼只恐鄉心起。鳳樓遠、回頭謾①凝睇。何處今宵孤館里,一聲征雁,半窗殘月,總是離人淚。
【注】①謾:徒然、空自。
1.上片后四句寫景,景中含情,試結合具體詩句簡要說明其中包含哪些感情?(5分) 2.詞的下片在寫法上有何特點?請結合詞句作簡要分析。(6分)
3.詞人為什么說 “凄涼只恐鄉心起”?請結合詞的下片分析。并簡要分析“凄涼只恐鄉心起”一句在詞中的作用。
參考答案
1.驚喜之情:因忽然看到臨水人家的驚喜之情。
溫暖和慰藉之情:寧靜安詳的煙村給詞人帶來一種有所依托的溫暖。
思鄉之情:詞人因眼前如畫的煙村觸發思鄉之情。
2.詞的下片運用了虛實結合的手法。“凄涼只恐鄉心起。鳳樓遠、回頭謾①凝睇。”是實寫詞人的心境,思鄉之情油然而生,眺望家中的親人,路途遙遠,視線難及,凝望又有何用?“何處今宵孤館里,一聲征雁,半窗殘月,總是離人淚。”是虛寫,想象今宵旅宿的種種凄涼場景。詞人的思鄉之愁,漂泊之苦淋漓而展現。
3.詞人先望樓念親,感嘆路遙人遠,視線難及,望鄉的悵惘之情由此生發。(2分)接著想到今宵獨宿旅館的孤寂情景,征雁、殘月,徒增鄉思之苦,使內心的凄涼更為濃重,所以說“凄涼只恐鄉心起”。
作用:內容上:點明了題旨——旅愁鄉思,(2)結構上:承上啟下 ①承接上片寫景,點出旅愁鄉思的主題; ②領起下文,抒寫獨宿孤館,鄉思盈懷的惆悵之情。
二
(1)請簡要分析首句“碧山錦樹明秋霽”的作用。(3分)
答:①點明季節:秋季;②描繪了行旅過程中的景色:雨后初晴,青山紅樹分外明麗;③與下文抒發旅行中的凄涼之情呼應(鋪墊),樂景襯哀情。
(2) 請賞析“何處今宵孤館里,一聲征雁,半窗殘月,總是離人淚”。(4分)
答:運用借景抒情、想象、虛寫、對偶(任答兩點得2分),詞人想象自己夜間獨宿孤館,借雁聲、殘月抒發深沉的思鄉之情。(2分)
(3)有人評價本詞“情緒跌宕”,請結合詩句寫出詩人心理變化的過程。(4分)
答:①先是寫秋雨后明麗的景色下,山路陡轉,心中產生無路可走的疑慮;②接著寫忽然看到臨水人家的驚喜,③再寫寧靜安詳的煙村給詞人帶的一種有所依托的溫暖和慰藉④最后寫眼前如畫的煙村,觸發了詞人的思鄉之情,內心凄涼。
三
1.上片后四句寫景,描繪了怎樣一幅圖景?試結合具體詩句作簡要說明。(5分)
2.整首詞中包含了詞人哪些豐富而微妙的情感變化?請結合詩句簡要說明。(6分)
參考答案
1.描繪了秋季村莊一幅寧靜安詳的圖景。作者寫了竹籬茅舍的臨水人家,岸邊迎風輕揚的酒旗,遠處錯錯落落的村莊,這些都使旅人感到一種有所依托的溫暖和慰藉。
2.①先是忽然看到臨水人家的驚喜;②接著寫寧靜安詳的煙村給詞人帶來的一種有所依托的溫暖和慰藉;③同時,眼前如畫的煙村,也觸發了詞人一縷思鄉之情。
* 青玉案????曹組碧山錦樹明秋霽。路轉陡、疑無地。忽有人家臨曲水。竹籬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凄涼只恐鄉心起。鳳樓遠、回頭謾①凝睇。何處今宵孤館里,一聲征雁,半窗殘月,總是離人淚。【注】①謾:徒然、空自。1.上片后四句寫景,景中含情,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