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約《古意詩》閱讀答案
古意詩
[南朝]沈約
挾瑟叢臺①下,徙倚②愛容光。
佇立日已暮,戚戚苦人腸。
露葵③已堪摘,淇水未沾裳。
錦衾無獨暖,羅衣空自香。
明月雖外照,寧知心內傷?
[注]①叢臺:戰國時趙王所筑,在邯鄲城內,數臺相連,故名。②徙倚:徘徊。③露葵:葵之別名,俗稱滑菜。《本草》載:“古人采葵,必待露解,故曰露葵。”
1.下面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兩項是(5分)
A.前四句運用白描手法,寫一女子挾著瑟于叢臺之下逡巡徘徊,顧影自憐,暮色四合時獨自佇立,內心憂愁痛苦。
B.“露葵已堪摘”一句為想象之語,寫女子悲戚地熬過一夜,清晨見日出露消,遙想家鄉園中之葵已能采摘。
C.“淇水未沾裳”一句系從《詩經•氓》“淇水湯湯,漸車帷裳”化來,寫女子對男女姻緣期待而不得的惆悵。
D.“羅衣空自香”一句與李清照“有暗香盈袖”趣味相似,寫女子叢臺之中生活優裕,雅致脫俗,但閑愁綿綿不絕。
E.末二句以明月襯托女子內心的感傷,她內心深處的苦楚自無人領會,何況無情冷月,以反問作結,倍增幽怨。
2.鐘嶸評沈約詩“長于清怨”,本詩是如何體現這一特點的?請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1.C、D(C項,“寫女子對男女姻緣期待而不得的惆悵”錯,應為寫女子的思鄉之情;D項,“雅致脫俗”“閑愁”錯。)
2.①意境凄清朦朧。或暮色凄涼,或月夜清冷。(2分)②抒情含蓄婉約。借“徙倚”“佇立”暗示情感,借“露葵”“淇水”含蓄點出情感,借“獨”“空”等渲染情感,借“明月”襯托情感。(2分)③情感哀怨綿長。全詩情調溫婉舒緩,無激切之語,將孤寂、思鄉之情抒發得綢繆淋漓,韻味悠長。(2分)
[南朝]沈約
挾瑟叢臺①下,徙倚②愛容光。
佇立日已暮,戚戚苦人腸。
露葵③已堪摘,淇水未沾裳。
錦衾無獨暖,羅衣空自香。
明月雖外照,寧知心內傷?
[注]①叢臺:戰國時趙王所筑,在邯鄲城內,數臺相連,故名。②徙倚:徘徊。③露葵:葵之別名,俗稱滑菜。《本草》載:“古人采葵,必待露解,故曰露葵。”
1.下面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兩項是(5分)
A.前四句運用白描手法,寫一女子挾著瑟于叢臺之下逡巡徘徊,顧影自憐,暮色四合時獨自佇立,內心憂愁痛苦。
B.“露葵已堪摘”一句為想象之語,寫女子悲戚地熬過一夜,清晨見日出露消,遙想家鄉園中之葵已能采摘。
C.“淇水未沾裳”一句系從《詩經•氓》“淇水湯湯,漸車帷裳”化來,寫女子對男女姻緣期待而不得的惆悵。
D.“羅衣空自香”一句與李清照“有暗香盈袖”趣味相似,寫女子叢臺之中生活優裕,雅致脫俗,但閑愁綿綿不絕。
E.末二句以明月襯托女子內心的感傷,她內心深處的苦楚自無人領會,何況無情冷月,以反問作結,倍增幽怨。
2.鐘嶸評沈約詩“長于清怨”,本詩是如何體現這一特點的?請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1.C、D(C項,“寫女子對男女姻緣期待而不得的惆悵”錯,應為寫女子的思鄉之情;D項,“雅致脫俗”“閑愁”錯。)
2.①意境凄清朦朧。或暮色凄涼,或月夜清冷。(2分)②抒情含蓄婉約。借“徙倚”“佇立”暗示情感,借“露葵”“淇水”含蓄點出情感,借“獨”“空”等渲染情感,借“明月”襯托情感。(2分)③情感哀怨綿長。全詩情調溫婉舒緩,無激切之語,將孤寂、思鄉之情抒發得綢繆淋漓,韻味悠長。(2分)
上一篇:楊慎《武侯廟》閱讀答案
下一篇:《邯鄲冬至夜思家》閱讀答案及全詩注釋翻譯賞析
* 古意詩??[南朝]沈約挾瑟叢臺①下,徙倚②愛容光。佇立日已暮,戚戚苦人腸。露葵③已堪摘,淇水未沾裳。錦衾無獨暖,羅衣空自香。明月雖外照,寧知心內傷?[注]①叢臺:戰國時趙王所筑,在邯鄲城內,數臺相連,故名。②徙倚:徘徊。③露葵:葵之別名,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