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詠物言志詩的特點與鑒賞

    詠物言志詩
    詠物言志詩是通過對獨特事物的描繪或贊賞,來表達自己的精神品質或理想追求。
    既然是詠物詩,當然要寫所詠之物的形態、色澤、特征,不但形似,而且神似。與作者所需表達的精神品質或理想追求之間有一定得相似性。如陶淵明詠菊,抒寫自己悠閑適、不慕富貴的心境;陸游詠梅,表明自己不媚于俗、堅守正義的氣節。
    詠物詩的寫作技巧整體上說是托物言志,局部或擬人,或比喻,或正面描寫,或側面烘托等。

    【鑒賞示例1】
    南國十三首(其一)    李賀
    花枝草蔓眼中開,小白長紅越女腮。可憐日暮嫣香落,嫁與春風不用媒。
    注:這是李賀辭官回鄉居住在昌谷家中所作,時年25歲。
    1、有人說這是一首作者自傷自悼之詞,試簡要分析。
    2、這首詩運用怎樣的手法表達自己的情感的?
    【參考答案】
    1、“可憐”乃惜花傷春之情,也是詩人自傷自悼之詞。末句則用擬人手法寫落花身不由己、 “嫁與東風”。花盛開時未嫁,而花凋零時始嫁,則倍增惆悵。聯系詩人當時的境況,詩人才不過二十多歲,正當風華正茂,卻不被當局所用,懷才不遇,自生自滅,不勝悲凄。
    2、這首詩通篇把花人格化并托物言情。花開時像越女那雙水靈靈的眼神和那副白里透紅的漂亮的臉蛋,美不勝收。可是好景不長,一到日暮(暮春)百花凋零,落紅滿徑,末句則用擬人手法寫落花身不由己、 “嫁與東風”。

    【鑒賞示例2】 
    鷓鴣天•桂花     
    【宋】李清照
    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應羞,畫欄開處冠中秋。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
    這是一首典型的詠物詞,試分析詞中是如何刻畫桂花的形象特征并表達作者的志向的?
    【參考答案】
    1、首句形神兼備地直接描繪出桂花的獨特風韻:外表并不艷麗,但體性溫柔、香留天地;第二句作者直接議論,強調內在美比外在美更為重 要,突出桂花色淡香濃、跡遠品高,冠絕群花;下片先借梅和菊來側面烘托桂花“冠中秋”;然后借對先賢屈原遍贊群花、唯獨沒提及桂花的抱怨 ,更突出了作者對桂花的珍愛。經過層層議論,“情疏跡遠”但品格高潔的桂花形象就鮮明而突出了。
    2、作者借詠頌桂花來表現自己對這種“情疏跡遠”但香濃品高的品格的真愛和賞識,這也是作者對這種獨特高尚的理想人格的追求。

    【高考示例—安徽】  
    小孤山①   
    [宋]謝枋得②
    人言此是海門關,海眼③無涯駭眾觀。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瀾。
    堅如猛士敵場立,危似孤臣末世難。   明日登峰須造極,渺觀宇宙我心寬。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縣城南65公里的長江之中,四無依傍,地勢險要,是南宋軍事要地。②謝枋得:宋弋陽(今屬江西)人,以忠義自任,曾率軍抗元。兵敗后隱居福建一帶,后被元人脅迫至燕京,絕食而死。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渦。
    (1) 詩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簡析“危似孤臣末世難”中“孤”字的妙處。
    【參考答案】
    (1):此詩托小孤山以言志,表達了詩人盡管身為孤臣,時處末世,也要勇敢堅毅、殺敵報國的壯烈情懷,以及自己能夠力挽狂瀾、取得抗元勝利的堅定信念。
    (2):①小孤山的“孤”與孤臣的“孤”,字面相應,聯想自然。②小孤山砥柱中流的地理特征與詩人砥柱中流的壯士情懷相應,托物而言志。③偶然存留的孤山與末世僅存的孤臣相應,暗指南宋末年抗元將帥嚴重匱乏,比喻貼切。
    * 詠物言志詩詠物言志詩是通過對獨特事物的描繪或贊賞,來表達自己的精神品質或理想追求。既然是詠物詩,當然要寫所詠之物的形態、色澤、特征,不但形似,而且神似。與作者所需表達的精神品質或理想追求之間有一定得相似性。如陶淵明詠菊,抒寫自己悠閑適、不慕 ......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